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岩寺位于鹤塘镇北五里雷锋山下,距镇区公3公里,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6年)幽州僧法宝建。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兵毁。二十三年僧幼海重建。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再建。现建筑为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僧元积所建。门题“岩际境皆幽、云窥色相;山门灯不息,月照禅心。”大雄宝殿书系历史名人联名句:“月在上方书品静(张说)”心持半偈万缘空(郎士元)等寺内原有两座石塔,今存一座,宋元丰年(1080年)建,庆元六年(1200年)倒塌,嘉泰六年(1206年)重建。高约13米,塔基周长16米,八角九层,顶置小九层石刹。每层八面浮雕坐佛,须弥座每角刻力士。束腰壶门浮雕戏狮。形象生动。是古代劳动人民高度智慧和艺技的结晶。1991年被
田地桥,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鹤塘镇田地村,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建,1935年重修,东西走向,贯木拱廊屋桥。桥长40.75米,宽5.85米,单孔,拱跨32.8米。两端直接架在两岸岩石上。桥屋16间,64柱,桥面呈弧形,铺以青砖,两桥头以石阶向下,东端61阶,西端111阶。桥屋梁上刻有重修日期和建桥木匠的名字。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曾为该桥题名:“公心桥”。2005年5月11日被列为第六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幽岩寺塔原有东、西两塔,始建于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南宋庆元六年(1200年)圮,嘉泰四年(1204年)重建。西塔于1932年倒塌。现存东塔,石构楼阁式,八角九层,实心,相轮塔刹,通高13.5米。基座八角浮雕力士各1尊,座上题刻:“宝塔成于元丰庚申,坏于庆元庚申,阅五载,四更住持嘉泰甲子二月募缘重建。”塔身各层浮雕佛像,神态各异,逼真生动,惜多被盗割。
双洋桥渠又称仙娘桥,位于鹤塘镇双洋村南面约800米处,建于70年代未。东西走向,占地面积60平方米。2墩3拱10小拱组成,桥渠长35米,宽1.8米,由186块条石铺砌而成,每块石块长0.57米,宽0.3米,高0.2米。桥渠面宽0.59米,深1.1米,拱距18米,拱高3.7米。桥渠主要是当地村民用来灌溉农田使用,也可供人行走。
鹤塘桥渠位于鹤塘镇鹤塘村村头主街道中,建于70年代未,当时是由鹤塘村全村村民出义务工用时2年完成。南北走向,桥渠全长118.8米,由378块条石铺砌而成,桥渠面宽3米,渠内宽1米,深1米,桥面离地面21米,拱距33米,拱高7米。桥渠两边有54个石制的护栏,每个护栏长2.2米,高0.97米。桥渠主要是当地村民用来灌溉农田使用,也可供人行走。
灵龟福源桥位于古田县鹤塘镇灵龟村村东400米,据民国38年《凤山胡氏宗谱》记载始建于南宋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福源桥四墩三孔,桥身长23.8米,宽2.6米,离水高度5米。桥墩船形构造,采用叠涩法施工,边角卷杀成弧形,层层叠涩而出。桥面由12根巨大条石横跨连接,桥面上镌刻着部分信士捐捨石梁为翁婆生界记录,还有一些崇寿院和尚化缘建桥和重修记载。2018年12月公布为古田县第八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