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位于建宁县客坊乡西南部,地处闽赣交界,四面群山环抱,生态良好,环境优美。1934年5月第五次反“围剿”建宁县城失守后,这里是闽赣军区第二作战分区武装部队和闽赣基干游击队坚持游击斗争的重要活动据点,是闽赣边区的“小井冈山”、“红军小后方”。景区内革命历史建筑保存完好,现存众多红军生活、战斗留下的历史痕迹,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个,另有人文景观太平古寨和自然景观古银杏纵林。近年来,对景区内的革命旧址进行了全面修缮和复原展陈,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与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景区已发展成为集观光、旅游、研学、休闲等为一体的综合型红色旅游景区。地址: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客坊乡水尾村36号电话:0598-3263588
红军兵工厂旧址位于建宁县客坊乡水尾村村部西面50米处的墩厚脑南侧。1934年5月建宁县城失守后,中共建宁县委、建宁县苏维埃政府迁驻升东区罗源村,其管辖区域划归新设立的闽赣军区第二作战分区。6月下旬,闽赣军区第二作战分区在客坊水尾村墩厚脑南侧设立兵工厂,主要进行-械维修、-翻修和马尾手-制造等军工生产,为红军、中共建宁县委、建宁县苏维埃政府及闽赣基干游击队在建宁西南、西北的客坊等地坚持斗争提供武器装备保障。红军兵工厂旧址为坐西朝东的木结构民房,占地面积460平方米,由门楼、庭院、门厅、天井、上厅组成。现为建宁县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所之一。
闽赣基干游击队司令部旧址位于建宁县客坊乡水尾村李家排32号东侧。1932年红军第二次进驻建宁时,指挥部设在客坊乡水尾村李家排。1934年5月建宁县城失守后,建宁县基干游击队在水尾村与广昌、宁化边界游击队合编成立闽赣基干游击队,此处成为闽赣基干游击队司令部驻地,直至被国民党军占领。现旧址两侧墙上保存红军用墨水绘制的宣传漫画两幅。闽赣基干游击队司令部旧址坐东北朝西南、砖木结构,占地面积288平方米。旧址由围墙、庭院、门廊、正厅、上厅组成,为抬梁穿斗式,歇山顶。现为民房,也是建宁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红军医院旧址位于建宁县客坊乡水尾村墩厚脑8号北侧。红军医院是1934年5月建宁县城失守后,闽赣军区第二作战分区为救治战斗中负伤的红军战士在客坊水尾设立的,为红军、中共建宁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及闽赣基干游击队在建宁西南、西北的客坊等地坚持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红军医院的医疗设备很差,经常缺医少药。红军医院的医务人员自己采挖草药,自制医疗器械,同时利用从敌人那里缴获来的药品,采取中西两法治疗伤病员。红军医院旧址为坐西朝东的木结构民房,占地面积1036平方米。现为建宁县革命传统教育场所之一。
苏区银行旧址位于建宁县客坊乡水尾村村里10号侧。水尾苏区银行是1934年5月建宁县城失守后,闽赣军区第二作战分区为稳定建宁西南、西北的客坊等苏区的金融、发展苏区经济、筹备军粮保证革命战争的供给在客坊水尾设立的,为红军、中共建宁县委、建宁县苏维埃政府及闽赣基干游击队在建宁西南、西北的客坊等地坚持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水尾苏区银行旧址是一处坐南朝北、面阔3间、二进三厅的木质结构民房,建筑中轴线上包括下厅、下天井、中厅、上天井、上厅,占地面积570平方米。现为建宁县革命传统教育场所之一。
下路头红军被服厂仓库旧址位于客坊乡水尾村村里95号。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水尾革命旧址群位于建宁县客坊乡水尾村,年代为1934-1935年。简介:旧址群包括闽赣基干游击队司令部旧址、苏区银行旧址、红军医院旧址、苏区兵工厂旧址、建宁县苏维埃政府、红军被服厂旧址等6处。旧址群见证了1934年5月至1935年3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 广昌和建宁县城失守后,闽赣第二作战分区、闽赣两省建宁、宁化、广昌三县游击队、闽赣基干游击队在建宁西南部和闽赣边区进行反“围剿”和反“清剿”的游击斗争历史。这些旧址外墙尚有苏区时期留存下来的较清晰的革命宣传漫画和革命标语。2018年,水尾革命旧址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各单体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