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华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将乐县城南7公里处,面积43平方公里,它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和原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闻名于世。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目前已形成了一个集观光、修学、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区。玉华洞具有1700多年的游览史,自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探游之后,它神奇、优美的景观就随着《徐霞客游记》的流传而广为人知。玉华洞全长10华里,有藏禾、雷公、果子、黄泥、溪源、白云六个支洞,有一扇风、仙人田、硕果累累、擎天柱、瑶池玉女、龙宫、万家灯火、金鸡唱晓、五更天等160多处景观。“以风取胜、以水见长、以石求异、以云夺奇”是玉华洞的独有特色。1987年以来不断整修,遇斜坡砌石阶,过溪流架桥梁,主要观景处平缓宽敞,并装有
东北门区苏维埃政府旧址节孝坊位于将乐县古镛镇新华村新华街模范路30号。1931年6月22日,红3军团第6师从泰宁兵分两路进攻将乐,解放了将乐县城。28日成立将乐县革命委员会。同时成立东北门区苏维埃政府,办公地点就设在节孝坊(王厝大院),黄大松担任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区苏维埃政府组织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运动,积极扩红筹款。由于将乐是连接中央苏区和闽浙赣苏区的战略要地,是中央苏区在东面的重要门户之一,因此,处于斗争前沿的将乐县乡苏维埃政权也随着中央主力红军的进出而形成了拉锯状态。在中央苏区第三次、第四次反“围剿”期间,由于红军主力的撤出,将乐县乡苏维埃政权工作便处于低潮,但随之胜利,县乡苏维埃又很快得以恢复,迎来了革命高潮。1933年1
朱德召开秘密会议会址暨中共闽中特区委旧址天主教堂位于将乐县古镛镇建设街玉华巷9号。为适应革命形势蓬勃发展的需要,1934年1月,中共闽赣省委派出以省财政部长郑亦胜为团长的工作团进驻将乐,重建将乐县苏维埃政府。同时,将中共黄潭边特委改为中共闽中特区委,书记王××,特区委下辖将乐9个区委和沙县特支委。中共闽中特区委办公地点就设在古镛镇建设街玉华巷天主教堂。在中共闽中特区委的领导下,“建立革命委员会,组织赤卫军,要求加薪并监督老板的生产,工资增加百分之二十至七、八倍”,将乐苏区的斗争开展得红红火火。是年2月9日,朱德总司令从泰宁亲临将乐指导革命斗争,住在该天主教堂左侧楼房。朱总司令在中共闽中特区委办公地点接见了将乐县苏维埃政府的领导干部和
红军古佛堂塔战斗遗址位于将乐县古镛镇和平村附近的莒峡山上。1934年1月2日,中革军委命令红9军团接替红7军团在将乐的防务,要求“第9军团的主力应在将乐城周围的山地选筑堡垒”。古佛堂塔成为红9军团构筑保卫将乐县城堡垒的重要防御阵地之一。1934年3月4日,国民党东路军汤恩伯部第4师为了策应第88、第89两师进攻将乐,从顺昌向将乐移动。红军及时侦破了敌军的进攻部署,决定利用黄坑口、积善、漠俚、下村、古佛堂塔山(即莒峡山)一带的有利地形布设阵地,迎头痛击来犯之敌。红7军61团事先在积善和古佛堂塔山等处选择好阵地,构筑工事。3月6日下午3时许,国民党军第88师到达古佛堂塔山、蔗厂和水南附近时,受到重创,只好停止前进。《红色中华》第162期
将乐中央苏区县纪念馆位于将乐县古镛镇滨河北路32号。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将乐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彭德怀等曾经在将乐战斗和生活过。红1、红3、红5、红7、红9军团以及红军东方军等部队指战员,都曾经纵横驰骋在这块红色土地上。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红军在这里建立苏维埃政权,组织发动将乐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参军参战,建立地方武装,为红军筹粮筹款。将乐人民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为红军反“围剿”和实现战略大转移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付出过巨大牺牲。将乐县是1933年6月至1934年2月红军东方军开辟的新苏区。2008年,中共将乐县委、将乐县人民政府为进一步宣传将乐苏区革命斗争历史,弘扬苏
闽北独立师游击队活动旧址普照寺位于将乐县古镛镇新路村附近的九仙山。1937年3月初,马长炎、黄立贵各率闽北红军独立师第2纵队一部和第5纵队在将(乐)泰(宁)建(宁)游击根据地会师。为适应斗争需要,黄立贵师长决定将第5、第6纵队合并为第6纵队,分别由黄立贵兼第2纵队队长,马长炎任第6纵队政委,坚持以将乐为中心,在将泰建游击根据地开展活动。第6纵队进入将乐正溪、孔坪村后,与中共将泰邵中心县委书记邱子明带领的游击队会合,驻扎在九仙山普照寺,配合当地党组织在万安、安仁一带镇压-分子,发展游击武装。6月底,国民党当局发现红军游击队在万安、安仁、大源一带活动,立即调第7师、第12师和邵武、将乐的保安队,兵分三路,分别从邵武的桥头和将乐的高唐、万
朱德住地遗址位于将乐县古镛镇滨河北路1号。1934年2月9日,朱德率红军主力从泰宁亲临将乐指导革命斗争,住在县城水门天主教堂左侧楼房。期间,他亲自撰写布告,内容有:红军是人民子弟兵,是为广大劳苦人民谋利益的;城内大小商店,只要不是-资本家的,一律保护,要照常开门营业;红军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希望城区广大人民热烈拥护红军,勇敢自动报名参军参战;打倒压迫人民的-军队,镇压一切坚持破坏苏维埃政府和人民利益的--分子……布告贴出后,受到将乐各阶层人士的热烈拥护。朱德在将乐县城住了三天,协助地方苏维埃政权制定了一系列革命斗争的方针、政策和工作计划。朱德住地遗址原系城关水门教堂神父宿舍楼,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西班牙传教士南尼南
