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会府宅旧址位于小岞镇后内村,时代为宋-现代。始建于宋绍兴年间(1131-1162),清初重修,1997年重建。坐东北朝西南,两进三开间带护厝,砖石木结构,建筑面积450平方米。硬山式燕尾翘脊,双披向屋檐。府宅东侧现存千年古井一口。李文会,小岞后内村人,宋建炎二年进士,绍兴十四年(1144)官拜端明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副宰相)。李文会府宅旧址为惠安县第十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西至巷,南侧至埕沿,北至民宅外墙。
李文会府宅古井位于小岞镇后内村,年代为宋,类别为古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古井位于小岞镇后内村李氏宗祠宅东南侧。李氏宗祠原为南宋初宰相李文会的府宅,井系其时所凿,六角形,石砌,井径0.8、深7米。井圈由整块花岗岩雕成,呈圆筒形,原高约40厘米,历经千年绳索磨损,井口已残缺不齐,最高不足20厘米,最低仅存约10厘米。
前峰李崇法民居位于小岞镇前峰村,年代为1946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李崇法民居位于小岞镇前峰村,四周皆有民居,西面为下街小巷,东南面村道及县水产公司厂房。该民居为该村商人李崇法于1946年所建, 坐北向南,为两进五开间硬山式建筑,面阔16.8米,进深22.5米,埕深4.6米。大门为凹寿式,两侧有精美的辉绿岩、花岗岩石雕。镜面墙嵌有彩色瓷砖,为台湾所造,上 书-:“丁丑年冬月”、“同营商会”、“特约店”。天井两边有护厝。大厅进深6间,为穿斗式木构架,厅两侧有扶梯,各建有角楼三间。民居基本保存完好,但局部构件有损坏。保护范围:东南至埕围墙,西南至巷,东北至巷,西北至陡坎。
正顺王宫位于小岞镇后内村,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正顺王宫位于小岞镇后内村。宫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为纪念南宋抗元名将、爱国诗人谢枋得的坚贞气节,以振作村民抗倭斗志而建。宫坐东朝西,一进,前有埕,占地面积720平方米。主殿面阔、进深各三间,抬梁式木构架,单檐歇山式屋顶。宫外竖有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的《小岞后里山城》碑记一方,高220厘米、宽80厘米、厚15厘米,记后里村民筑城抗倭事。
三山宫位于小岞镇南赛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山宫位于小岞镇南赛东村。宫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1918年重修,供奉保生大帝。宫坐北朝南,由山门、拜亭、两廊和大殿组成,建筑面积160平方米。大殿面阔、进深各三间,抬梁穿斗式混合木构架,硬山式屋顶,琉璃瓦屋面。山门作山川脊,饰剪粘两龙抢珠瓷雕。宫中壁堵、窗棂等石雕饰件皆清代旧物。其中,辉绿岩石透雕螭虎象龙和浮雕麒麟图、龙鸣虎啸图、古代战将图、瓶花图、角排头花鸟狮子图,以及34个大小柱础的缠枝花卉图等,皆雕艺精美,是研究我县石文化的可贵实物资料。宫前有大石埕,筑戏台一座,宫右后侧有清代水井一口。
东山城遗址位于小岞镇东山村,年代为明,类别为古遗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原称小岞城,位于小岞镇东山村北隅,建于明洪武年间。它东对台湾海峡,北望湄洲湾,与东南崇武半岛的崇武城和西北净峰半岛的黄崎城,互为犄角,成为海防的要隘之一。该城平面近方形,城墙用花岗岩条石内外叠砌,现仅存北城拱门及其两侧残墙数十米。拱门高4.5、宽2.4、厚1.85米;残城墙高4.2、宽1.85米。城中尚存古水井一口,传为当时专供守城兵民所饮用,现仍为居民生活所用。南城门内莲花山下尚存修复过的明建观音宫(莲花寺)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