濂江林见泉祠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林浦濂江村,又称林庭榆家庙,明万历六年(1578)仲夏由林庭榆之子林熔建造,曾为林浦村木料加工厂,1990年重修。南偏西18度,占地285平方米。庙为木结构,坐东向西,由门楼、天井、披榭、大厅等组成。门楼为牌楼式木结构,单檐歇山顶,额匾楷书:“见泉林公家庙,明万历万寅仲夏吉建”。明正德谥文安你瀚吏部尚书,改南京后部尚书,赠太子太保。兄庭桂、庚子举人,赠南京前军都督都事,兄庭,谥康懿,工部尚书,赠太子太保。兄庭楷。四品顶戴,授常熟知县、泰州同知。余授琼州推官,补广东潮府州推官。弟庭,四品顶戴,授浙江绍兴府上虞知县。弟庭枝,乙卯举人。弟庭机,谥文僖,南京礼部尚书,赠太子少保。侄烃,礼部侍郎,升南京工部尚书兼户
濂江林济斋祠该祠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林浦濂江村,林济斋,字亨渡。林翰弟,官至潮州同知,家庙系林济斋之子林庭模于明嘉靖年间修建,庙坐东向西,土木结沟,由门楼、天井、披榭、大厅、后院等组成,占地393平方米,西偏南35度。该祠由门楼、天井、披榭等组成。大门前保留有两个旗杆。门面为牌楼式木构架,额匾楷书:“济斋林公家庙。”檐下斗拱层叠出跳四层,斗洪上覆以单檐歇山顶。两侧为马头墙。大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柱,抬梁式加穿斗式减抗式木构架,双坡顶,两边设鞍式封火山墙连接后围墙。屋顶坡度较平缓,风火墙呈马鞍形,饰有花卉图案。、1992年12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曾重修过。该祠堂具有一定典型性,为研究仓山区古代祠堂、宗族文化提供实物参考。
濂江林斯琛故居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林浦濂江村石狮里,同时也是林瀚故居。林瀚(1434-1535)明尚书;林斯琛(1870-1924)近代民主革命家。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南偏西18度,林斯琛原位首进左披榭。大门前后有门罩,左右厢房,共二进院落。主建筑为清代格式,面宽三间,进深七柱,双坡顶,前有游廊,上有卷棚。第二进60年代后花园失火,损毁严重。部分廊石等为明代格式,第三进已焚毁。2001年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民居为了解研究仓山区的建筑法式、传统民居、名人足迹提供重要的文物资料。
濂江书院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林浦濂江村泰山宫东,又称文昌宫。始建年间不详,相传朱熹曾在此讲学,并题有“文明气象”四字,占地764平方米。现为清代建筑。书院坐南向北,木结构,单檐歇山顶。角檐翘脊,上饰灰塑卷草,下施角鱼。木结构,穿斗式构架。双层楼房面阔三间,进深五柱。上层楼前及两侧设楼廊,右侧辟为朱子祠,楼前有小庭院,石砌地面,前有石栏杆、栏板上刻“文光射斗”四字。四周墙垣护卫,现为小学诗堂。前院前短围屏题刻,前为“文光射斗”,后为“濂水龙腾”。2001年6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濂江瑞迹岭岩画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林浦九仙山瑞迹寺后岩壁上,朝向南偏东17度。岩壁前有一水洼,水由岩缝中渗出,岩画为人像图形,下为水波纹及溅起之水花,人上为云形图案,笔划粗犷、简练,原郊区文管会上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岩画委员会执委陈兆复,曾复函疑为唐前祀雨图。1995年4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摩崖石刻历史较早,十分珍贵,为研究仓山区古代石刻艺术提供实物参考。
林浦泰山宫年代:清座落地点: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濂江村简介:南宋德祐二年(1276),南逃的宋端宗曾以此作为行宫。清代重修。建筑面积1210平方米,占地面积1694平方米,西偏南10度。由门亭、将军殿、大殿、厢楼、戏台等组成。歇山顶,门亭建在高台上,两旁砌台阶,亭顶藻井华丽,饰有丹凤朝阳和双龙戏珠图案。大殿封火山墙,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前有戏台,左右看楼。左侧为总管庙,右侧为天后宫。泰山宫祀泰山(南宋皇帝)及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等名臣。庙两侧有辕门,庙前有埕,周以石围栏,栏柱刻有元代纪年。1992年11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