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恺墓位于涂寨镇岩峰村西新自然村,时代为明。李恺,字克谐,号抑斋,惠安螺城人。明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历任广东番禺县令、吏部稽勋司主事、兵部车驾司郎中、湖广按察司副使,政绩斐然。嘉靖三十七年(1558),他集众抵御倭寇,保全惠安县城,受朝廷旌表。卒后,祀乡贤祠。墓坐西北朝东南,早年被盗,2009年修缮。墓呈“风”字形,花岗岩砌筑,依次由墓围、墓碑、墓案、墓埕及石像生组成,墓茔占地约200平方米。墓前石马、石虎为明代原构件。李恺墓为惠安县第十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墓为中心,东、西、北各外延10米至山坡,南至村路。
惠安县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惠安县涂寨镇瑞东村。该纪念碑1997年建成。位于惠安县螺城镇科山公园内,与革命烈士纪念碑相邻。为全面反映1926年12月至1949年8月23日惠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折不挠、坚持斗争、火种不熄、红旗不倒的光辉革命历程。惠安县人民政府2007年7月动工兴建惠安县革命历史纪念馆,2008年竣工。该馆占地面积1277.2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约4800平方米。一楼布馆为反映1926年12月-1949年8月23日惠安人民光辉的革命历程,于2011年元月1日开馆。
惠安九峰寺位于涂寨镇文峰村,年代为宋-现代,类别为古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九峰寺位于涂寨镇文峰村林前自然村。寺坐北朝南,由石埕、大雄宝殿和功德堂、斋厨组成,砖石结构,占地面积580平方米。大雄宝殿面阔三间、进深四间,硬山式屋顶,奉祀三世尊佛。1935年,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曾到此挂锡弘法。
张文裕故居位于涂寨镇新亭村,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史迹,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张文裕故居位于涂寨镇新亭村宫后自然村。张文裕(1910—1992),曾用名张少岳,惠安县涂寨镇新亭村宫后自然村人,是我国宇宙线研究和高能实验物理的创始人之一,为国家核物理研究、-、-、人造卫星的发展立下殊勋。张文裕故居建于民国时期,坐北朝南,为两进三开间建筑,土木砖石混合结构。
灵瑞山寺位于涂寨镇灵山村,年代为宋-现代,类别为古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灵瑞山寺位于涂寨镇灵山村灵瑞山上。该寺原名圆常寺,始建于五代后梁乾化二年(912),北宋治平二年(1065)改为今名。元元贞元年(1295),寺毁于兵火,仅余佛殿,后有重修。寺坐东朝西,由山门、两廊和主殿组成,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主殿面阔、进深各三间,抬梁式木构架,硬山式屋顶,燕尾脊,祀奉三世尊佛、观音菩萨等。山门正对面有天然形成的酷似石香炉一座,石烛台一对,甚为奇观。
坝内古民居位于涂寨镇山尾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坝内古民居为李氏民居建筑群,位于涂寨镇山尾村坝内自然村。该建筑群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五至二十九年(1760—1764),民国间重修,1997年、2006年又分别重修。坐西朝东,由小宗祠、祖厅、观音妈厅及护厝并排组成,每座之间隔开,皆为两进三开间,抬梁穿斗式混合木构架,硬山式屋顶,燕尾脊。小宗祠原为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岁贡士李逊轩宅。这几座建筑物正面墙体下部为花岗岩石砌,螭虎图案雕刻做地基石;上部为红砖丁字排列砌筑,水车堵白灰粉底,剪粘花鸟、走兽彩瓷,内地板采用红方块砖勾缝铺设,柱础石雕有花卉图案,保留完好。
