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峰寺位于惠安县净峰镇,建于唐咸通三年(公元861年),净峰寺由观音殿、李仙祠、文昌祠、三宝殿等组成系列建筑群体。弘一法师曾在此研究佛学。门票/开放时间10元邻近景点洛阳桥崇武古城净峰寺位于净峰镇山透村北100米处的净峰山上。其山圆丰端秀,上多怪石,如水啮射状,并产有红丹石,而且地处海滨,三面环水,一面负陆,别具秀丽的山光海色。寺始建于唐咸通二年(861),现存系清光绪三十年(1904)重修及近年依旧貌全面重加修葺。坐西朝东,在同一水平线上,由观音殿、李仙祠、文昌祠、三宝殿一字排列而成冠山寺景,旁侧辅有海月楼、禅房、醒园等建筑,面积200余平方米。因山头圆缩,寺构皆小筑,唯三宝殿为面阔、进深各三间,其余皆一间,抬梁式或穿斗式木构架,
潮显妈祖宫,位于泉州市惠安县净峰镇上厅村濒海之滨。潮显宫妈祖宫以顶厅、深井、下落三进式结构,雄伟壮观。宫前铺砌石崎,底脚有块黑石谓之蛇舌。潮显宫,妈祖由来与沿革。相传在明嘉靖年间(1522-1566),由后楼村渔民,在内海捕鱼收网时,空无一物,只见一截木块,遂即抛出,第二网又然。兄弟见状很愤怒,便将木块抛入远远海中,而第三网时仍然如此,兄弟俩感到非常气馁,只好将该木块载回。丢在灶间。其时天降淫雨,缺乏燃料,欲把木块砍柴烧,当斧劈木中斧起痕没,却见血丝缕缕斑迹,惊讶怪异,即告村耆。是夜托梦,乃湄洲妈祖分炉于此,庇庥黎民。据说:湄洲妈祖庙里有株大树,锯成七节,投入海中,任其漂流,经先后发现,故俗称大姐湄洲、二妈仙游,三妈护海宫、四妈潮显
弘一法师旧居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净峰寺旅游景区内。这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弘一法师旧居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米,建筑主体以传统木结构为主,呈现出四进院落的“田”字型民居格局。这里复原了李叔同的起居室、书房和洋书房等,室内陈设精致,环境优雅。此外,故居内还重点复原了桐达钱庄、佛堂等景观,并展出了李叔同生平的图片、石刻、书法篆刻等作品,让游客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这位伟--师的传奇人生。在旧居外,还有一片占地面积约2600平方米的园林,由太湖石假山、池塘、长亭及弘一大师纪念亭组成。纪念亭内立有李叔同端坐的铜像,高约2米7,形象生动逼真。园林内还设有游廊和小花园,环境清幽,是游客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在惠安县净峰镇斗尾村,很普通的一座山,只是适合去爬山。景点位置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净峰镇斗尾村青兰山
郑厝观音宫位于净峰镇墩中村,年代为中华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观音宫位于净峰镇墩中村郑厝自然村,四周均为民居,左为村道。宫建于民国,1999年重建,坐东北向西南,为二进三开间硬山式带单护厝建筑。宫面阔10.5米,进深11米,埕深5.8米,建筑面积115.5平方米。墙体为条石砌筑。大门上匾额:佛生万家;对联:“港边南海开觉路,原尘运台怪世人”。左右嵌有《捐资芳名录》石刻。左右立面墙各开一八角形竹节透窗。大门两边有蹲式石狮一对。大厅敬奉观音菩萨等。保护范围:东至合壁,西至围墙,南至围墙,北至民宅围墙。
莲城遗址位于净峰镇城前村,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旧称黄崎城,位于净峰镇东莲村北20米的小山上。城墙环小山用条石单面筑砌,近似方形。明洪武年间,在惠安建有崇武、莲城、小岞、峰尾、獭窟等五城,现除崇武城外,唯莲城尚保存有大体规模。但现存城址仅存南城门,系拱形,残高2.7、宽2.25、厚1.1米,城楼已毁,城上垛子亦倒塌不存。城墙除东南、东北部保存较好以外,余者塌落殆尽仅留城基。城墙残高5.1、宽2.95米。现存城址实测周长520米。