五马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将乐县古镛镇城南五马山上。将乐县于1931年6月成立县苏维埃政府,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里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为了缅怀英烈,激励后人,继承先烈革命精神,发扬优良传统,1959年,中共将乐县委、将乐县人民政府在县城东面建碑以志纪念。五马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始建于1959年,坐落在城东,面积仅有19平方米。1983年在现址重建,1984年底竣工。五马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西南朝东北,总占地面积30.1亩,建筑面积2243平方米,修有盘山水泥公路340米。纪念碑高16.73米,正面青色花岗岩上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碑座分两层,上下层-分别为18米、4
将乐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将乐县古镛镇玉华村附近的天阁陵园。将乐县在1931年6月成立县苏维埃政府,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30年至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程中,在将乐境内牺牲的有名烈士及在外牺牲的将乐籍有名烈士共116名,其中红军烈士29名,苏维埃、农会干部、游击队及赤卫队烈士30名,在解放战争、剿匪及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解放军烈士23名,在国防施工和保护国家、集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而牺牲的烈士34名。安息在烈士陵园的烈士有郭合成、肖深谋、丁世恩、秦福河、刘俊延等。将乐县革命烈士陵园坐南朝北,安排在天阁陵园天宝区第一排,共有12个墓位,墓前建有数百平方米的水泥坪地便于群众集体吊唁。现有烈士墓8
将乐擂茶具窑址群位于将乐县古镛镇胜利村五马山窑址、将乐县古镛镇玉华村廖厝山遗址、将乐县古镛镇玉华村横窠岽窑址、将乐县安仁乡武宿村良坊自然村良坊窑址,年代为五代—现代。简介:由五马山窑址、廖厝山窑址、横窠岽窑址和良坊窑址等四处窑址组成,从五代北宋初、经明代、清代至现代,以烧制有擂茶的主要器具——擂钵等。其中,五马山窑以烧制青瓷器为主兼烧陶器,廖厝山窑址、横窠岽窑址和良坊窑址为专门烧造陶器的窑址。窑址群构建了从五代到现代的擂茶具发展的清晰链条。2013年,将乐擂茶具窑址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各窑址地表陶瓷器堆积及窑炉遗迹周边各外延40米。
岩仔洞遗址年代:新石器时代地址:将乐县古镛镇梅花井村简介:1988年进行小规模试掘,获取一批动物化石。2003年对岩仔洞遗址山顶区域进行小规模试掘,获取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存。2014年对岩仔洞遗址进行正式考古发掘,发掘面积400平方米,共发现墓葬2座,沟1条,房址2座,十余个灰坑、柱洞,以及陶、石、骨器千余件和大量木炭样品等。经碳十四测定,遗址年代距今5000-4500年。保护范围:东至岩仔关溪,南至水田,西至车碓溪,北至公路。2018年,岩仔洞遗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岩仔洞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将乐杨氏家祠年代:清座落地点:将乐县古镛镇胜利街电信巷简介:清雍正十三年(1735)始建,为旌表杨时嫡裔杨祖绳妻节妇林氏所建。坐东南朝西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448.4平方米,由牌坊式门楼、正堂、后堂组成。牌坊式门楼为砖构仿木,五柱四间四楼式;正堂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硬山式;后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式,上下两层。保护范围:东北至卫生巷外,东南至电信巷外,西北至建行空坪,西南至跑马沟。2009年,将乐杨氏家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玉华洞题刻位于将乐县古镛镇梅花井村,年代为宋—民国。简介:玉华洞内有历代摩崖题刻17处。其中宋代3处、元代1处、明代6处、清代2处、民国5处。题刻者大多为历代福建和将乐本地官员、名人,较著名的有宋代理学大师杨时、宋代将乐知县黄去疾、明代福建巡抚杨四知、明代福建学使沈敬蚧、民国首任将乐县知事卢榕林等题刻。2013年,玉华洞题刻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前洞到后洞内外各外延20米。
积善侍郎墓遗址位于将乐县古镛镇积善村,年代为南宋。简介:2003年考古发掘。墓葬由围垄、墓坪、墓室、神道、享堂遗迹和五级墓埕组成,墓前尚存有石翁仲及石虎、石马、石羊等。墓园长100余米,宽30余米,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2013年,积善侍郎墓遗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墓边沿各外延3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