岩古寺位于涂寨镇岩峰村,年代为宋,类别为古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岩古寺位于涂寨镇岩峰村北岩古山上。寺始建于北宋年间,后屡有重修,主体建筑由山门、天井、主殿组成,建筑面积170平方米。主殿面阔三间、进深五间,抬梁式木构架,硬山式屋顶,燕尾脊,奉三宝佛。在同一水平线上,寺西侧建有文昌祠和三天君宫,东侧为僧楼、斋厨。
陈芹陈氏祖墓位于涂寨镇陈芹村,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墓葬。陈氏祖墓位于涂寨镇陈芹村前堡自然村,后大厝山、灵瑞山、灵瑞寺,左大洞山,右湖厝村,山上林木旺盛,墓周边为田野,附近有村小道。墓建于明代。三座并排而立,均坐东南向西北,墓围宽17米,深12.2米,坐落于小山丘的平畴上。墓碑圭首,高0.78米,宽0.49米,厚0.1米,上刻:“坑仔尾头陈林柄/皇明/陈氏祖墓/施口洋塘”,大字径8×8厘米,小字径6×5厘米。墓左侧金钢墙犹在,宽2.1米,石砌,中间一座金钢墙已废。右侧墓糖水灰穴依犹可见。墓向平畴,地势开阔,主体部分有损,整体环境还秀气。保护范围:四至距墓5米。
蓝飞鹤烈士纪念碑位于涂寨镇新亭村,年代为现代,类别为革命纪念建筑物,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蓝飞鹤烈士纪念碑位于涂寨镇新亭村。纪念碑由墓碑和墓亭组成。墓碑立于1955年,坐北朝南,为长方形圭首辉绿岩石质,镌刻“蓝飞鹤烈士之墓”。1958年再筑,以三柱水泥攒尖顶墓亭护盖,高6米许。亭顶塑以镰刀和锤子,碑尖竖以五角红星。碑亭正左右三面之弧形横眉分别题刻“碧海丹心垂万世”、“人民功业立,铁血不白流”、“气重山岳,名垂千古”。墓区分两层,各铺以条石,底层边砌长条石板凳。右边立有“蓝飞鹤同志事迹”碑记。
文笔山崖刻位于涂寨镇文笔山,年代为明,类别为石刻,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笔山摩崖石刻位于涂寨镇文峰村西北侧的文笔山上。明代因在山巅砌石如笔状,遥对县孔庙及笔架山,故称“文笔山”,现代书法家梁披云题有:“文笔峯”三个大字。此处距惠崇公路约3公里,山下有文笔中学、山尾小学、山尾村委会,山上有明代石刻2段。
葛山宫位于涂寨镇庄内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葛山宫位于涂寨镇庄内村,始建于宋代,原为儒师讲学授徒之所,称崧光精舍。宫在明、清均有重修,坐北朝南,两进,由山门、两廊、大殿组成。奉三宝佛,面积228平方米。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硬山式屋顶,三川脊。石门楣上由三层斗拱承托,楣中刻明代著名书法家张瑞图题写的“葛山故地”四字。门柱前置石鼓一对,壁堵镶饰有浮雕麒麟、鹿、虎及花鸟石刻。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间,抬梁式木结构,硬山式屋顶,燕尾脊。殿中立梭形石柱8根,其中四根的柱础雕莲瓣纹并与柱子连雕在一起。
黄宗旦墓位于涂寨镇文峰村,年代为宋,类别为古墓葬,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黄宗旦墓位于涂寨镇文峰村林前自然村东北300米处的东山上。黄宗旦(973—?),字叔才,张坂镇后边村人。北宋咸平元年(998),中进士甲科第二(榜眼),曾知苏州,晚年直史馆,后以刑部郎0-知襄州。为官清正,廉明,爱民如子,离任时民立德政碑以颂。墓系夫妻合葬,坐南朝北偏东,呈“凤”字形。封堆前竖半月形墓碑,两旁各附阴刻凤云纹略呈三角形的石刻;周边砌石,上堆封土,墓近似圆形。前有双层墓坪,后之中部有尖状突出如龟尾,形制古朴,尚存宋初风格。
涂寨郑氏家庙位于涂寨镇涂寨村,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郑氏家庙位于涂寨镇涂寨村顶郭自然村。家庙始建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9),原在村之西部,清乾隆间移建今址,清末、民国中两度重修。坐北朝南,两进,三开间,抬梁式木构架,硬山式屋顶,燕尾脊,两端立有一对褐色陶龙吻,建筑面积174平方米。前有石埕,立有旗杆石夹板2对,2008年重建。现大门前尚立有辉绿岩石鼓一对,转角柱顶立辉绿岩小石狮一对,皆为清代雕刻,雕工精致。庙内还悬有“宣朝鸣凤”、“中宪大夫”、“参将”、“明经”、“武魁”、“文魁”等六方木匾,其中,“宣朝鸣凤”、“武魁”为旧时物,余者为仿制品。
