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墓位于惠安县黄塘镇与洛江区河市镇交界的虎窟坡地上,系施琅与其妻王氏、黄氏合茔。整座墓规模宏大,布局严整,石亭、石碑、石雕工艺精致、宏伟壮观,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碑中刻“皇清光禄大夫太子少傅靖海将军襄壮施公赐茔”,两侧刻“一品夫人王氏,一品夫人黄氏”。此墓为石结构,墓翼逐层外扩,共三穴。墓坐北朝南,占地6.85万平方米。墓区由北而南,上下分5个坪台,依次立有文武翁仲四尊,马、虎、羊、狮、华表各一对,以及康熙三十七年(1698)谕祭碑亭、钦赐祭葬墓坊、龟趺碑亭。施琅(1621-1696),字尊侯,号琢公,晋江衙口人。他容貌魁奇,勇力过人,善于带兵,且“习海上事”,是一位颇有战略眼光的将领。郑成功在台湾病逝后,施琅于清廷力主收复台岛
岩峰寺位于黄塘镇后郭村,年代为宋-清,类别为古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赵祠堂位于黄塘镇后西村,年代为明-现代,类别为古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三赵祠堂位于黄塘镇后西村过宅自然村村南。祠堂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重修,近年再修。坐北朝南,两进三开间。由土埕、门亭、门厅、天井、两廊和祀厅组成。建筑面积196平方米,占地面积820平方米。祀厅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穿斗混合木构架,硬山式屋顶。大门两侧竖旗杆石夹板各两对。
接待曾贞岱墓位于黄塘镇接待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墓葬。曾贞岱墓位于黄塘镇接待村峰帽自然村,前方为县道308线。曾贞岱,生于清康熙丑年十月初三,乾隆元年举人,任浙江宁波提标、后营中军府,因其孙曾钰之贵,赠文林郎,晋赠奉政大夫、知湖南郴州。《七代诗集》始出自其手,迄今已七代,连续诗集共740篇。墓系曾贞岱与其配何氏合葬,坐东北向西南,由墓围、墓丘、墓碑、墓桌、墓坪组成,墓碑阴刻“皇清 云山 诰授武德郎曾公暨 诰封宜人端慈何氏 封茔”,占地面积约90平方米。保护范围:墓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
后店总兵墓位于惠安县黄塘镇后店村,年代为清。简介:又名洪范墓。墓坐西南向东北,依山势而筑,平面略呈“风”字形,占地面积1012平方米。墓室双圹,呈屋式,三合土构筑;墓前辟有三级埕台,两侧分列石翁仲、石马、石虎、石羊、八角形石望柱各一对,以及龟趺座和谕祭碑。洪范(?—1706),字寿箕,号仁庵,累官至福建海坛镇总兵。清康熙年间(1662—1722),在平定靖南王耿精忠叛乱、郑经盘踞的福建沿海地区和台湾、噶尔丹都叛乱中屡立战功。2013年,后店总兵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墓周边各外延30米。
“八叶衍祥”坊位于黄塘镇松溪村东湖自然村院上场,时代为清嘉庆。牌坊建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是官府为旌表当地百岁老人王梦善而立。坐东南朝西北,花岗岩石构,单间、两柱,通高3米,面宽4.1米。牌坊两柱两面各有一对内容相同的阴刻楹联:上款“寿过百龄前后八叶相见”,下款“恩荣五代祖孙累世延祥”。坊额中间阴刻:“八叶衍祥”,边缘刻有浮雕龙头图案,正面中间刻圆珠,背面中间刻植物花草图案。该牌坊体现中华民族敬老尊贤的传统美德。“八叶衍祥”坊为惠安县第十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牌坊外四至延伸7.5米。
