星空之城景区位于东至县尧渡镇,以天文气象、尧渡舜耕为主题特色,是集“天文科普、文化交流、田园观光、亲子休闲”等于一体的复合型研学基地,现为国家3A级景区。景区以天文气象研学和亲子休闲娱乐两大板块为主要内容。其中天文气象研学以天文研学馆和气象研学馆为主体,以裸眼3D、VR、互动投影技术等方式为游客展示天文知识以及东至的独特地理气候。春节期间景区还将举办“欢欢喜喜过大年之风车花灯嘉年华”活动。
华龙洞遗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尧渡镇汪村村庞汪村民组,1988年发现碎骨化石,2004年,确认属史前人类活动的洞穴遗址。2006年7月至10月,试掘72平方米。发现古人类牙齿化石(下臼齿M1)1枚,出土一批有明显加工和使用痕迹的打制石器、骨器。东至县政府办文件公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延伸50米建设控制地带。2019年10月,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4-2015年对于安徽东至县境内的华龙洞进行发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10月11日,发掘队发现了一具较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此次发掘累计发现包括1件古人类头骨化石在内的20余件古人类化石、古人类制作使用的石器、大量具有人工切割或砍砸痕迹的骨片和20
介绍大历山风景区位于东至县城尧渡镇北12公里处的206国道旁,历山又名舜耕山,后人为纪念尧舜二帝求贤、躬耕胜迹,命此山为舜耕山,命尧帝渡河处为尧渡。唐宋以后,道、佛两教徒来此建庙立祠,先后建造了尧祠、舜祠、寻真观、草规庵等庙,供奉尧舜塑像。现在山上有法藏寺,殿内常住僧尼10余人,终日佛灯高照,香烟缭绕,每年接待四方香客在10万人以上。1998年大历山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级旅游区历山:历山景区为大历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规划面积10.5平方公里。距东至县城12公里,紧靠206国道,与升金湖山水相依,与东流陶公祠、天然塔、秀峰塔相望。据《江南通志》、《太平寰宇记》等史志记载:舜居于此,耕于此,渔于此。历山主峰仙人掌海拔372
周馥接官厅及周氏宗祠位于东至县。周馥接官厅,坐西朝东,建筑面积190平方米,抬梁兼穿斗架构,硬山墙仰瓦屋面,正脊1米多高。接官厅有门楼、主楼两层,内设会客厅、客房、设施豪华。厅内悬有御赐匾额:“七旬齐案,五子登科。”七旬系指周馥和夫人寿诞,五子系指长子学海、二子学铭、四子学熙、七子学渊、九子学辉,他们兄弟都中了进士、举人、拨贡等科举。还有一块御赐“风清南服”匾额,是对周馥督江南各省,为两江总督、两广总督时为官清正,受南方人民爱戴的褒扬。另有一块本县绅耆赠送的匾额,上曰“嘉惠桑梓”。接官厅右侧,是周姓义塾的楼房、花园、厨房、厕所等。周氏宗祠位于接官厅西约150米,坐南朝北,建筑面积109平方米,抬梁兼穿斗架构。前部分为“四水归堂”天井
介绍 天台山森林公园位于东至县尧渡镇国营梅城林场,距县城东北2公里,206国道穿境而过。公园分天台山、西山、避暑山庄三大景区。境内山势峻峭、怪石嶙峋、洞奇色秀、林木葱郁,石刻、庙宇点缀其中,相传有美丽的神话和故事。 主要景点有:云中寺、玉屏瀑布、镇龙洞、断马腰、文庙大成殿、梅公亭、镇狐洞、铜鱼山石刻、“寿”字摩崖石刻、洞山岩、南门岭牌坊群、梅山寺、普门岭、宝衣圩石刻、梅山庵、云峰寺、石印洞等26处。 原建德县著名八景中有七景在园内,即:“尧渡疏船、梅亭古木、蓝水澄波、二桥风月、三洞烟霞、王峰霁色、西岫斜阳”。 天台山森林公园总面积26538亩,林地20708亩,森林覆盖率78%。园内有珍贵稀有树种、药植物香脂肪原料和国家一、二级保
建德文庙是清代安徽建德县的县学文庙,在今池州市东至县尧渡镇东北的白象山下、梅城河畔。文庙有独特的“水泥大成殿”,1995年毁于洪水。据《建德县志》载,大成殿始建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在城东来苏坊。宋嘉定年间知县吴渊,移建于城西北善政坊。明崇祯41年(1631年)知县杨锡璜改建于梅城西北,清康熙元年(1662年)知县高寅再复建于城西北隅。光绪31年(1905年)按察使邑人周馥独揖大洋一万一千二百元,按旧址大小规式重建,民国初年周馥四子周学熙以钢筋水泥,仿砖木结构形式改建,故称“水泥大成殿”。现有面积372平方米。座北朝南,东、南、西开有双扇大门三,外为回廊,高约10米。雕梁画栋,斗拱重檐飞翘,中嵌大成殿额,绿色琉璃瓦面,脊塑二
