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城——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县城徽城镇中心,千年徽州府治所在地,主体建筑有仁和楼、得月楼、茶楼、惠风石坊、徽园第一楼、过街楼、古戏楼等以及镶嵌其间的古色古香商品住宅楼百余间,是展示和体现徽州文化的重要实物建筑。徽州“一府六县”格局始于唐大历五年(770年)。自从晋太康元年(280后年)新安郡辖黟、歙、海宁、黎阳、遂安、始新六县以后,历有变动。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年),黎阳县并入海宁县,新安郡辖歙、黟、海宁、遂安和始新五县。梁普通三年(522年),划吴郡寿昌县归新安郡。梁承圣二年(553年),分海宁、黟、歙三县各一部分置黎阳县,四县划出新安郡置新宁郡,治所海阳。陈天嘉三年(562年)新宁郡并入新宁郡,辖歙、黟、海宁(黎阳县
斗山街位于歙县城内,因依靠斗山得名,为文化历史名城一级保护区.徽商故里枣斗山街,是一处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于一体的旅游文化景点。建于明清时期的斗山街、有典型的徽州民宅汪氏家宅,官府人家杨家大院、古私塾许家厅、世代商家潘家大院、千年古井、罕见的木盾牌坊一“叶氏卤节坊”等等,犹如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向你娓娓讲述着古老而又凄美的故事,青石板铺成的路面狭长,悠远,宛如再现戴望舒笔下的“雨巷”。
歙县徽州古城城墙位于歙县徽城镇,时代为隋—清。徽州古城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歙县县城徽城镇中心,东北与绩溪县和浙江省临安市交界,东南与浙江省淳安县、开化县毗连,西南与屯溪区、休宁县相邻,西北与徽州区、黄山区接壤。徽州古城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建于明、重修于清的歙县古城,分内城、外廓,有东西南北4个门。此外还保留着瓮城、城门、古街、古巷等。歙县从唐宋以来共建了400多座牌坊。歙县徽州古城城墙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豸绣重光坊位于大北街朱家巷口,建于明崇祯年间,坊双柱单间三楼,宽4.08米,高9米,型制简朴。东西额枋分别鎸楷书“豸绣重光”、“龙章再锡”四字。“豸绣”指身为御史,“龙章再锡”指江秉谦曾含冤,后恢复品秩。其下均镌赠文林郎山西道监察御史江应晓,庚戌进士山西道监察御史江秉谦。江应晓、江秉谦均为歙县人,崇祀乡贤祠。这是一座平反冤假错案、恢复名誉的牌坊。豸绣重光坊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叶氏贞节木门坊位于徽城镇斗山街,时代为清。叶氏贞节木门坊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含贞蕴粹坊位于徽城镇大北街,建于乾隆十一年(1746)。为四柱三间三楼冲天式石坊,宽6.6米,高9.4米。青石梁、柱上细刻锦纹,字牌上 书-“含贞蕴粹”,为“旌表吴廷遴妻孙氏贞节”而立。下梁在抗日战争时被日机空袭炸裂。现在下部被砌入居民家中,四周被房屋包围。也称孙氏贞节坊。含贞蕴粹坊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太白楼位于太平古桥西侧,为黄山至千岛湖途中必经之地。该楼为双层楼阁,挑梁飞檐,为典型徽派建筑,楼内陈列有历代碑刻,古墨迹拓牌,古今名人楹联佳句。相传,唐天宝年间,诗人李白寻访歙县隐士许宣平,结果在练江之畔失之交臂,后人为纪念此事,便在李白饮酒的地方建起了这座太白楼。游客登楼可以饱览城西山光水色、古桥塔影。
紫阳书院位于歙县徽城镇,时代为南宋。紫阳书院是由郡守韩补始建于南宋1246年,为全国著名书院之一的紫阳书院,宣扬朱熹理学思想为主旨。如今,在此书院基础上建立了歙县中学,古代书院的书香飘流至今。紫阳书院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杨家大厅位于歙县徽城镇斗山街,时代为清。杨家大厅,据传始建于先祖杨宁。杨宁,歙县城中人,字彦谧,明宣德五年进士,历任江西巡抚、礼部尚书。杨家大厅据说木雕不错,可惜属私人所有不对外开放。杨家大厅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黄氏节烈门楼位于歙县徽城镇斗山街,时代为清。黄氏节烈门楼,建于清顺治七年,门楼上刻有“旌表清故儒童吴沛妻黄氏节孝之门”,以旌表一位因--殉夫吴沛童生的黄氏少妇。黄氏节烈门楼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曹氏二宅是清末民初徽州民居的代表性建筑。建筑面积994平方米,工艺精湛,保存完好,砖、石、木雕精美。曹氏二宅属古徽州府城内的建筑,真实地保存了徽州文化的历史信息,对地理、人文、建筑等,具有综合研究价值。曹氏二宅位于徽城镇打箍井街,建于民国。座西朝东,二宅壁联。南宅二进三开间,面阔10.7米,进深12.9米,占地面积约138平方米。前有小院,下堂有厢房,天井两侧有廊,雕花屏门装隔。上堂为统间,有楼,砖、木、石雕精美。北宅二进三开间,面阔10.7米,进深13.2米,占地面积约136平方米。上下堂都装厢房,木雕稍逊于南宅。2004年,全堂落架大修。2004年,被公布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打箍井街4号位于歙县徽城镇中和社区,时代为清。打箍井街4号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斗山街37号位于徽城镇斗山街,时代为清代。斗山街37号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斗山街30号位于徽城镇斗山街,时代为清代。斗山街30号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城南福惠庙位于歙县徽城镇鲍家庄,时代为明。城南福惠庙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王世杰宅位于徽城镇斗山街,时代为民国。王世杰宅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下姚祠位于歙县徽城镇渔梁社区,时代为清。下姚祠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节烈祠位于徽城镇上路街,时代为清。节烈祠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汪中怡宅位于徽城镇斗山街,时代为清。汪中怡宅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潘婉香宅位于徽城镇斗山街,时代为清。潘婉香宅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叶家大屋位于徽城镇大北街,时代为清。叶家大屋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忠护庙位于徽城镇渔梁,时代为清。忠护庙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胡氏节孝坊位于徽城镇琳村,时代为清。