位于黄塘镇接待村许田自然村顶庭山上的施世纶陵园系施琅之子清代曹运总督施世纶的墓葬,园内有石羊、石虎、石马、石将军各一队,“钦赐祭葬”石牌坊一座、“渝祭碑”一块、“勤劳索著”亭一座。两座陵墓相隔不到3公里,墓后、左右均冈峦起伏、绿树成荫、景色秀美,乃历代风水宝地。
庄钦邻墓位于黄塘镇虎窟村,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墓葬,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庄钦邻墓位于黄塘镇虎窟村西北500米处鹤顶山。庄钦邻(1574-1661),字寅卿,号阳初,泉州市区北峰镇普明村人,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二十九年(1601)联第进士,官至吏部尚书。他任江西上饶、浙江衢州推官时,执法严明,平雪冤狱,民勒碑颂德建祠祀之。庄钦邻卒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墓坐北朝南,墓为糖水灰混合构筑,墓碑花岗岩石质地,长方形,高157、宽142、厚21厘米。墓后面约30米远处,有5块天然岩石,上面分别刻有“锦”、“帐”、“插”、“芙”、“蓉”楷书字样,落款为“浔江书”。
下茂郑一信墓位于黄塘镇下茂村,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墓葬。郑一信墓位于黄塘镇下茂村,大坝内自然村的上帝公山东北麓(今聚龙小镇内)。郑一信(1528-1590),字君允,号石岩,郑琛之孙,今紫山镇仕尾村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历官南京刑部郎中、浙江金华知府、贵州石阡知府、四川按察司副使、广西按察司副使,勤政爱民,政绩卓著。墓依山而筑,坐西南向东北,呈“凤”字形。花岗岩石构筑,占地近三亩,规模较大。墓室糖水灰构筑,为五圹,宽5.4米、高1.45米、长2.95米。墓碑为花岗岩石质,长方形,无字,高2.14米、宽1.26米。前置花岗岩石墓桌,两侧立有花岗岩石金钢墙和金刚柱。保护范围:墓四周各向外延伸5米。
下坂庄厚毅夫妻合葬墓位于黄塘镇下坂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墓葬。庄厚毅墓位于黄塘镇下坂村运使桥自然村大岱山上。庄厚毅,生于明崇祯三年(1630),卒于康熙廿四年(1685)。出身贫寒,以忠诚孝悌世代传家。墓为庄厚毅与其妻曾氏合葬,民国初维修。墓坐西南向东北,呈“风”字型,由墓围、封茔、墓碑、墓桌、墓埕组成。面阔12、进深24米。墓围为糖水灰结构,后维修时砌上石块。封茔由三合土浆作成。墓碑高1.6、阔0.78、厚0.2米;墓桌长1.23、宽0.62、高0.33米。墓桌至深井2.9米,墓深井面阔5、进深1.8米。现存两层墓埕,下层墓埕竖有4对旗杆石夹板。保护范围:东至墓埕外5米,西至墓后10米,南至墓埕外5米,北至墓埕外5米。
接待曾钰墓位于黄塘镇接待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墓葬。曾钰墓位于黄塘镇接待村许田自然村施世纶墓西侧,前为村道。曾钰(1765-1829),讳衍钰,字砺臣,号石友,为清嘉庆庚申科举人,历任湖南宁远、平江、黔阳、宜章、桂东、祁阳、邵阳、桂阳等县知县,后升湖南郴州直隶州知州,诰授奉政大夫,加一级,著有《听雨楼诗集》。墓为曾钰与其妻黄氏合葬,近年重修。坐北朝南,呈“凤”字形,墓结构依次为墓围、“龟形”封堆、墓碑、墓案及双层墓坪。墓碑刻“皇清 龙山 郴州知州考石友曾公 獭水 诰封宜人妣慈惠黄氏 封茔”。保护范围:东至墓埕5米,西至围墙,南至路,北至墓后10米。