陈芹陈氏宗祠位于涂寨镇陈芹村,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建筑。陈氏宗祠位于涂寨镇陈芹村中堡自然村,周边均为民居。据传明嘉靖年间,康朗当官后为报答陈凯康师恩,即构此屋以谢。宗祠在清代有过重修,现存为2000年5月再修,基本保留清代样式。坐北向南,为一进硬山式建筑,面阔13.9米、进深14.4米,面墙设三门,左右为砖砌拱门。天井两边有厢房,一已改造一已废。祀厅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厅中神龛供奉陈氏祖先陈华重、陈虞恩、陈胡等人的牌位。保护范围:东向外延伸5米,西向外延伸5米,南向外延伸5米,北至民宅外墙。
陈厝古井位于涂寨镇互助村,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陈厝古井位于涂寨镇互助村陈厝自然村,周边为民居,左边有村小道。据村民介绍,有陈厝即有此井,大约凿于明代。占地面积约30平方米。井圈呈圆筒形,用花岗岩石雕成,外径0.74米,内径0.54米,高0.5米。井座呈六角形,石砌。由于年代久远,井盘已呈斑驳之象。井旁还存有花岗岩石雕成的石壶一个,呈圆形,外径1.03米,内径0.74米,高0.52米,内深0.4米。保护范围:东至巷内沿,西至墙,南至墙,北至陡坎。
陈芹洞山遗址位于涂寨镇陈芹村,年代为新石器时代。类别为古遗址。洞山遗址位于涂寨镇陈芹村洞山。植被良好,地表为花生、地瓜地和灌木。1980年村民采集到石锛1件,长方形,体型扁平,单刃外弧,通体磨光,长17.1、宽7.5、厚1厘米。洞山与陈芹村隔着一条铁路,山下有一条小溪,小溪对面是一片宽阔的平地,相对独立。2005年晋江流域考古调查队复查时,在南坡中部的冲沟中采集石锛l件,长方形,平刃,微弧尾,截面呈梯形,磨制,表面呈灰绿色,轻度风化,长9.6、宽4.8、厚2.7厘米。因生产生活破坏,挖土开采严重,山体受破坏,未见文化层堆积,属青铜时代遗址。保护范围:陈芹村洞山南坡。
下社谢氏祖厝位于涂寨镇下社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谢氏祖厝位于涂寨镇下社村上社自然村,周围为民居,村中有宫庙,附近有村道。祖厝建于清末,坐东南向西北,为两进五开间带双护厝硬山式屋顶,面阔16.8米,进深18.8米,前埕深5.5米。大门为凹斗式。面墙红砖白石,筑砌工整素朴。天井两边有厢房。第二落进深四间,穿斗式木构架,木作简要质朴。护厝建筑较为平常,但上有砖砌小阁楼颇具特色。保护范围:东至巷,西至墙外6米,南至巷,北至路外沿。
涂寨威灵庙位于涂寨镇涂寨村,年代为中华民国。类别为古建筑。威灵庙位于涂寨镇涂寨村涂寨自然村,前为村道,周边均为民居。庙始建于民国26年(1937),2001年重修。坐东北向西南,为两进三开间硬山式建筑。面阔9米,进深19米。门三,前有柱廊,对看堵嵌有民国时的辉绿岩石浮雕,正大门前两侧置一对辉绿岩石狮。大殿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主祀大普公,神龛上方有木匾:威灵古地。据说,它是泉州东海金崎宁海庙的分灵。现庙内贴有不少彩绘瓷砖。保护范围:东南至合璧,西南至墙外5米,东北至民宅外墙,西北至巷。
陈厝杨氏宗祠位于涂寨镇互助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杨氏宗祠位于涂寨镇互助村陈厝自然村,周边为宗祠及民居。宗祠建于清代,近年重修,坐东北向西南,为两进五开间,硬山式屋顶,面阔13.2米、进深18.3米,前砖埕深8.6米,围以矮墙。大门为凹寿式。面墙以辉绿岩、花岗岩、红砖混砌。看埕堵和对看堵嵌有四幅辉绿岩石花鸟、山水影雕。水车堵彩绘山水、花卉、走兽。天井两侧有带廊廂房,第二落进深三间,中为神龛,上额:关西衍派。第三落早年坍塌。保护范围:东至巷,西至陡坎,南至埕围墙,北至陡坎。
胡厝胡敬清故居位于涂寨镇胡厝村,年代为清。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胡敬清故居位于涂寨镇胡厝村胡厝自然村。故居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光绪年间续建下厅。坐西北向东南,为两进,五开间硬山式建筑,面阔16.1米、进深17.2米,前埕深9.1米。大门为凹寿式。天井两边有厢房。面墙石构件质朴简约,第二进大厅中为神龛。该建筑后为胡敬清住宅。胡敬清(1906-1954年),1928-1930年任中共惠安县委委员和涂寨区工委书记,创办地下联络处胡厝文山学校,地下党员陈平山、林权民、柳启明先后在此任教。因此,当时其住宅亦成为地下党活动的重要据点之一。1930年胡敬清参加震动全国的惠安屿头山武装暴-动-,还组织东北抗日义勇军后援会涂寨分会。上世纪5
