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 : 福建省 > 泉州市 > 惠安县 > 螺阳镇

惠安县螺阳镇文化旅游景点

[移动版]

后窑古窑址

后窑古窑址位于螺阳镇东风村,年代为北宋,类别为古遗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窑古窑址位于螺阳镇霞光村后窑村下厝西模墩的丘陵地上,1976年考古调查发现,为北宋时期窑址。其范围约500平方米,有残存窑基及瓷片、窑具堆积层,厚薄在0.5~0.2米之间。采集的器物都已残缺,以壶为主,次为罐、钵、盏、瓮、洗、器盖、窑具等,器形较粗大厚重,技0-模并用。釉为黑色、黄褐色,多施半釉,纹饰简单,大多素面。

钱塘典当行建筑群

钱塘典当行建筑群位于螺阳镇钱塘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钱塘典当行建筑群位于螺阳镇钱塘村,南侧有石埕。典当行为庄九冇建造,1830年始建,1860年完工。经营典当和粮油生意。主体为两座并排的三进五开间建筑,中间隔防火巷。左有文武馆、护厝、花圃及一座二层楼建筑,右边是其五子各建的附属建筑。主体建筑坐北向南,面阔32.44米、进深36.36米,埕深9.27米。系砖石混砌,抬梁穿斗式木构架,硬山式屋顶,燕尾脊,有精美木雕。大门为凹寿式,相对堵石雕精美,水车堵已毁。该建筑群前面有石埕、水井和草坪,共有3500平方米。保护范围:东南至巷,西北至巷,西南延伸9米至照墙,东北至巷。

康朗家庙

康朗家庙位于螺阳镇五音村,年代为明-现代,类别为古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家庙建于明万历时,清民国间两次重修,坐西朝东,两进,由下厅、两廊、天井、祀厅组成,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祀厅面阔、进深各三间,硬山式屋顶,燕尾脊,抬梁式木构架。在上世纪60年代“文革”中,家庙大遭破坏,牌匾、石柱楹联、塑像、木构件等,或被毁,或被窃。1984-1986年,经群众和旅外乡亲捐资数万元进行全面修复,重现崇宏壮丽旧观。

吴仁禄墓

吴仁禄墓位于螺阳镇盘龙村,年代为唐,类别为古墓葬。福建吴姓入闽鼻祖吴仁禄墓为福建吴姓第一墓,墓位于泉州市惠安县螺阳镇盘龙村古驿道西侧小岭山东侧,1992年10月列为惠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吴仁禄,字延陵,唐代河南光州固始县人,官至户部大司徒。中和元年(公元881年),避乱入闽,启居晋江东乡白马庙东(今惠安县大吴村),己繁衍40余世,为入闽吴姓鼻祖。吴仁禄墓占地20亩,墓穴占地3亩,是典型的闽南大墓规制。金元宝式石墓碑上镂刻着“唐开闽赐进士户部大司徒仁禄吴公封茔”。吴仁禄墓同支山西北900米处有开闽始祖王潮墓。

灵山寺石刻

灵山寺石刻位于螺阳镇锦东村,年代为明,类别为石刻,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灵山寺石刻位于螺阳镇锦东村境内灵山上灵山寺旁岩石上,灵山寺周边岩石上有明代石刻3处、现代石刻6处。

盘龙护龙宫

盘龙护龙宫位于螺阳镇盘龙村,年代为明-现代,类别为古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护龙宫位于螺阳镇盘龙村原福州至泉州的古驿道旁。宫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现存为上世纪八十年代重修。宫坐西朝东,由山门、两廊、拜亭和大殿组成。大殿面阔、进深各三间,抬梁式木构架,硬山式屋顶。宫内敬奉海神妈祖,尚存明代龙虎浮雕二幅,工艺精致。宫前300米处立有一座用残存的宋代石经幢构件叠砌而成的所谓“石笋”,当地群众将它作为“神物”来崇拜。

金山边建筑群

金山边古民居位于螺阳镇金山边,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金山边民居建筑群位于螺阳镇金山村金山边自然村中部靠北。古建筑群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清乾隆、嘉庆年间增建。民居群坐东朝西,自南而北分别有祠堂、一房祖厝、大路头厝、下厝、二房祖厝、“砺轩”学馆,左右有护厝,前有石埕,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山墙“出砖入石”砌筑,抬梁穿斗木梁架结构,硬山式屋顶,燕尾脊。前埕有旗杆石夹板二对,埕内存有水井一口。

