榅洋村位于大安乡东部,距大安15公里,东与泮洋村、犀溪乡外山村相邻,西与溪乾村相接,南与村头交界,北与炭岔头村接壤。杨氏始祖杨聪于南宋宝祐年间(1253-1258)肇此,今传二十五世。榅洋村又称温洋。相传南宋宝祐年间,家住犀溪的杨聪,牧养了数十头耕牛,放之山上,一年冬天,天下大雪,耕牛数日未归,主人担心牛冻死山中,便沿山寻找,见一高山盆地,榅木成林,林中有一清澈见底的天然湖泊,湖面云雾缭绕,并未积雪,数十头耕牛安卧湖边。杨聪认为此处一定是风水宝地,就从犀溪村举家迁居于此,取名榅洋村。榅洋村四面环山,形似米箩。村内有成片的生态阔叶林,其中村头有一棵200多年村龄的柳杉,树长七尾,人称“七姐妹”。境内还有冯梦龙记载的“将军岩”,有古代留下的练功坪和试刀石。
近年来,榅洋村多措并举发展村集体经济,一是在原有光伏发电和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的基础上,今年计划由村委流转土地20亩投资入股“斤斤屋迷”专业合作社发展水产养殖,预计可增收1.2万元以上;二是打响寿宁老酒的品牌。今年计划在本村建设一座SC厂房,着手当地生产,当地加工,带动本村群众增收致富,推广寿宁老酒,打响品牌效应;三是发挥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今年计划扩大优质糯米的种植面积,带动在村有劳力的群众种植优质糯米和土豆、地瓜、四季豆等农产品,由“斤斤屋迷”专业合作社高价收购群众的农产品,加大与“下乡的味道”电商平台的合作,最大化的解决群众农产品滞留的问题.
全村土地面积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09.35亩,总人口197户657人,辖2个自然村;劳动力约440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约350人,村集体经济以光伏发电和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为主,2020年村集体经济10.5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56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