文峰黄氏宗祠位于涂寨镇文峰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黄氏宗祠位于涂寨镇文峰村东园自然村。宗祠建于清代,坐西北向东南,为两进三开间硬山式屋顶,面阔10.4米、进深18.2米。正面墙体开石窗,两边设两门。柱础、地栿石雕质朴、简明,柱础连珠纹浮雕较有特色。天井两边有柱廊。第二落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正中有匾:江夏留风。木作雕刻圆润流畅,用材较大。整座建筑基本保留原貌。保护范围:东至院墙,西至巷,南至巷,北至巷。
南埔三王爷宫位于涂寨镇南埔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三王爷宫位于涂寨镇南埔村南埔自然村,四周为民居,右有玉皇庙。三王爷宫,俗称“三王府”,始建于清末,近年重修。坐南向北,为两进三开间硬山式建筑,面阔8.7米、进深18.1米,前埕深3.8米。第一进明间作凹寿式,中开大门,两边门相向,大门额上方有砖刻:“丁亥七月建造”。第二进大殿进深四间,抬梁式木构架,木雕精美,中神龛主祀朱、王、李三王爷。宫基本保持原貌,近年重修时大殿的内墙上贴有瓷砖。保护范围:东至合壁,西至墙外11米,南至巷,北至墙外5米。
南埔关帝庙位于涂寨镇南埔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关帝庙位于涂寨镇南埔村南埔自然村,周围为民居及庙宇。庙建于清代,坐北向南,为单进歇山式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二间,面积50平方米。前砖埕深2.3米。山墙为块石砌筑,正面以木栅栏为壁,梁架木作抬梁式,颇是简朴。内祀关夫子,门上有漆书楹联:“公平正直入门不拜何妨,诡诈奸刁到庙倾诚何益”。保护范围:东、西、南至巷,北向外延伸4米。
瑞东卢明堂烈士纪念碑位于涂寨镇瑞东村,年代为1997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卢明堂烈士纪念碑位于涂寨镇瑞东村塔后自然村西北侧。卢明堂(1910-1936),涂寨瑞东祠堂村人,纪念碑建于1997年,坐西朝东,花岗岩石结构,通高5.4米,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碑座四方形,碑身为长方形,高3米,正面镌刻“卢明堂烈士永垂不朽”。保护范围:东向外延伸15米,西至山脊线,南向外延伸10米、北至路内沿。
文峰李封君墓位于涂寨镇文峰村,年代为宋、明。类别为古墓葬。李封君墓位于涂寨镇文峰村文笔山东田顶山仔墘,南距竹田坑水库约500米,离村道200米左右。李封君,即南宋高宗朝参知政事李文会之父,生卒年不详,小岞后内村人。卒后诰封“一品光禄大夫”。墓系夫妻合葬,建于南宋初,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重修,坐西朝东,为花岗岩石砌筑,依次由墓围、墓碑、墓案及墓埕组成,墓茔占地面积10.5平方米。墓碑用整块花岗岩雕成马鞍形,正中阴刻“岞山沙堤李氏始祖坟”,右旁阴刻“康熙庚子阖族裔孙勒石”。墓埕分设三层,现石摆件及墓埕被破坏,二、三层墓埕被占用耕作。保护范围:东至墓5米,西至墓5米,南至陡坎,北至路。
林前惜字塔位于涂寨镇文峰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敬字亭位于涂寨镇文峰村林前自然村九峰寺北约300米处。敬字亭,建于清代,花岗岩石构筑,亭阁式,通高2.6米。基座作矮案式,须弥座为方形,上置四堵浮雕,塔身六角形,上置六角形翘角塔檐,再上为一四角形小阁,置四角形翘角塔檐。顶装鲤鱼形刹。第一层四堵石浮雕,有灵芝图案、双狮戏球图、麒麟图;第二塔身六角形,一面浮雕弧形门洞,两边对联是“光绪丁丑能知仕两者/梅月置便是识丁人”,横批“大而化”,中间有书形图案刻“敬字亭”三字,两堵人物雕像、鹿、荷花;第三层四角形小阁两对堵刻书卷图、两对堵素面。保护范围:东至塔外5米,西至塔外5米,南至大雄宝殿,北至台阶。
廖氏家庙位于涂寨镇廖厝村中。明朝中期,廖氏第十九世祖从安溪分支迁至惠安涂寨现址定居,遂以姓为号,名廖厝村。后子孙繁衍,分四个房系。家庙即由第四房第一世祖裔孙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所建,故又称“四房祠堂”。家庙坐南朝北,两进五开间建筑,即由门厅、天井、两厢和祀厅组成。祀厅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抬梁穿斗式混合木构架,硬山屋顶。祠前石埕两侧有旗杆石夹板各一副,祠内壁堵的花岗岩浮雕和红砖沉雕,人物花卉,工艺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