胡氏节孝坊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崇一学堂旧址位于歙县徽城镇小北街,时代为清。崇一学堂旧址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思政堂位于歙县徽城镇渔梁社区,时代为清。思政堂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歙县狮子桥位于歙县徽城镇渔梁社区,时代为明、清。歙县狮子桥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许家厅位于歙县徽城镇斗山街,时代为清。许家厅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安关位于歙县徽城镇渔梁街,时代为宋。新安关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州遗址位于歙县徽城镇,时代为新石器。遗址文化层深约2.5米,分5层,第一层为地表土,第二层为唐宋时期堆积,出土有残碎瓷器、瓦块等,第三层出土有陶器、石器和少量小件玉器。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有少量泥质灰陶和印纹陶,纹饰以绳纹为主。主要器类有凹圜底绳纹罐、斝、带流罐等,罐类器物常常在口沿部位设绾。鋬石器有镞、段石锛、斧、刀等,其中一件石刀上阴刻夔纹图案,极为规整。第4和第5层出土遗物丰富,二层差别不大。石器数量达100多件,有镞、半月形刀、犁、矛、斧、锛凿、网坠等,部分石器仅一面磨光。陶器仍以夹砂红陶最多,其次为夹砂灰陶和泥质磨光黑陶,绝大多数素面,仅在少量器物上饰有刻划纹、弦纹和附加堆纹。主要器类有鼎、豆、壶、罐、钵、簋形器和钵、器
白云禅院位于徽城镇渔梁社区,时代为清。白云禅院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吴氏世科坊位于徽城镇中山巷,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双柱三楼,宽2.6米,高7.25米,整座石坊不事雕琢,朴实无华,四块靠背石下置四只横卧石狮,却是在牌坊建筑中少见。字板上题刻明永乐至清乾隆年间(1403--1795年)城内吴氏15名举人、进士的姓名。现保存良好。这是为吴氏家族立的牌坊,表彰家族文人辈出,属于功名坊。吴氏世科坊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鲍氏节孝坊位于徽城镇上路街,时代为明。鲍氏节孝坊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柏台世宠坊位于徽城镇新安门内侧,时代为明。柏台世宠坊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和街钟楼位于歙县徽城镇中和街,时代为民国。中和街钟楼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伦堂与县学甲第坊位于黄山市歙县,年代为清。2019年,明伦堂与县学甲第坊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集和堂药店位于歙县徽城镇中和街,时代为清。集和堂药店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门石洞位于歙县徽城镇人民路,时代为民国。南门石洞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汪采白墓位于歙县徽城镇披云峰,时代为1944年。汪采白墓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巷16号位于歙县徽城镇中山巷,时代为清。中山巷16号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巷7号位于歙县徽城镇中山巷,时代为民国。中山巷7号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巷6号位于歙县徽城镇中山巷,时代为民国。中山巷6号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巷5号位于歙县徽城镇中山巷,时代为唐以后。中山巷5号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巷9号位于歙县徽城镇中山巷,时代为清代。中山巷9号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巷10号位于歙县徽城镇中山巷,时代为清代。中山巷10号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巷12号位于歙县徽城镇中山巷,时代为清代。中山巷12号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宜振堂及漪澜轩位于歙县徽城镇渔梁社区,时代为民国。宜振堂及漪澜轩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巷14号位于歙县徽城镇中山巷,时代为民国。中山巷14号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巴道复运输过塘行位于歙县徽城镇渔梁社区,时代为清。巴道复运输过塘行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巷19号位于歙县徽城镇中山巷,时代为明。中山巷19号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郑子权公馆,占地面积800平方米。2018年5月2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成都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为现围墙外沿;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四周外延10米。
县学甲第坊位于徽城镇城东路,时代为清。县学甲第坊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元和堂药铺位于歙县徽城镇渔梁社区,时代为清代。元和堂药铺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吊脚木楼位于歙县徽城镇渔梁社区,时代为清、民国。吊脚木楼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徽城大夫坊位于徽城镇上路街,时代为明。徽城大夫坊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巷8号位于歙县徽城镇中山巷,时代为清代。中山巷8号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叶挺囚禁处位于歙县徽城镇中山巷3号,1941年1月发生“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长叶挺被俘后被押至歙县,关在商人程灼如宅。后转送上饶。现保存良好。叶挺囚禁处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