张岳家庙位于净峰镇狮头村,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张岳家庙位于净峰镇西头村,与龙山书院仅一巷之隔。坐西朝东,为两进三开间建筑,由门厅、两廊和祀厅组成。前辟上下二埕,并筑墙围护,围墙大门偏北而设。祀厅面阔三间,进深五间,抬梁穿斗混合结构,雕梁画栋,硬山式屋顶,屋脊装饰双鳄。厅立匾“理学名臣”四字,为张岳门生、中极殿大学士、赵志皋所题;厅堂中挂有“解元”、“理学”、“祖孙一德”、“勤政爱民”等木匾。
惠安龙山书院位于净峰镇狮头村,年代为元,类别为古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龙山书院位于净峰镇西头村、张岳家庙左侧。龙山书院,又名“龙山书室”,为张氏四世祖、元朝昭信校尉、泉州翼百户张性祐所建。其孙张彦宗于明洪武扩大书院规制,并购书万卷充实藏书。书院坐东朝西,远望惠西大帽、笔架诸山,数十里外,排闼送青、气象殊异。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三进三开间,抬梁式木构架,硬山式屋顶,燕尾脊。
坑黄张很水民居位于净峰镇坑黄村,年代为中华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张很水民居位于净峰镇坑黄村中部,背有观音宫,南面村道、水果园,西临小菜园,四周皆有民居。民居建于1921年,坐北向南,为两进三开间带东护厝建筑。总面阔14.6米,进深21.20米,建筑面积309.5平方米。前进大门为凹寿式,以花岗岩石、辉绿岩石混砌。二进大厅深五间,以木砖石混作,东侧护厝为砖楼。该民居保存基本完好,现作为该村老年活动中心,小部分石雕有损坏。保护范围:东至路沿,西至巷,南至围墙,北至陡坎。
厝头万善宫碑位于净峰镇厝头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万善宫碑刻位于净峰镇厝头村厝头自然村的厝头山万善宫内。万善宫始建年代不详,现建筑为近年重修,坐北向南,为二进三开间硬山式建筑。面阔8.6米、深10.5米、面积90.3平方米,前埕深9.5米。大门上有匾“万军主帅”,辉绿岩质地。大厅主祀万神公,配祀文武尊王。宫左侧立有清同治甲子年《万善义塚神》碑,为花岗岩石质地,长方形,高1.2米,宽0.36米,厚0.11米。碑文为行楷阴刻。宫右侧前方又立有二碑,一碑文“镇海平寇英雄、原名黄兴、三国末期人”,2008年立,另一碑文“与天地同悠久”。保护范围:万军主帅宫大殿。
塘头北新厝位于净峰镇塘头村,年代为1900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北新祖厝位于净峰镇塘头村塘头自然村。四周均为民居。厝主名黄长圣,商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建该厝,为二进五开间硬山式屋顶,穿斗抬梁式构架,面阔15.5米、进深19米,建筑面积294.5平方米,埕深7米。厝镜面墙体红砖砌筑,对看堵有砖雕山水图案,地栿、子午窗石雕精美,厅丁梁、木楣齐全,中奉祖先。保护范围:东向外延伸2米,西至埕,南至巷,北向外延伸2米。
山前基督教堂位于净峰镇山前村,年代为1937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基督教堂位于净峰镇山前村山前自然村,周围为民居。现教堂坐北朝南,外观略似战国时期的布币形状,四层楼。面阔11.8米、进深25米,建筑面积295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墙贴马赛克磁砖,立面墙贴红色条状磁砖,正面左右各矗立一根直条纹的圆形水泥柱,屋顶立有十字架。保护范围:东向外延伸5米,西至建筑西墙,南至路沿,北向外延伸5米。
