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岭村位于浦城县水北街镇东部,主导产业为竹木、水稻、烤烟、生态旅游等,先后获得“福建省生态村”、“福建省乡村旅游特色村”、“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南平市五星级美丽乡村”等称号。村里已建成竹海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百亩荷花基地、际岭境内人工湿地公园等景点。
大口窑址位于福建省浦城县水北街镇黄碧村,有上、下二村,上村即为大口窑自然村。窑址在村后山坡之上,山呈长条形,由于距村子甚近,解放初期小数民房建于废窑堆积层之上,使窑址南部边缘遭受破坏,其余保存良好,内涵丰富,为茅草杂树覆盖。瓷片堆积范围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50米。从断面看堆积层最厚处1—6米,包含大量窑具和瓷器残片。历史上流传有三十六座窑,村以窑名,面积一万多平方米。生产的产品以青白釉器为主,兼烧青釉器。此窑产品品种多样,从日用饮食器皿碗、盘、碟、壶、罐到妇女梳妆用品粉盒,生活用灯盏、香炉,从雕塑玩具、文化用品小水注到专用明器盖瓶,生产范围广泛,适应民间的各方面需求,这在我省古代瓷窑中是比较罕见的。瓷器装饰以印花为主、刻花次之
陈源叶氏花厅位于浦城县水北街镇陈源村,年代为清。清代建筑,坐西朝东,方向75°,由东西两院组成,东西两院中间以两墩三孔石拱廊屋桥分隔。东院面向廊屋,三面建廊,可欣赏廊屋内景;西院面向廊屋花墙,单进厅,厅堂面阔三间带左边廊,进深六柱带前廊;左边廊有通东院的过厅,过厅右壁开圆形花窗;前廊右侧开边门,通往叶宅他院。厅堂明间两根后金柱间为太师壁,设案桌。该花厅系目前福建省仅存的室内带廊桥建筑,由于建筑结构独特,建筑风格与闽北廊桥的风貌相一致,是探索清中期建筑结构、技术发展演变的珍贵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2013年,陈源叶氏花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花厅周边各外延20米。
金斗山在浦城县水北街镇境内,自古是闽北著名风景区之一。金斗山海拔仅418米,但峰岩怪奇,草术清幽.,并俯临南浦溪,山光水色,互相映衬。金斗山主要景点:有一笔峰、仰狮峰、他人床、仙人洞、望江台、红花石、一二三四洞天等。南宋大理学家朱禀、明末伟大的地理学家徐霞客都曾慕名来游,并留有诗文。山上原有道观一所,名金斗观,因奉祀玄武帝君,故金斗山也称小武当山。与金斗观隔漠相望的一个集镇,旧时是本县商旅云集的重要水路码头,便因金斗观而取名观前。
时代:明地址:中国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水北街镇曹村西北侧约两公里的山坳中云峰寺位于浦城县水北街镇曹村北面约二公里的山坳中,四周群山环抱,风景秀丽。云峰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当年被唐太宗李世民御封为“安禅奉佛祝圣道场”。宋、明、清历代均有重修,现存大殿建筑重修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完整保存了明代建筑原构,是寺内文物价值最高的建筑。大殿坐南朝北,重檐歇山顶,高11.6米;面阔三间9.89米;进深四间10.88米,占地面积171.94平方米。大殿的大木构架属殿阁式抬梁造,为前后七檩,殿身分心槽加副阶周匝类型。同时大殿之中还有许多唐、宋时期的建筑手法的遗留。如在阑殿,柱头之上置普柏枋,普柏枋上放栌斗,上檐柱根立于栌斗之上等等。此外还有一
该村位于浦城县水北街镇境内,距县城东南23公里,由上坊、中坊、下坊三村组合而成,金斗山与之隔溪耸峙,因山中有金斗观,故名观前。村后有三座山丘,土色一黄一白,俗称金山、银山,另一座山其形为龟,称为龟山。南浦溪与临江溪在此交汇,故有“二水交汇,三山秀丽,诚南浦之名区”的称誉。观前历史上曾是浦城重要的水运码头,为商贾仕宦北上中原,南下福建的必经之路,每日往来舟船如梭兼之此地有金斗山风光秀丽,过客均在此停舟系泊,沿溪酒肆歌楼、客舍货栈鳞次栉比。1958年公路开通后,陆运逐步取代水运,观前村昔日繁华景象日渐衰弱。但古朴的街市犹存,更有古码头、吊脚楼引人注目。村庄依山沿溪建设,街道分前街、横街、半街,共1000多米长。村内有天后宫、水-、关帝庙
昭卫灵侯庙位于浦城县水北街镇陈源村,时代为清代。昭卫灵侯庙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贤吴氏宗祠位于浦城县水北街镇蓬尾村,为奉祀北宋参知政事吴育、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吴充、其父吴待问(世称“浦城吴氏三贤”)的宗祠。祠始建于宋代,清乾隆四十年(1775)重建。祠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过雨亭、前厅、天井、后厅,两侧为厢房。占地面积为35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平方米。两厅均为硬山顶,穿斗抬梁混合式结构。后厅面阔5间,宽11.5米,进深6柱,长11.5米,高约9米,内檐为卷棚轩顶,柱网排列规整,有圆形莲瓣纹、覆鼓式、六角形柱础。前厅悬挂清嘉庆九年十月“钦赐吏部右侍郎兼镶黄旗满洲副都统宝绿馆副总裁官提督福建学政普为”题匾额“潜德幽光”。门楼上镌刻“三贤吴氏宗祠”。四周砖刻人物、麒麟、花卉及斗拱等装饰图案。三贤
建松政独立营驻地旧址位于浦城县水北街镇际岭村新寨岗东侧攀嶽寺,年代为近现代。建松政独立营驻地旧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