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迪口葡萄风情小镇位于迪口镇可建村曾段自然村,项目规划占地面积150亩,投资1000万元,建设有“小镇入口印象区”、“旅游接待服务区”、“葡萄观光采摘区”、“缓坡稻田漫步区”、“农耕集市商贸区”、“滨溪游憩休闲区”等五个功能区域,是集种植、酿造、科普、销售、观赏、娱乐、度假、农业技术推广为一体的葡萄田园度假区。
建瓯值庆桥位于建瓯市迪口镇黄村,始建于明弘治三年(1490年),距今已有520多年历史,系全省保存完整最早的古廊桥之一,这座伸臂式木廊桥也是国内现存年代较早的梁式廊桥之一,在建造方式上沿用了纯正的宋代营造法式做法,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值庆桥为南北走向,桥北端大部分建在硬地和桥墩上。桥面铺着木板,檐下有风雨挡板。进深十柱,用柱41根,两侧设栏杆和休憩长凳。在藻井内的正中,有粗大的丁字形斗拱,边上有彩绘龙纹图案等装饰,大梁上墨汁写着“大明弘治叁年”等字样。桥墩是块石垒砌,上面铺井字形圆木,逐层向河面中心延伸,最后铺长圆木连接两墩为桥梁结构。一般的桥上都没有藻井,只供奉一个神龛。而这座桥不仅有藻井,在桥头、桥尾、桥中间各有一个神
迪口梅岭江老魏烈士墓位于迪口镇下房村梅岭自然村,年代为现代,类别为墓葬。该墓位于建瓯市迪口镇下房村梅岭自然村平路下山西侧山腰,坐东北朝西南,呈小“八”字型,碑高为0.6米,宽0.4米,墓两侧壁以方砖水泥筑砌,石碑上碑文竖式楷书“革命烈士江老魏墓”,立碑时间1953年12月重修,立碑单位建瓯县人民政府第六区公所。据当地老人介绍,江老魏生于1916年,1933年参加红军,曾转战古田等地,由于病重,1941年牺牲于梅岭自然村,1953年被追认为烈士。该墓对青少年进行革命教育发挥积极作用。2020年4月28日,建瓯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建瓯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墓葬坐东北朝西南,以71.3平方米的墓葬本体(包括已水泥硬化为墓坪一部分的山
迪口徐坑萧海清、陈嶼泰、孙树一烈士合葬墓位于迪口镇大布林村徐坑自然村,年代为现代,类别为墓葬。该墓位于建瓯市迪口镇大布林村徐坑自然村西面约2千米远的建瓯至迪口镇公路旁,1953年12月重修,坐偏西南朝偏东北,长7.5米,宽6米,高6米,朝向公路一侧,从左至右分立革命烈士萧海清、陈嶼泰、孙树一的合葬墓碑,墓丘顶刷水泥,墓用片石垒砌,左侧二级墓坪旁山腰种植数十年的枫树。三位烈士为土地改革时期被当地土匪杀害的国家土改干部。该烈士墓对开展青少年革命教育具有积极意义。2020年4月28日,建瓯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建瓯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墓葬坐偏西南朝偏东北,以63.92平方米的墓葬本体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偏东北边长7.4米,偏东南边长
迪口西坑游章华、游仲铭、游吓生烈士合葬墓位于迪口镇西坑村,年代为现代,类别为墓葬。该墓位于建瓯市迪口镇西坑村西北侧300米处,坐东北向西南,长6.8米,宽7米,面积47.6平方米。整体呈“凤”字型,墓丘壁以水泥筑砌,墓前立三个石碑,自左向右分立阴刻游章华烈士、游仲铭烈士及游吓生烈士墓碑,墓碑均高约0.87米,宽约0.4米,立碑单位建瓯县人民政府第六区公所,立碑时间1953年12月。该烈士墓对开展爱国主义革命教育,弘扬革命传统精神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4月28日,建瓯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建瓯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墓葬坐东北朝西南,以71.3平方米的墓葬本体为保护范围呈不规则梯形;保护范围西南边长4.1米,西北边长5.4米,东北
德胜桥位于建瓯市迪口镇郑魏村,时代为清代。德胜桥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北溪接龙桥位于建瓯市迪口镇龙北溪村,时代为民国。龙北溪接龙桥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仙恩桥位于建瓯市迪口镇郑魏村,时代为清代。仙恩桥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后建桥位于建瓯市迪口镇可建村,时代为清代。后建桥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兴龙桥位于建瓯市迪口镇可建村,时代为清代。兴龙桥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