后店副狗山遗址位于黄塘镇后店村,年代为新石器时代。类别为古遗址。副狗山遗址位于黄塘镇后店村与苏塘村交界。遗址南侧为连续的低山丘陵,东近黄塘溪,福厦高速公路纵向贯穿遗址所在山体的东半部。遗址为不规则长条形,长约200米、宽约100米,总面积约20000平方米,相对高度35-40米。遗物分布范围约300平方米,见于高速公路西侧中北部山顶,未发现文化层堆积。2005年福建晋江流域考古调查时从地表调查过程分析,此遗址存在文化层堆积的可能性较大。当时采集到陶片114块,分夹砂陶、泥质陶和硬陶。夹砂陶分粗沙陶和细砂陶,属新石器一青铜时代遗址。保护范围:副狗山中部坡顶。
后郭后亭山遗址位于黄塘镇后郭村,年代为商。类别为古遗址。后亭山遗址位于黄塘镇后郭村南,山体约数十万平方米,相对高度约15-30米。遗物分布范围约150平方米,见于西坡,未发现文化层堆积。2005年晋江流域考古调查时采集到陶片132片,分夹砂陶、泥质陶、硬陶和釉陶。夹砂有黄褐色15片(均条纹)、黄灰陶2片;泥质陶有黄色70片、黄灰色13片(绳纹)、黄褐色18片(条纹11片、凸棱7片)、灰色12片。硬陶有灰色1片(即罐残片,罐残片尖圆唇内敛,斜折沿,侈口,腹饰方格纹。细砂硬陶,口径24厘米、残高6.8厘米),釉陶1片(条纹)。为青铜时代遗址。保护范围:四至后亭山山麓。
尾园斗山遗址位于黄塘镇尾园村,年代为商周。类别为古遗址。斗山遗址位于黄塘镇尾园村下园自然村西侧,下园村占据山体东侧部分内山坡。遗址所在山头地处黄塘溪盆地西南部,为低矮平缓山丘,平面形状不规则椭圆形,面积约300×250米,相对高度约20-25米,周围分布独立或相连的低矮山丘,西面约250米为副狗山。福厦高速公路穿越遗址东坡,互通穿越其南部。2005年福建晋江流域考古调查时在山顶东侧采集到灰硬陶1片,饰网格纹,未发现文化层堆积。属青铜时代遗址。保护范围:四至斗山山麓。
尾园后壁山遗址位于黄塘镇尾园村,年代为商周。类别为古遗址。后壁山遗址位于黄塘镇尾园村南坑山自然村西侧,福厦高速公路黄塘镇互通口东南侧。后壁山地处黄塘溪所在盆地西南,为相对独立的山丘,地势较平缓,面积约20000平方米,相对高度约15-20米,遗址北面约100米为斗山遗址,未发现文化层堆积。2005年福建晋江流域考古调查时在地表采集到夹砂黄灰硬陶1片,饰栅格纹。属青铜时代遗址。保护范围:四至后壁山山麓。
松溪鸡母石山遗址位于黄塘镇松溪村,年代为商周。类别为古遗址。鸡母石山遗址位于黄塘镇松溪村官茂自然村东北面。山体地处黄塘溪所在盆地中部偏西北,北隔一座山丘,距大石山遗址约800-1000米,东面为黄塘溪,福厦高速公路由东北一西南向穿越遗址中部。山体为独立山丘,山势平缓,山顶较为平坦,面积约40000平方米,相对高度约21米。2005年晋江流域考古调查时在地表采集到2片陶片,其中,灰硬陶1片,饰变体云雷纹;夹砂黄灰硬陶1片,素面,未发现文化层堆积。属青铜时代遗址。保护范围:四至鸡母石山山麓。
松溪山连坡遗址位于黄塘镇松溪村,年代为商周。类别为古遗址。山连坡遗址位于黄塘镇松溪村窑内自然村东南侧边缘,地处黄塘溪盆地中部偏西,东北后约200米为鸡母石山遗址。福厦高速公路穿越遗址中部。山连坡遗址位于面积较宽广、山势低矮、坡度平缓的山丘,平面大致呈椭圆形,面积约60000平方米,相对高度约15-20米。因人类生产生活活动造成一定的破坏,未见文化层堆积,部分山体裸露红色砂土层和基岩风化石。2005年福建晋江流域考古调查时在山顶地表采集到陶片8片,其中,夹砂灰陶5片,均素面;泥质黄灰陶3片,其中饰条纹1片、素面2片。属新石器时代遗址。保护范围:四至山连坡山麓。
后郭岩峰寺石造像位于黄塘镇后郭村北1公里处的白岩山上的岩峰寺内。岩峰寺始建时间史书无载。应建于宋代,寺分前后两殿,各以一巨大岩石南向一侧开龛刻石造像,其余三面墙体和屋盖系土木建筑,硬山式,单间。该寺山门为利用两边层岩辅以砌石而成,有如寨门;右旁高岩上还刻有“梅关”两字。山的西北侧也有一寨门,旁刻“石匠梁秀山——崇祯元年建”。该寺在明崇祯元年(1628)及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两次重修,其后,寺构渐有损坏,而石刻造像则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