溪西陈金城墓

溪西陈金城墓位于螺阳镇溪西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墓葬。陈金城墓位于螺阳镇溪西村诗口自然村。陈金城(1802-1852年),字殿臣,号念庭,清道光二年(1822年)举人,曾任连城县学训导、古田县教谕、刑部云南司主事,著有《怡怡堂文集》四卷,是鸦片战争时期一位爱国士大夫。墓近年重修,系陈金城与其妻孙氏、黄氏、王氏合葬墓,坐北朝南,呈“风”字形,由墓围、墓丘、墓碑、墓埕等组成。墓碑长方形,晕首,阴刻“乡进士刑部主事念庭陈公荣”,两旁各夹一顶端呈“~”形的辉绿岩石,下端浮雕飞禽走兽。有墓坪两级,上级深5.5米,宽5.2米,上置石狮一对,下级进深10米,宽15米。保护范围:以墓碑为中心,东南向外延伸20米,西南向外延伸15米,东北向外延伸15

水枧字纸亭

水枧字纸亭位于螺阳镇锦水村,年代为明。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字纸亭位于螺阳镇锦水村水枧自然村,右侧有锦水宫。字纸亭建于明代,塔式,通高3.17米,底座边长1.71米。花岗岩石砌筑,三层,六角形,两层均施以六角翘檐,亭上雕龙,顶端轻视刻作鲤鱼嘴,上有阴刻“禹门”二字,意为鲤鱼化龙,青云直上,仕途顺利。下层为炉,炉口0.2米×0.29米,两边刻有对联:文章大化成,简册归炉炼;横额:过化成神。底座为方形,上置一方形石板以托亭身。字径5厘米×4厘米。字纸亭为明代之物,较为罕见,而且保存完好。保护范围:四至周边建筑外墙。

锦水林氏家庙

锦水林氏家庙位于螺阳镇锦水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林氏家庙位于螺阳镇锦水村水枧自然村,四周皆为民居。该家庙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历代均有修缮,1985年重修。墙体更换为条石,木构更新。现建筑坐西北向东南,为二进三开间硬山式建筑,穿斗抬梁混合木构架。面阔10.3米,进深17.8米,建筑面积183.34平方米,前埕深8.6米。左右镜面墙堵花窗雕刻精美,对看堵开两小拱门,大门眉上 书-“林氏家庙”。入内天井带双榉头,大厅中为神主牌,厅中有一对辉绿岩石狮分立于柱角两边,刻工生动活泼。保护范围:东至巷,西至墙外3米,南至民宅外墙,北至墙外3米。

锦里延寿亭

锦里延寿亭位于螺阳镇锦里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延寿亭位于螺阳镇锦里村的田地中,东侧是林辋溪。建于清代,应为延寿桥的附属建筑。据清嘉庆《惠安县志》记载:延寿桥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重修。该亭有可能在康熙五十六年重修延寿桥时建造。延寿亭坐北朝南,单间,南北走向。有两排石板当坐凳,应为过路行人歇息的凉亭。门为券顶式,石柱4根,抬梁式木构架,墙体为花岗岩块石、乱石砌成,卷棚式屋顶,现屋顶部分破损。南北墙面门顶上以石条板镶嵌,楷书阴刻 “延寿亭”三字,字清晰,保存完好。保护范围:四至墙外5米。

王潮墓

王潮墓,位于盘龙村西北800米处的凤旗山东麓。墓依山为陵,呈“干”字形石构地宫,在闽南一带极为罕见。墓的主人是河南光州固始人王信臣,公元885年,王潮与其弟王审知随河南人王绪的部队南下福建,893年归降于唐,后授其泉州观察使、工部、户部尚书,敕拜福建观察使,授威武军节度史,死后封为秦国公。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王潮墓位于惠安县螺阳镇盘龙村凤旗山。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王潮(846~897年),河南光州固始人,初从王绪农民起义军入闽,后被众所推为主。归唐授福建观察使,后授威武军节度使。在闽时,勤政兴学,薄赋强兵,安民保境。墓占地400平方米,坐东北朝西南,“干”字形石构地宫,由封门、甬道、前厅、前室、中室、后室所组成。3室均作券顶,前厅为

港边溪坝

港边溪坝位于螺阳镇上坂村,年代为20世纪60年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港边溪坝位于螺阳镇上坂村港边自然村,溪流两边多为水稻田。港边溪坝所在是林辋溪的上游段,流向为西南向东北。坝20世纪60年代修建,1991年重修,由花岗岩条石砌筑,溢洪孔可拦截。坝宽27.56米,共6级,其中前五级长约11.6米,第6级宽约12-13米,首级与第六级落差2米。灌溉面积数百亩,受益村庄为上坂的东乡自然村,梧宅村及锦丰村部分土地。保护范围:东南向外延伸至路外沿,西南向外延伸20米,东北向外延伸20米,西北向外延伸至路外沿。

