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县抗日骨干训练班旧址郑氏宗祠位于连江县蓼沿乡溪东村。1938年秋,日寇铁蹄踏遍大半个中国,神州陆沉,江河呜咽,地濒东南沿海的连江县受到战火的威胁,沿海岛屿川石岛与马祖的南北竿塘被日军侵占。在这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秋,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担当起救亡图存的重任。9月初,中共福建省委宣传兼--部部长、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主任王助在福州南街安民巷秘密发展连--年吴大麟入党,与已抵连江的中-员林涧青、梁真(女)组建中共连江特别支部,省委任命林涧青为特支书记。中共连江-特支接受王助代表省委作出的联络人员(进步人士)、掌握-支、准备建立抗日武装队伍的指示,因吴大麟公开身份为国民党政府连江信用合作社办事处主任(吴加入中共后仍保留其国民党党员),故许
原福州市建设山区青年志愿队旧址(蒲边丁家祠堂)位于蓼沿乡蒲边村五七路1号。共一进,占地457.68平方米,建于清代中期,为闽东地区宗祠类建筑。1962年6月16日,福建省建筑工程学校倪希楷、林兆枢等16位知识青年组织成立青年志愿队奔赴蒲边村插队落户,历时13年。该祠为青年志愿队生活、工作的重要场所,前半部分回廊、披榭改建成现有双层带外廊的木构楼房。2017年6月,成为青少年理想教育基地。。2018年9月10日 公布为连江县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四至墙体向外延伸20米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由保护范围向外延伸20米。
蓼沿乡溪东村郑氏祖祠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三年(公元1220年),整修于明、清两朝代。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是中国古代典型的庭院式四合三进全木结构古建筑,至今保存良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蓼沿岩桂洞摩崖石刻位于连江县蓼沿乡白沙村岩桂洞,蓼沿岩桂洞摩崖石刻为连江县第十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为本体四周外扩10米,建控地带为保护范围延伸10米。
溪东丞相墓位于连江县蓼沿乡广化村,年代为宋。简介:又名郑昭先墓,宋嘉定十四年(1221)建,清咸丰年间重修,平面呈“风”字形,占地面积735平方米。三合土夯筑,青石墓碑,碑文阳刻“宋观文少师知院郑公、东平郡夫人黄氏之墓”,墓前筑三层埕台,尚存有旗杆石、石翁仲、石马等。郑昭先,生卒年不详,字景昭,官至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卒谥“文靖”。2013年,溪东丞相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墓周边各外延3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