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镇地处连江县北郊,素有连江县城“北大门”之称,距县城仅3公里,东接敖江镇,南连城关,北与丹阳镇毗邻,西与潘渡乡接壤,104国道、沈海高速公路、福州绕城高速、X136县道贯穿全境,镇内交通十分便捷;总面积45平方公里,共辖有10个行政村,25个自然村,分为上、下两个半区,上半区有天竹、岩下、牛栏坪、祠台、洋门、飞石六个村,下半区有东塘、西庄、东湖、湖坪四个村;全镇总人口数为22715人(其中外来人口6724人),有1个民族建制村,2个民族自然村。先后被评为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福建省先进单位、福州市双拥工作先进单位、福州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镇妇联被评为福建省三八红旗集体,天竹村被评为国家森林村庄、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2024年,东湖镇累计完成财税入库数1.23亿元,完成率120.41%,同比增长17.85%;其中地方级收入0.67亿元,完成率109.22%,同比增长12.47%。工业产值累计完成数31.04亿元,完成率109.92%,同比增长9.1%;建筑业完成数6.9亿元,完成率100%,同比增长17.95%;批发完成数19.84亿元,完成率124.80%,同比增长183.43%;社零完成数1.41亿元,完成率102.78%。十项经济指标位居全县第三。
地理位置优越。东湖镇地处连江县北郊,素有连江县城“北大门”之称,距县城仅3公里,东接敖江镇,南连城关,北与丹阳镇毗邻,西与潘渡乡接壤,104国道、沈海高速公路、福州绕城高速、X136县道贯穿全境,镇内交通十分便捷。福州物流城入驻东湖镇,引入招商引资项目,我镇超序时进度完成了县委、县政府和物流城指挥部下达的各项征迁任务,为永辉创鸿、正祥物流园、民天项目等省重点项目以及新城南路、凤城大道等基建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助推东湖交通招商各项工作顺利发展。
人文底蕴深厚。东湖镇共辖有10个行政村,25个自然村。其中东湖村、湖坪村、东塘村、西庄村、牛栏坪村、飞石村、祠台村、岩下均为革命老区基点村,有着浓厚的红色血脉。洋门村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洋门村投入78万进一步修缮了烈士陵园、苏维埃政府旧址等座洋山红色旅游线路相关板块,成为东湖镇特色鲜明的党建阵地。岩下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与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大力开发“留耕堂”、“举人厝”古民居,完善岩下红色文化建设。天竹村以畲风文化为底蕴,打造畲医药谷,开发畲族特色旅游文化,打造亮点特色。
乡村特色振兴。一是深耕特色品牌农业。我镇打造以东塘水蜜桃、“东湖早”枇杷为主推品牌,岩下仙人掌、洋门桑叶茶为特色品牌,祠台橙柚、牛栏坪茶苗、西庄草莓等为基础品牌的“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体系。加大品牌农业商标注册与宣传营销力度,完成东塘水蜜桃商标、岩下留耕堂商标注册,举办桃王争霸赛、仙人掌文化节等活动。二是做活乡村旅游业。依托畲族文化、医药及生态资源,打造“恋上东湖”文旅品牌,构建“康养生活+婚恋基地”双主题,着力将天竹、岩下村培育为物流城商务休闲村。创新“镇乡村振兴服务站+镇属文旅公司+党支部+家庭农场+合伙人”模式,全面盘活各村闲置资源,投入近900万元资金,加强文旅产业配套设施项目建设。与福州龟兔旅游公司推出定制乡村旅游路线,年接待研学团队超1万人次;通过融媒发布短视频,推广岩下古厝、青红酒文化、洋门红军桑茶、畲家风情等特色文化产业,获得众多游客青睐。三是探索三产示范融合。岩下村以仙人掌产业为抓手,打造种植养殖、研发加工、文创营销、乡村旅游为一体的三产融合示范点,获评乡村振兴三星级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