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大埔县 > 枫朗镇

大埔县枫朗镇文化旅游景点

[移动版]

总觉流徽(连贯故居)

总觉流徽位于梅州市大埔县枫朗镇王兰村中下村民小组,为连贯故居。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始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是连贯之父所建,门额屋名曰“总觉流徽”。该屋背靠小山墩,面朝西岩山,门前有一个池塘,为二进二横院落,坐北向南,面阔三开间,砖石木结构,硬山顶,清水脊,阴阳瓦面,总面宽24.1米,总进深15.8米,占地面积380平方米,建筑面积318平方米,共有15个房间。右侧横屋山墙两沿,有花鸟彩绘装饰。连贯(1906-1991),原名连学史,出生于梅州市大埔县枫朗镇王兰村。1925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中共党支部书记兼华侨工委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中共粤港分局委员、中共中央华南分局

罗明故居

罗明故居“兰瑞传芳”位于广东省大埔县,始建于清同治九年即公元1807年,为上下堂布局,土木结构,占地面积552平方米,建筑面积432平方米,是大埔县重点保护的特色民居之一。2010年初,大埔县多方筹资30多万元,按照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的原则,对罗明故居进行全面修缮,使之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和特色民居建筑的旅游景点。罗明故居坐南向北,门前小溪流水淙淙、果林从立,屋后风围林茂密,是一处恬静的住所。门楼联曰百忍传家无别法,一经教子有余荣,门楼内侧用釉下彩青瓷片贴画公忍两字,厨房联曰养亲宜视膳,教子要攻书,这些都体现了客家先人诗礼传家的精神。屋内两旁厢房屏风雕饰缠枝莲、牡丹花、梅竹等图案,屋内穿梁斗拱,屋顶飞檐饰鲤鱼吐草图案及彩瓷片装饰花草金鱼

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旧址

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旧址位于大埔县枫朗镇大埔角新村仓下,一正二间土木结构,占地面积224平方米。“皖南事变”后,全国革命斗争形势急剧变化。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公元1941年9月,南方局党委书记方方(化名王子华)与黄维礼同志接上关系。南委机关由恭州转移到大埔角仓下,设在一间小屋子里。在离仓下不到500米远的大埔角圩开办“天成”商号,作为南方分局党委地下组织联系指挥部。“天成”商号位于大埔角圩(原永和街),现门牌为5104号,店铺占地面积52平方米,为砖石灰粉瓦顶结构,上下二层,楼下店面经营文具日用百货,楼上为店员住房兼仓库。“天成”商号起到了联络和掩护的重要作用。1942年5月,由于叛徒郭潜(原南方局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等出卖,南方局活动地

中共南委机关旧址

中共南委机关旧址位于梅州市大埔县枫朗镇大埔角村,年代为民国,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6年6月29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中共南委机关旧址为第四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南方局工作委员会机关旧址

中共南方局工作委员会机关旧址位于梅州市大埔县枫朗镇大埔角村,年代为1941年。2019年4月19日,中共南方局工作委员会机关旧址被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溪背坪村罗氏宗祠

溪背坪村罗氏宗祠位于大埔县枫朗镇坎下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溪背坪村罗氏宗祠为大埔县第十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史庐

史庐位于大埔县枫朗镇石圳村,年代为民国。史庐为第九批大埔县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外墙起东至杂间墙4米;西至围墙7米;南至大门前照墙8.2米;北至屋后田坎5米。

大埔炽昌堂

大埔炽昌堂位于大埔县枫朗镇枫朗村,年代为元代。大埔炽昌堂为第九批大埔县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外墙起东至民居墙2.7米;西至民居墙2.6米;南至大门前门坎7米;北至后花台坎1.6米。

安贞楼

安贞楼位于大埔县枫朗镇上木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安贞楼为大埔县第十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石圳村史庐

石圳村史庐位于大埔县枫朗镇,年代为民国,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7年3月24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石圳村史庐为第五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埔维新楼

大埔维新楼位于大埔县枫朗镇。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楼的外形似一个大园柱,直径48米。中间是一直径24米的圆形天井。楼高三层12米。每层楼24间房舍,共计72间,组成一座高大壮观的环形楼,酷似一座堡垒。墙身厚而坚实,有收分。楼底层墙厚1.5米,是糯米糊混石灰沙土打夯而成的,第二层稍薄,第三层墙厚0.75米。楼顶用木构架,上盖灰瓦。整座楼仅有一大门出入,门框为花岗岩石,高2.55米、宽1.75米。门石厚0.32米。门板厚0.09米,外钉铁皮。门楼顶端设一蓄水池,有孔通至门顶。二、三层楼墙体遍设枪眼。天井内有饮水井一口,大门的正面设一大厅,这是供族人议事、婚丧喜庆及其它活动用的。

枫朗墓群

枫朗墓群位于大埔县枫朗镇王兰村金星面山、仙子下村、屋背岭、斜背岭。1982年发现。1986年清理墓葬22座。墓葬分布在山顶和东南坡,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最大的长2.7米、宽1.2米,最小的长1.3米、宽0.5米。方向不一,在95°~327°之间,尸骨无存。随葬品放置在墓坑一端、一侧或中间,数量不等。陶器以泥质陶为多,夹砂陶略少,器类有尊、壶、豆、钵、罐、釜、纺轮、环等,纹饰有条纹、方格纹、曲折纹、梯格纹、菱格纹等,其中尊、壶、豆、钵及少量罐施酱黄釉、酱褐釉和酱黑釉。有31 件陶器上刻划符号,其中7件刻划两个相同的符号。石器种类有戈、矛、镞、锛、凿、刀、砺石、环、玦等,以锛的数量最多,戈的型式多样。玉器有环、玦两种。一号墓与二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