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寺位于政和县澄源乡北斗村,年代为清、民国。简介:始建于唐咸通五年(864),现存的三宝殿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后堂建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弥勒殿建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观音殿建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039.18平方米,三进合院式建筑,中轴线上从前往后依次为山门亭、弥勒殿、三宝殿、后堂、观音殿。弥勒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两边厢房上建有八角形拱顶钟鼓楼;三宝殿悬山顶,面阔五间,明间上饰覆盆式藻井;观音殿面阔三间,悬山顶。保护范围:寺墙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定风寺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赤溪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澄源乡下赤溪村西南300米处。该桥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重修。该桥为木拱廊桥,单孔,桥长33.5米,面阔5米,拱高9米,净跨24米。采用三节苗和五节苗两个系统八字架拱成,结构复杂而牢固,是古廊桥中典型之作,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桥廊屋内立柱60根,13开间,中心间屋面重檐悬山,翼角微翘,内绘八卦。桥屋两侧鳞叠铺设风雨板,并开各种几何形窗孔。赤溪村民绝大多数为唐代名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后裔,赤溪桥也系颜氏家族集资建造,虽经200多年风风雨雨,至今仍然坚固如初。
大梨溪桥又名交龙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澄源乡大梨溪村北约100米处,地处政和、寿宁、周宁三县交界区,为古代往来三县之交通孔道。该桥架于暖溪支流大梨溪上,因桥东为狮子山,桥西为凤凰山,当地人视两山为两条龙,故取名交龙桥。该桥始建年代失考,现存建筑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秋重建,1949年曾再次修葺。该桥为木拱廊桥,长27.8米,宽5米,净跨14.5米,孔高6米。桥面建廊屋13间,立柱56根。廊屋高4米,中亭廊高6米,设神龛祀观音。桥西建交龙宝殿,祀临水三夫人。
澄源前村-林山古道位于政和县澄源乡前村--林山村,时代为唐—宋。澄源前村-林山古道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赤溪颜氏宗祠位于政和县澄源乡赤溪村下赤溪83号,年代为清代。赤溪颜氏宗祠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更楼位于政和县澄源乡上榅洋村,年代为宋代。更楼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政和清平寺位于政和县澄源乡澄源村,年代为唐代。政和清平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步蹬桥位于政和县澄源乡下榅洋村,年代为清(1852)。步蹬桥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暖溪水西桥位于政和县澄源乡坑里村暖溪自然村,年代为清代。暖溪水西桥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富垅磴步桥位于政和县澄源乡富垅村西南约400米,年代为清代。富垅磴步桥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分都亭位于政和县澄源乡北斗村,时代为清代。分都亭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镇龟塔位于政和县澄源乡澄源村,时代为明代。镇龟塔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