东乡辜氏宗祠

东乡辜氏宗祠位于螺阳镇上坂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辜氏宗祠位于螺阳镇上坂村东乡自然村。该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1998年重修。为二进五开间,硬山式屋顶,坐北向南,面阔14.4米、进深17米。前石埕深5.7米,埕左侧有一戏台。大门上有“辜氏宗祠”石匾额,对联“承先圣荣宗显祖,启后贤丕振家声。”墙体为砖石结构,镜面墙有方形竹节窗4个,水车堵有花卉、走兽堆塑。厅中奉祀辜氏祖先牌位,宗祠内留有清代石柱础、石砛等旧构件。保护范围:东至路内沿,西至墙外2米,南至围墙,北至墙外2米。

上坂鼓峰寺

上坂鼓峰寺位于螺阳镇上坂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鼓峰寺位于螺阳镇上坂村。寺始建于明,历代均有重修。寺坐西北向东南,由山门、圆通宝殿和大雄宝殿组成,三进三开间,抬梁穿斗式混合木构架,硬山式屋顶,燕尾脊。山门上嵌有花岗岩石“佛光普照”匾额,对看堵、看埕堵有石透窗,雕刻精美,看埕堵窗花雕刻尤为精细。圆通宝殿奉祀观音;大雄宝殿奉祀三宝佛、地藏王菩萨。佛龛前有一铁香炉,一对辉绿岩石狮分列于两边。寺东侧建有僧舍,西侧建有报恩堂及第五代住持的石构墓塔。前埕宽敞,两边建有六角形亭。保护范围:东向外延伸5米,西向外延伸5米,南向外延伸10米,北向外延伸5米。

东间水井

东间水井位于螺阳镇五音村,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东间古井位于螺阳镇五音村东间自然村,四周均为民居,西边约10米处有五音石塔,附近有村路。该水井凿于明代,用花岗岩石筑成,圆形,井盘外径1.42米,内径1.06米,高0.58米,井壁由角石砌筑而成。井旁还有一花岗岩石壶,呈圆形,外径1.1米,内径0.86米,高0.45米,边有出水孔,为明代器物。保护范围:东至民宅外墙,西至路外沿,南至井外5米,北至路外沿。

村下王氏宗祠

村下王氏宗祠位于螺阳镇村下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王氏宗祠位于螺阳镇村下村,四周均为民居,附近有村道。宗祠始建于清中叶,坐北向南,为两进三开间、双榉头带天井、硬山式屋顶,穿斗抬梁式混合木构架。面阔10.5米、进深29米,建筑面积305平方米,砖砌墙体。大门斗有联:怀若竹虚临曲水,气同兰静沐春风,眉批:槐树叶紫。上匾:开闽世泽。祀厅为敞开式,红砖铺地,中作神主龛,上匾:七叶衍祥。下挂王潮、王审邽、王审知绣像。大门前有埕,立旗杆夹,厅前作墀,二落部分内墙坍塌,屋顶系1986年重修。保护范围:东至墙外1米,西至民宅墙,南至墙外15米,北至民宅墙。

金山边妈祖宫

金山边妈祖宫位于螺阳镇金山村,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建筑。妈祖宫位于螺阳镇金山村金山边自然村,东为田园,南有村道。宫始建于明代,历代均有修缮,坐北朝南,两进三开间,穿斗抬梁式木构架,硬山式屋顶,燕尾脊,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墙体为砖石混砌,大门两侧的相看堵、对埕堵的砖雕、拼花十分精美。宫内现保存明代部分柱础和其它构件,宫内敬奉海神妈祖,配祀观音、包大人、关帝爷。保护范围:东、西、南各向外延伸2米,北至巷。

顶乡王氏祖祠旧址

顶乡王氏祖祠旧址位于螺阳镇钱塘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王氏祖祠位于螺阳镇钱塘村顶乡自然村,左右及后面皆有民居,前为村道及空地,有部分园地,种植蔬菜。该祖祠始建于清代,2009年重建,坐东北向西南,为两进三开间,硬山式屋顶,墙体为砖、石构筑。面阔14.7米、进深16.2米,前石埕深7.11米,建筑面积238.14平方米。前落看埕堵和对看堵有精美的辉绿岩石浮雕,入内天井带榉头,大厅中祀神主牌,厅两边墙壁有二十四孝壁画。保护范围:东至巷,西至围墙,南至墙外5米,北至巷。

港边洪氏宗祠旧址

港边洪氏宗祠旧址位于螺阳镇上坂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洪氏宗祠位于螺阳镇上坂村港边自然村,四周皆为民居,近村道。宗祠始建于明代,历代均加修缮,现存为2006年重建。宗祠坐东朝西,为两进五开间硬山式建筑。面阔14.9米,进深19.2米,埕深12.6米。正面墙体上砌砖下砌石,地栿雕刻精细,水车堵有山水、花木泥塑。顶落大厅中祀洪氏祖先神主牌。保护范围:东至照墙,西至巷,南至巷,北至墙外2米。

