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县苏维埃政府遗址位于建宁县濉溪镇复兴社区民主街13号原县物资局(总公司)院内。1931年夏,红一方面军攻克建宁县城取得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帮助建宁建立了建宁县人民革命委员会和城市、渠村、里心、桂阳、黄泥铺5个中心区苏维埃政府。1932年10月中旬,红一方面军实施建黎泰战役,再度攻克建宁县城,解放建宁全境。10月下旬,建宁县召开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及其主席团,成立县苏维埃政府,县苏维埃政府机关驻县城南街弄与熊家岭交叉丁字路口西北侧的城背当铺屋。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在党的领导和红军的帮助下,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各项政策和任务:在全县迅速建立健全了苏维埃政权体系,建立了10个区、72个乡、20
红军万安桥战斗遗址位于建宁县濉溪镇的建宁县城东门楼东侧,跨濉溪连接县城主城区与城东河东片区,东西走向。1931年5月31日,红军在第二次反“围剿”攻打建宁城的战斗中,战斗至当日午后,红军已攻占城北溪口青云岭、城西龙堡山和南门以南地区,切断了敌人向南逃往宁化、归化的道路,进至建宁城下。15时许,红3军团第4师从溪口塔下渡濉溪绕至县城对岸包抄,攻下东山,在东山组织火力--敌人仅剩的从县城逃往泰宁的唯一大道万安桥。随后,城北、城西、城南的红军突入城内,敌人向万安桥溃退,企图逃往泰宁,遭东山红军--,多被击毙或落水溺亡,18时红军攻占建宁城,至此,红军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完全胜利。1934年5月16日,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期间建宁
闽赣省苏维埃政府第一次代表大会遗址位于建宁县县城濉溪镇复兴社区中山南路18号建宁县实验小学所在地。1933年12月12日至13日,闽赣省苏维埃政府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建宁县城文庙大成殿召开。出席大会代表,包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代表,红一方面军及其所属各军团领导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闽浙赣省、满州省、山东省、河南省代表,闽赣省领导,闽赣省地方红军代表,闽赣省辖区建宁、黎川、泰宁、将乐、沙县、顺昌(洋口)、光泽、东方、金溪、资溪、崇安、浦城、铅山等13个县(地)地方代表,共400余人。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周恩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闽赣省革命委员会主席邵式平分别作了政治报告、军事报告和《目前政治形势与闽赣省苏维埃的任务》报告。邵式
雪山岽阻击战遗址位于建宁县城东面的濉溪镇大源村的廖家坊和圳头村的源尾、董家、际上之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期间,红军在雪山岽阻击国民党军从东面向建宁县城进攻,是红军在建宁保卫建宁县城的东部重要防线。1934年4月底,国民党军汤恩伯部占领挽舟岭后,驻兵梅口、挽舟岭、茅店一线待命。5月8日,北线周浑元部占领将军殿。10日下午,汤恩伯令第10师从茅店运动至雪山岽发起攻击。红5军团第34师和红1军团第1师的一个团严阵以待。10日下午2时许,敌第10师占领江家店后兵分两路运动至雪山岽发起攻击。红军居高临下,严阵以待,待敌冲上半山腰时,从两翼用机-扫射,投掷手-,打退敌军冲锋。接着,红34师红军战士在机-掩护下,冲出战壕,追杀敌军。敌军
红军东门楼战斗旧址位于建宁县濉溪镇万安桥西侧。1931年5月31日,红军在第二次反“围剿”战争期间攻打建宁城,战斗至当日午后,红军已攻占城北溪口青云岭、城西龙堡山和南门以南地区,切断了敌人向南逃往宁化、归化的道路,进至建宁城下。15时许,红3军团第4师从溪口塔下渡濉溪绕至县城对岸包抄,攻下东山,在东山组织火力--敌人仅剩的从县城逃往泰宁的唯一大道万安桥。随后,城北、城西、城南的红军突入城内,敌人向万安桥溃退,企图逃往泰宁,遭东山红军--,多被击毙或落水溺亡,18时红军攻占建宁城,至此,红军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完全胜利。1934年5月16日,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期间建宁保卫战,红军在此阻击从东面进攻建宁县城的国民党东路军汤恩
