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埔客家民俗文化村张弼士故居位于广东省大埔县西河镇车龙村。距大埔县城17公里。是集民俗与自然、观赏与游玩于一体的旅游景区。中国葡萄酒之父、张裕酿酒公司创始人张弼士的故居——光禄第、云禄第。“光禄第”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整座建筑坐东向西、土木结构、粗犷严谨、堂皇大观,建筑面积4180平方米,是典型的三堂四横一围的客家围龙屋,也是一座美伦美奂的典型中国园林式豪宅,代表清代(十八及十九世纪)的中国革丽建筑。整栋建筑雕梁画栋,不论寝室、书房、正厅、厚重木门、庭院或花园,一概气派非凡。屋内也珍藏许多稀奇的瓷器、雕像、雕刻、挂毯、刺绣及古董。对街五栋蓝屋,原为和主宅相连的佣人住所。梯田菜地、河流沙滩、翠
北塘从宋末元初建村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2014年,北塘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千年岁月的痕迹,在北塘村随处可寻:700多年的受祜堂、400多年的绍知堂、360多年的志事堂、200多年的谦受堂、建于清光绪末年的辅德堂,还有700“高龄”的古树、数百年的古井、古庙宇等。据统计,目前,北塘村有保存完好的元、明、清民国时期古民居共计20多座,建筑总面积三万多平方米。
辅德堂位于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北塘村,始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为侨商张韶光,又名张舜卿(为红顶商人张弼士的管家)所建,其结构、大小、布局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弼士故居“光禄第”基本相同。坐东向西,前低后高,三进院落四横屋一围楼,前面平房,后为二层楼房,门坪前左右厢房,屋前有口半月形池塘,总面宽61.2米,总进深58.3米,占地面积约4500平方米。中路三开间,三进之间用天井相隔,九个厅,十八个天井。抬梁式构架,墙体承檩,盖阴阳瓦面。大门用石门框,门额上 书-“辅德堂”三字,屋--拱、额枋均有雕花,柱两侧木雕雀替,金柱为六角形柱础,檐柱为圆柱础,该堂木构件雕刻工艺精致。该屋对研究大埔县客家人崇文重教和民居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张薇故居(仲裕楼)位于大埔县西河镇漳北村,年代为清代。张薇故居(仲裕楼)为大埔县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外墙起东至“裕后楼”外墙4米,西至水田8.8米,南至菜地16.2米,北至“厚生楼”外墙1.4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向外延伸东至“裕后楼”门前18.5米,西至“思永楼”外墙10米,南至漳溪河13.5米。北至“厚生楼”墙体10米。
北塘村宜斋公祠位于大埔县西河镇,年代为民国,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7年3月24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北塘村宜斋公祠为第五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宜斋公祠位于大埔县西河镇北塘村,年代为1928年,类别为近现代建筑。宜斋公祠为第十一批大埔县文物保护单位。
振德楼位于大埔县西河镇北塘村,年代为1915年,类别为近现代建筑。振德楼为第十一批大埔县文物保护单位。
寅弼楼位于大埔县西河镇上黄砂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寅弼楼为大埔县第十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北塘村振德楼位于大埔县西河镇,年代为民国,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7年3月24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北塘村振德楼为第五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外墙起东至路坎3.4米;西至水井外沿5.1米;南至大门前路坎15.3米;北至田坎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