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恒古厝位于马巷镇亭洋村69号。民国29年(1940年)建,坐东朝西,前、后两落大厝,中为天井及两侧护厝(榉头),面宽11.2米,总进深17.6米,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前落大厝面阔3间,中为凹形门廊及中厅,两侧厢房,硬山顶,燕尾脊。后落大厝面阔3间11.2米,进深4间8.6米,中为厅堂,两侧厢房,穿斗式梁架,硬山顶,燕尾脊。此建筑为土木、砖石结构的典型闽南红砖民居,集石雕、砖雕、拼砖、瓷砖拼贴、漆金木雕及彩塑堆贴等多种装饰手法于一身,作为重点装饰的门面,以花岗岩石雕和青斗石雕相互衬托,不仅表现出青、白不同颜色和质感,而且纹饰运用浮雕、漏雕、阴刻等技法,白底红花的砖雕花鸟图案,精致典雅。墙体正面两侧的拼砖图案,利用红、褐色等色差
翔安文武庙位于马巷镇翔安第一中学南侧100米,即马巷城隍庙北侧。原庙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动工兴建,三年建成。民国时,庙宇荒凉,该庙先后成为过往军旅驻足之所,后又改建成地方学校校舍。2002—2005年,重新拆建落成。坐东朝西,前中后三殿,其平面布局及建筑规模、风格与城隍庙基本相同,仅屋顶不同,为绿色琉璃筒瓦。文武庙面宽三间10.8米,总进深35.2米,占地面积约380米。前殿面阔三间,前部为横向檐廊,中为凹形门廊,设大门及两侧边门,门楼式屋顶,为歇山顶燕尾脊,中间屋顶抬高于两侧屋顶。中殿为厅堂,宽敞高大,面阔三间10.8米,进深三间10.2米,硬山顶,燕尾脊,厅内供奉关帝。后殿亦为厅堂,面阔三间10.8米,进深三间7.3米,
沁香小筑,即洪晓春书房。位于马巷镇窗东社区窗东自然村北236号,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坐东北朝西南,为前后两落大厝,前落曾重建,两落之间为天井,进深3.7米,中原有方亭已圮,天井东南边墙开院门,门上有石刻牌匾,横书“沁香小筑”,落款“光绪辛卯笑山书”。后落大厝面阔三间10.8米,进深两间6.5米,内高4.6米,建筑面积110.16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20平方米。穿斗式梁架,板瓦屋面,硬山顶,燕尾脊。此建筑为土木、砖石结构的闽南红砖民居,年久失修,已渐荒废,现尚保留后落檐廊墙面和廊门上的彩绘动物花鸟、人物故事图案,墨书“崇简”“乐道”“遵德”书法作品等。
郑坂郑氏家庙位于马巷镇后滨村内,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此后多次重建、修葺,1985年翻修,2006年重新拆建。坐北朝南,前后两落大厝,中为天井,面宽11.3米,总进深23米,占地面积约260平方米。前落面阔三间,中为凹形门廊,门上悬挂“李氏家庙”匾额。后落为厅堂,面阔三间11.3米,进深三间10米,硬山顶,燕尾脊,厅堂内悬挂匾额有“总统闽浙”“粤东捆帅”“龙章宠赐”。门前立有1对方座旗杆石,基座浮雕杂宝纹及狮兽纹。
马巷元威殿位于厦门市翔安区马巷镇马巷街,年代为清。简介:坐西朝东,由前、后两殿、方亭等组成,供奉池府王爷池然等。前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穿斗式梁架,硬山顶;卷棚顶连接前、后两殿;后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抬梁式梁架,硬山顶。此殿为闽台及东南亚池王爷信仰的祖庙之一。2013年,马巷元威殿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面至马巷街,西面由文物本体外延30米,南面外延20米,北面至规划路。
李长庚故居又称“伯府”,位于马巷镇后滨村27号,建于清乾隆年间。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310平方米。两进,砖木结构,悬山顶,前进门厅面阔3间,进深2间,后进厝面阔3间,进深2间,原为穿斗式梁架,硬山顶。两侧有护厝,现仅存南侧一列,面阔五间,进深1间。穿斗式梁架,硬山顶。此建筑为闽南红砖民居样式,土木、砖石结构,建筑风格朴实。
翔安境内,古窑址众多,只因历经数百年风雨,大多数成为遗址,风光不再。在黄厝、东烧尾、坪边等地发现不少唐宋古窑址。陶器残片显露于地表上,足以看出当时成熟的陶器烧制技术,也足以见证翔安自古以来的繁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坪边窑位于马巷镇舫阳村坪边自然村西南边村口(香厂旁三岔路口附近树林中),唐代窑址,20世纪90年代初发现,1998年、2005年及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复查。现存遗物分布面积约200平方米,树林中及小路上地表散见碎瓷片及垫柱、三叉支钉等窑具,局部堆积厚度为0.3米。烧造青瓷产品,器型以碗、瓮、罐为主。1998年调查时曾在地层中采集到较完整的青瓷四系大罐,现因建盖香厂、修路及农田建设,窑址破坏严重。
林君升墓位于翔安区马巷镇井头村西,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清代。保护范围:墓体四周向外延伸100米,御制碑亭同属保护单位。
洪养古厝位于马巷镇蔡浦村海尾西46号。民国初期建,前、后两落大厝,中有天井及两侧护厝(榉头),面宽12米,总进深18米,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前落大厝面阔3间,中为凹形门廊及中厅,两侧厢房,硬山顶,燕尾脊。后落大厝面阔3间12米,进深4间9米,中为厅堂,两侧厢房,穿斗式梁架,硬山顶,燕尾脊。此建筑为土木、砖石结构的闽南红砖民居,采用花岗岩墙裙、夔龙纹“柜台脚”和红砖墙堵,最精彩装饰之处在于门廊两侧的彩绘和门面红砖墙面大量使用的进口釉面花砖拼贴图案,使建筑显得华丽富贵,同时明显带有外来文化的烙印。
根岭倒桥位于马巷镇朱坑村根岭自然村东南500米的九溪畔,建于唐、五代时期。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重修,为刘五店通往泉州府的古道桥。桥为石构平梁桥,东西走向,2墩3孔,全长26米,桥孔跨距5.5米,桥面宽2.5米,由5块花岗岩石板纵向并铺而成,石板长6~6.3米,宽0.46~0.51米。桥墩为条石一纵一横砌筑成舟形。民国《同安县志》卷五载称:“倒桥在崑岭下八、十都之界,相传晚唐名士罗隐出游此地,谶云‘屡造屡倒’,故名倒桥。”。
黄廷元墓位于翔安区马巷镇西炉村崎山头,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1936年。保护范围:墓体四周向外延伸20米。
陈先查烈士墓位于翔安区马巷镇山亭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1935年。保护范围:围墙东延1.5米,西延5米,北延8米,南至大路。
元威殿位于翔安区马巷镇五甲尾街218号,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明代。元威殿俗称池王宫,位于马巷镇五甲美街。始建时位于马巷五谷市,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迁建今址,先后经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民国4年(1915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82年、1995年重修、拓建。殿宇坐西朝东,硬山布瓦顶砖木结构,分前后两殿,总面阔7.95米,总进深15.1米。为闽台池府王爷的开基祖庙,与湄洲妈祖庙、三坪清水祖师庙和青、白礁保生大帝慈济宫同为闽南四大民间信仰圣地。池王爷,相传名池然(一名德诚),字逢春,南京人,明万历年间武进士,任职闽南时为拯民瘼而死,乡人感德建庙以祀。今台湾及东南亚各地的传炉分坛计360多处。2001年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