武镇岭阻击战遗址位于建宁县城东面的濉溪镇器村村红星自然村后山一带,在雪山岽之北。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期间,红军在武镇岭阻击国民党军从东面向建宁县城进攻,是红军在建宁保卫建宁县城的东部重要防线。广昌战役后,红7军团第19师和公略步兵学校学生等部奉命回援建宁防守武镇岭,在禾达坳、寨下际坑、段寨坳、象山一带构筑工事,凭险据守。5月10日雪山岽战斗后,国民党军汤恩伯部第10师固守茅店袁庄一线,与雪山岽红军对峙;国民党军第88师、第89师和第4师30旅准备进攻武镇岭。5月13日6时,国民党军由茅店、袁庄向武镇岭推进,7时抵达前沿阵地,用-炮向红军阵地轰击,红军被迫向后撤至后山高地。国民党军继续向红军坚守的高地进攻,并用山炮、飞机轮番轰
红5军团司令部遗址位于建宁县濉溪镇复兴社区民主街13、15号之间。1932年10月中旬,红一方面军从江西广昌发起建(宁)黎(川)泰(宁)战役,红5军团作为战役总预备队,协助红1军团、红22军消灭建宁、泰宁敌人。10月18日,红军攻克建宁县城,红5军团司令部进驻建宁县城熊家岭艾家屋。10月下旬,红5军团第15军负责筹建中共建宁临时县委,由红15军军委宣传部代行县委工作。12月底,红5军团北出黎川,参加黄狮渡战斗。1934年1月至5月,红军投入重兵保卫建宁,红5军团参加了保卫建宁的邱家隘、将军殿、雪山岽、驻马寨阻击战,军团司令部仍驻建宁县城熊家岭艾家屋。5月16日,建宁县城失守,在建宁的红军主力部队向建宁西南和宁化县撤退,红5军团司令部
红军南门(迎薰门)战斗遗址位于建宁县濉溪镇复兴社区。在1931年5月31日红军攻打建宁城战斗中,红12军为攻城右翼部队,从溪口镇的枧头村直插南门,在南门外控制水车岭以南的一片山头,截断国民党军撤往宁化、归化的道路,并在南门下抢渡濉溪,占领水南以东山头。下午,红12军从南门攻入城内,与红3军团协同作战,18时结束战斗,攻占建宁城。1934年5月16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保卫建宁战中,国民党军于9时30分从万安桥、东城门进入建宁城,闽赣省机关及中共建宁县委、建宁县苏维埃政府等从南门撤出建宁城,向建宁西南的均口伊家、客坊及宁化等地转移,红军在此阵地掩护闽赣省机关等转移。红军南门(迎薰门)战斗遗址为建宁古城南门,是红军第二次反“围剿”战争建
位于建宁县濉城镇。毛泽东旧居又叫“红军楼”,分为毛泽东同志旧居和建宁县革命斗争史陈列馆两部分。该馆是一幢德国式建筑,1969起年对外开馆。旧居分为楼上、楼下两层和一个会议室。楼下右起第一间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传达室;第二间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副官室。左边第一间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作战室;第二间是-总司令住处。二楼右边第一间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参谋室;在其对面有一间简陋朴实的小屋就是毛泽东同志的寝室。左边第一间是红一方面-卫员住处;对面是红一方面军秘书室。总司令部会议室原为教堂,面积大约240平方米。旧居带有防空洞。门票/开放时间5元福建三明市
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暨周恩来旧居位于建宁县濉溪镇新生社区民主街12号建宁县政府大院北侧与中山北路9号荷花大酒店南侧的结合部。1932年10月,红一方面军在朱德、周恩来的指挥下,趁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部署未完成之际,发起建黎泰战役,于18、19两日连克建宁、黎川、泰宁三座县城,恢复和巩固了建黎泰苏区。18日攻克建宁后,周恩来、朱德、王稼祥率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总司令部、中革军委进驻建宁,将总政治部设于旧县衙后院,周恩来也住在这里从事革命实践活动长达一年多。楼上大厅为会议室,楼上东侧前部大间为周恩来办公室兼卧室。在1932年10月到1933年底的一年多时间里,周恩来虽不时到前方指挥红军作战,但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基本都设在这里。周恩来