梅山摩崖石刻分为碑刻、摩崖、墓志等类型。梅山接壤江西,安徽的西南门户。因山而名的参禅古寺,前来探幽访胜,咏诗作赋,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摩崖石刻和碑刻。既有千言大观,也有一字之惊;既有达官显贵遗墨,也有无名之辈狂书;既有数丈摩崖,也有盈尺小碣;正草隶篆,代不绝书,琳琅满目,瑰丽多姿。其中主要的有普门岭摩崖石刻、聚宝摩崖石刻、聚宝石记摩崖石刻、《古木》绝句摩崖石刻、《龙泉记》碑刻、梅山东石刻、神仙遗迹摩崖石刻等。这些石刻大大丰富了梅山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座天然的书法艺术宝库,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保护范围:以石刻中心点为圆心,半径为10米的圆。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20米。
观山岭古道位于东至县尧渡镇东村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遗址。2020年3月4日,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池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现存古道两旁各向外延伸2米(东侧终点GPS:N30°02’54”,E117°0’45”),岭头是以石亭中心点为圆点,半径4米的圆。建设控制地带:古道以其保护范围为基线再向外延伸2米,岭头以其保护范围为基线再向外延伸1米。
三条岭古道位于东至县尧渡镇尚合村、高岭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遗址。2020年3月4日,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池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古道两旁各向外延伸2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基线再外延1米。
叶太夫人墓位于尧渡镇查桥村计岗村民组枫林包,年代为清。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墓冢为基点向东、南、西、北各延伸1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的外缘为基线再向东、南、西、北各延伸5米。(第五批县保,东政(2019)25号,2019年7月14日)。
崇义桥位于尧渡镇尚合村各山组南500米处,年代为明初。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南8.5米,北7.5米,东、西各20米;建设控制地带:南抵山脚,北、东、西各延伸20米。(第四批县保,东政秘(2009)123号,2009年10月19日)。
铜鱼山石刻位于尧渡镇梅城村的铜鱼山南麓,南距一中教师宿舍约50米,年代为元、明。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人形石东、西、南、北各15米;建设控制带:南迄小山脚,东、西、北再延伸20米。(第一批县保,东政办函字(1983)31号,1983年6月22日)(保护范围和控制地带公布文件:东政秘(2006)39号,2006年6月16号)。
玉峰山寿字崖位于尧渡镇梅城村东至县委党校西南的玉峰山北山腰,年代为宋代。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该石刻东、南、西、北各20米;建设控制地带:再向东、南、西、北延伸20米。(第一批县保,东政办函字(1983)31号,1983年6月22日)(保护范围和控制地带公布文件:东政秘(2006)39号,2006年6月16号)。
梅公亭遗址位于尧渡镇梅城村白象山南麓,年代为北宋。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向该遗址东、南、西、北各延伸20米;建设控制地带:再向东、南、西、北延伸20米。(第一批县保,东政办函字(1983)31号,没公布保护范围,1983年6月22日)(保护范围和控制地带公布文件:东政秘(2006)39号,2006年6月16号)。
周光德墓位于东至县尧渡镇毛田村,年代为清光绪,类别为古墓葬。2020年3月4日,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池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墓冢为基点向东、南、西、北各延伸1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的外缘为基线再向东、南、北各延伸5米,向西延伸至山脚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