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溪村位于寿宁县西北部,闽浙交界,毗邻红色下党,距县城25公里。全村面积2.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253人(2019年统计),主村海拔450多米。村庄坐落于山间河谷地带,拥有良好的河流生态景观,闽东著名历史人物黄槐(黄山公)曾归隐此地,村内有黄山公祖庙、西岩寺等历史人文资源,黄山公信俗文化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托溪村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体村民共同努力,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集中整治村容村貌,优化生活环境,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以“绿盈乡村”创建为抓手,创建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主要特点:托溪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践行“两山”理论。重点围绕河流生态恢复和景观打造、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培育等方面推动村庄建设和发展,在生态宜居和绿色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大力开展石板材加工污染整治。2016年至2018年间全乡依法关停境内30家石板材厂和4座矿山,污染源头得到彻底根治,“红河谷”变成绿托溪。二是着力推进河流生态景观建设,打造绿色名片。近年来,托溪村在河流污染整治取得成效基础上着力进行“一溪两岸景观打造”。自2018年初开始,启动实施并完成了4条景观拦沙坝建设,同时,配套拦沙坝建成了200米岸下景观步道;托溪右岸总投资近400万元的生态护岸项目于2018年完成建设。在此基础上,积极在沿河两岸进行绿化美化,新栽银杏树100株、樱花树和桂花树500株。三是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装扮绿色家园。以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托溪村坚持围绕实现“无吸毒、无贩毒、无种毒、无制毒”的总目标,创建“无毒乡村”。一是建立禁毒领导机制。托溪村建立由村支部书记为组长,由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参加的禁毒工作领导机构,组织领导全体村民开展禁毒工作。坚持每季度要召开一次禁毒工作例会,每半年分析本村重点场所的禁毒预防教育管理工作情况,每年年底对本村禁毒预防教育工作进行总结。托溪村建立巡查制度,发现吸毒、种毒、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二是强化禁毒宣传教育。依托于福建省禁毒品牌社区建设,托溪村在村委建立了禁毒工作站,禁毒工作站展示了新中国禁毒史、毒品的各种分类、毒品的预防方式、以及本村禁毒领导小组的职责,在工作站定期开展禁毒知识学习培训,提高了全体村民对毒品的认识。托溪村在沿街显眼处还设立了禁毒广告牌、宣传横幅,利用LED、微信村群,多形式开展禁毒宣传教育,积极营造良好的禁毒氛围。托溪村坚持对寺庙的保护与利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托溪村头的黄山公庙,是闽浙两省数百座主祀黄山公的祖庙,始建于南宋德祐元年(1275),面积200平方米。八百多年来,黄三公的民间信仰的影响力不仅没有减弱,反而随着时间的演变,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成为地方文化遗产。如今,“黄三公文化”更是寿宁县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生不息、代代相传。2017年1月份,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黄山公信俗文化被列为其中之一。
进展情况:1.实施森林村庄绿化提升项目。在托溪村街道、村口、河对岸种植茶梅树、红叶石楠球、火焰南天竹、毛娟大杯等植物,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2.江滨公园景观灯改造。对托溪村江滨公园年久失修的路灯进行改造换新,换成新型的LED节能景观灯,不仅光线更明亮柔和,而且环保节能,更换的新路灯外观也简洁耐看。不仅保障了群众夜间游玩的安全感,也更加美观;3.太阳能路灯更换。对沿街太阳灯路灯进行检查维护,对18盏损坏路灯进行更换,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
存在问题:托溪村是主村之一,辖区人口众多,网格构成复杂,过路车辆、行人众多,在流动人员管控、疫情信息摸排等方面上存在不足。
改进措施:后续加强人员投入,细致化分网格,以网格推动村级治理。
地址:托溪乡托溪村村委楼,联系电话0593-539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