闽赣军区司令部遗址暨叶剑英旧居位于建宁县濉溪镇复兴社区民主街南街弄4号税务住宿楼所在地。1933年11月,闽赣省机关经建宁的楚上溪口迁驻建宁县城后,闽赣军区司令部驻南街弄丁家屋。时任闽赣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叶剑英,亦在此居住,直至1934年3月离开建宁前往闽西就任福建军区司令员,闽赣军区司令员由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邵式平兼任。1934年5月,建宁县城失守,闽赣省机关迁驻建宁西南部的伊家都上村。闽赣军区司令部遗址暨叶剑英旧居原为民房丁家屋,20世纪90年代在旧城改造中被拆除。
闽赣省苏维埃政府遗址暨邵式平旧居位于建宁县县城濉溪镇新生社区中山北路10号县医院内住院部大楼东北侧及医技楼所在地。1933年11月,闽赣省机关经建宁的楚上溪口迁驻建宁县城,闽赣省革命委员会驻建宁县城基督教堂暨基督教会办私立华美小学礼堂。时任闽赣省革命委员会主席邵式平,亦在此居住。闽赣省苏维埃政府遗址暨邵式平旧居原为建宁县基督教会教堂暨教会办私立华美小学礼堂,1950年建宁解放后被建宁县医院所利用,后被拆除。1970年,建成县医院二层住院楼房。
建宁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建宁县濉溪镇新生社区建宁县城北部的中山北路北段西侧青云岭山顶的建宁县革命烈士陵园内。1984年,建宁县人民政府开始在县城北部的青云岭山顶的建宁革命烈士陵园内的吴静焘烈士墓西侧修建建宁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以纪念土地革命战争以来各历史时期的革命烈士,1986年5月建成。建宁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西朝东,纪念碑基座呈八角形,占地面积165平方米,碑座呈长方形,碑高11米,石砌花岗岩结构,碑前有鹅卵石阶梯步道。
毛泽东修建西门莲塘位于建宁县濉溪镇城关村的建宁县城西门外。1931年5月31日,红军攻占建宁县城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完全胜利后,红一方面军总部(总前委、总司令部)进驻建宁40余日。毛泽东在建宁工作期间,除指挥红军战斗外,还十份重视地方工作,他一到建宁就了解建宁县的县情、地况、乡风民俗。毛泽东还利用闲暇,率警卫战士帮老百姓修复被国民党军修工事损毁的莲塘,并新开了一口西门莲塘。
金铙山建筑群位于建宁县濉溪镇高峰村,年代为明。建于明代。由龙王庙、五谷庙、土地庙三处建筑组成,均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347.8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3.32平方米。龙王庙依鹰嘴岩巨石而建,单坡顶,前墙块石砌筑,供奉龙王。五谷庙由院埕、庙宇组成,建筑墙体、屋面、石龛的构件均为石质,供奉五谷神。土地庙墙体、屋面的构件亦为石质,内设有石刻牌位,供奉土地公。为当地百姓祈求风调雨顺、祈福、祭祀的重要场所。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至整个白石顶。
吴静焘烈士墓位于建宁县濉溪镇新生社区建宁县城北部的中山北路北段西侧青云岭山顶的建宁烈士陵园内。吴静焘原名蔷葆,江苏省武进县人。她初中毕业后就读于南京汇文女中。1926年进入上海大学社会系学习,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中共上海区委妇女运动委员会成立,吴静焘任委员,负责杨树浦、小沙渡工人区的妇运工作。期间,她与余泽鸿结婚。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吴静焘和余泽鸿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先后在武汉、上海等地工作。1931年秋,吴静焘与余泽鸿进入中央苏区。1932年,吴静焘任中共宁都中心县委妇女部长。1933年1月,调中共建宁中心县委任宣传部长兼妇委书记。1933年4月,吴静焘去宁都参加中共江西省委扩红会议,返回途中,在建宁县双溪口的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