湖街龙溪庙位于净峰镇湖街村,年代为1947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龙溪庙位于净峰镇湖街村湖街自然村,前为民居,右为村道,后、左边为田园。该庙系民国三十六年(1947)由泉州东海金崎宁海庙分灵而来,近年重修。庙坐东南向西北,为三进三开间硬山式带双护厝建筑。面阔23米,进深16米,埕深12.5米,建筑面积368平方米。门顶嵌有石匾:“龙溪庙”。大殿奉祀大普公,配祀高明王等,后殿奉祀妈祖。庙左侧护厝为忠义堂,祀关帝;右侧护厝为万安堂,即道堂。山门前左右两侧各建一六角亭。保护范围:东、西、南至围墙,北向外延伸10米。
洋边金沙桥碑位于净峰镇洋边村,年代为中华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金沙桥碑原立于净峰镇洋边村洋边自然村的金沙桥边,1995年移至洋边王爷宫的埕前,距原址约300米,周边均有民居。金沙桥所处为净峰镇交通要道,民国期间著名的佛教大师弘一法师撰写“金沙桥”三字。该碑为长方形,长1.35米、宽0.45米、厚0.12米,字为楷书,字径0.12×0.08厘米,字迹尚清晰,是民国乙亥年(1935)立的捐资芳名录。保护范围:以碑为中心,向四周各外延5米。
后型妈祖庙旧址位于净峰镇墩南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后型妈祖庙位于净峰镇墩南村后型自然村,周边皆为民居,前为园地,左侧不到1000米处是大海。庙建于清代,1994年重修,坐东北向西南,为二进三开间硬山式建筑,面阔9米,进深14米,建筑面积126平方米;前有埕,深13米,埕前还有井一口。其墙体除山墙封红砖外,均用花岗岩条石砌筑。大门两边有对联,影雕十分精美。对看堵嵌有庙的沿革历史简介及重修时捐资芳名录的辉绿岩石刻。镜面墙的身堵各开一个八角形石框的竹节窗和嵌一面彩绘山水、蝴蝶和花草的瓷砖。门前的台阶两侧置一对辉绿岩石狮。大厅奉祀海神妈祖,香火旺盛。保护范围:东至民宅外墙,西向外延伸10米,南向外延伸2米,北向外延伸5米。
净峰东洋宫旧址位于净峰镇东洋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东洋宫位于净峰镇东洋村东洋自然村。宫始建于清代,1994年重修,坐东向西,为二进三开间硬山式建筑。面阔8.6米、进深15.5米,面积133.3平方米,埕深12米。大门上嵌有“恩泽东洋”石匾,对联为:“五世功勋垂千秋,七巡德政护万民”。门两边墙体嵌有彩绘花鸟瓷砖和重修捐资名录石刻,对看堵也嵌有山水彩绘瓷砖。镜面墙嵌有彩绘花鸟、人物瓷砖,并开有六角形竹节窗各一。大门外侧和镜面墙下各新置一对辉绿岩石狮。大殿中为神龛,主祀杨七郞,配祀杨杰、关帝、连王爷等。保护范围:东向外延伸3米,西向外延伸5米,南向外延伸3米,北向外延伸3米。
杜厝杨氏宗祠碑位于净峰镇杜厝村,年代为清。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杨郎谢周海碑》立于净峰镇杜厝村杜厝自然村的杨氏宗祠内。杨氏宗祠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坐西向东。面阔10米、进深16.3米,埕深3.8米。为二进三开间硬山式建筑,门面有辉绿岩石雕,墙体下部有影雕。天井带双榉头。大厅有“扶元”“先魁”牌匾,柱上有楹联。大厅中奉祀杨震等杨氏祖先牌位。《杨郞谢周海碑》嵌于大厅右墙上,为花岗岩石质地,长方形,碑身高1.83米、宽0.73米,碑座高0.48米,碑额“杨郞谢周海碑”为楷书,字径9厘米,正文字体为楷书,字径3厘米。保护范围:杨氏宗祠建筑本体。
潮显宫位于净峰镇上厅村,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潮显宫位于净峰镇上厅村。三面临海,一面负陆。宫始建于明代,清咸丰元年(1851)重修,宫坐北朝南,由山门、两廊、天井和大殿组成,面积180平方米。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歇山式屋顶,敬奉海上保护女神妈祖。宫内尚存始建时的石柱础、石鼓,工艺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