锦水林连和民居

锦水林连和民居位于螺阳镇锦水村,年代为中华民国-1956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林连和民居位于螺阳镇锦水村水枧自然村。林连和与其兄弟林连发、林桂枝为缅甸仰光华侨,于1946年-1954年在家乡旧厝边建该楼。楼坐西南向东北,共三层,一至二层为石构,三层为砖筑,为二进三开间硬山式与骑楼式相结合的建筑,内有天井、双榉头,前有砖埕及围墙。匾额“锦山秀水”,大门上有左右两边面墙雕刻花瓶及福、禄等图案。保护范围:东至巷,西至林氏旧宅墙,南至埕,北至巷内沿。

锦水林秀芬民居

锦水林秀芬民居位于螺阳镇锦水村,年代为1945年-1954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林秀芬八卦楼位于螺阳镇锦水村水枧自然村。楼坐东向西,为二层石砌小洋楼,正面两个墙体呈四角形,故称“八卦楼”。正面墙体有福禄寿等图案及一对长方形竹节石透窗,雕工细腻。一楼大门为凹寿式,门额石匾:“西河,一九五四年冬,林翰图书”。二楼牌楼有精美的雕塑,横额“林秀芬”,正中嵌有圆形闹钟。上塑双狮抢球,生动活泼。上下大门两边有对联,分别为“秀丽虎溪朝门第,芬芳芹岭拱楼立”;“秀丽山川登楼玩景,芬芳兰桂入室闻香”。宅内为二进三开间双榉头带天井,有后轩。二楼为骑楼式门廊,入内为大厅,格间与一楼相同。厝面宽14.18米,深19.1米,埕深6.89米。由

前康梅花井

前康梅花井位于螺阳镇锦丰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梅花井位于螺阳镇锦丰村前康自然村。梅花井也称七孔井,井盘和井壁均为花岗岩石砌筑。井圈呈圆筒形,凿有七个圆孔,井孔直径0.48米,现其中两孔用水泥填塞。外井台长5.30米,宽3.76米。铺石板条,内井台原为石板,现用水泥覆盖,略高出外井台,井边有一石壶,花岗岩石质地,外径0.92米,内径0.66米,下有排水小孔,井占地面积25平方米。保护范围:四至周边建筑外墙。

石埕林氏宗祠

石埕林氏宗祠位于螺阳镇锦丰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林氏宗祠位于螺阳镇锦丰村前康自然村。宗祠始建于清代,2005年重修,坐西南向东北,为两进五开间硬山式建筑,面阔17.1米,进深18.8米,建筑面积321.5平方米。埕深9.22米,墙体上为砖砌,下为石砌。大门为凹寿式,门眉上悬挂“石埕林氏宗祠”木匾,两侧对开小拱门。大厅前、宗祠两边角间和大厅左右边角间皆建有天井,喻“五梅花天井”。大厅为三开间、三进深,带后轩,中为神龛,奉祀商代“比干”及林氏祖先神主牌。保护范围:东、西、北至巷,南至围墙。

沈厝黄氏建筑群

沈厝黄氏建筑群位于螺阳镇东风村,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建筑。沈厝黄氏建筑群位于螺阳镇东风村沈厝自然村,前为村道,其余均为民居。黄氏建筑群包括黄氏祠堂、文辉古厝、东厝、大厝、乌门,分别于明嘉靖年间(1538-1565)由惠州府和平训导、户部主事黄森主持建造,坐东朝西,五座建筑结构一致,呈“一”字整齐排列,为三进五开间,硬山式屋顶,燕尾脊,出砖入石山墙。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群前有埕,埕前立有旗杆石夹板3副、石马槽1个、圆石壶3个,埕外侧还有2穴大潭和2口水井。沈厝黄氏在历史上有过“一门三进士、二代同中举”“四五世连登甲榜,十三传不作白丁”的荣耀。保护范围:四至墙外10米。

港边赵王府

港边赵王府位于螺阳镇上坂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赵王爷宫位于螺阳镇上坂村港边自然村,四周皆为民居,左为水泥公路、篮球运动场。赵王爷宫,俗称“赵王府”,始建于清代,1993年重建,部分石柱和石砛为清代构件。坐西北向东南,为二进三开间硬山式建筑。面阔6.73米、进深13.73米,建筑面积92.4平方米,前埕深17.42米。大厅主祀三国名将赵子龙,配祀观音、蔡襄、保生大帝,左右墙上有三国故事、二十四孝彩色壁画。保护范围:东南至围墙,西南至巷,东北至路内沿,西北至墙外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