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东江后方特别委员会(简称后东特委)、《星火报》旧址位于东源县黄村镇永新文秀塘。1941年2月,经省委批准,在龙川县水贝成立了中共东江后方特别委员会,特委书记梁威林,组织部长张直心,宣传部长饶璜湘,青年部长李汉兴(张日和),妇女书记李静芬(后徐英),直属粤北省委领导,辖紫金、五华、龙川、河源、和平、连平、新丰等县和兴宁西部。1942年3月,特委领导经过认真研究,认为河源县黄村地区的党组织和群众基础较好,地处紫、五、龙、河4县结合部,且山高林密,便于开展游击战,故将特委机关由龙川水贝转移到黄村文秀塘。1945年2月,中共后东特委在恢复组织活动的第一次会议上决定在此创办《星火报》。该旧址建于民国期间,坐南向北,建筑由二堂二横屋及余坪组
黄村地区(含黄村、叶潭、康禾三镇)革命历史、革命烈士纪念馆(下简称纪念馆)位于黄村革命烈士陵园下侧。纪念馆于2009年筹建,2010年建成,纪念馆由原东江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省政协副主席、省委--部长郑群题写馆名。该馆占地130平方米,建筑面积两层260平方米,分上下两个展览大厅,用数十幅文字、图片、照片、实物展示黄村地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1925年至1949年20多年来革命斗争历史,内容分为8部分:一、前言;二、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介绍;三、统一战线工作;四、武装斗争史;五、革命烈士英名和部分烈士事迹;六、重大历史事件叙述;七、人民政权的建设和土地改革运动;八、在黄村地区领导革命斗争主要领导人简介。馆内还展出战争年代的实物(行军
马肩坳战斗遗址位于东源县黄村镇。1945年12月,东进部队进入黄村后,攻打了寨弯楼,打退了进犯黄村的敌军。敌军不甘心失败,于1946年1月10日由63军教导团副团长张兆伟率500多人兵分三路进犯宁山、文秀塘,妄图直逼白云嶂根据地。我军在梁威林等领导的指挥下,在文秀塘山外、邬洞艳阳岗、马肩坳(主战场)草坡岗、横坑、七娘礤、老龙薮村等地设防布兵进行阻击。当敌人数路进犯时,我部队沿路埋设-,并用机-、手-、-向敌军猛烈射击,打得敌军阵脚大乱,死的死,伤的伤,其余的纷纷逃命。经过激烈战斗,击毙敌连长1人,伤敌80多人,俘敌20多人,缴获轻机-4挺、-40多支和弹药一批,重创敌军锐气。马肩坳战斗的胜利,大振我军士气,为河(源)、龙(川)、紫(
《燎原报》旧址位于东源县黄村镇梅陇村。1946年11月,东纵北撤山东后,留下坚持斗争的后东特委特派员钟俊贤,提出创办一份报刊,他借鉴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认为我们前有《星火报》,现可以《燎原报》为报名。初由张林负责,在禾沙坑张亚管畲寮里隐蔽写作印刷工作。以后,罗田惠、郑安(曾在东纵《前进报》工作)、曾志伟(曾在香港印刷厂工作)调入报社,黄佩湘、黄佩均、黄庆焕协助办报。1947年,董事扬从香港来到河东指导办报。后来钟雄亚任报社社长,张琮(解放后曾任《南方日报》总编)、陈培(解放后曾在《南方日报》任《燎原报》记者、),1949年5月停刊。该旧址是一幢土木结构的老式建筑,面积约250平方米,因年久失修,泥砖、瓦面崩漏,破损较为严
河源县工委旧址位于东源县黄村镇梅龙村坳头小组李作新屋。1939年8月,中共河源县工作委员会(简称“县工委”)在河源县城成立,这是河源县第一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党组织。时仼县工委书记李光中,组织部长黄英,宣传部部长林耀族,委员吴逸民、黄淑仪(女)。隶属中共东江特委领导,下辖蓝能区委和城镇支部。中共蓝能区委书记刘成章,组织委员刘瑞廷,宣传委员张华基;中共城镇支部书记卢浩根。1940年1月县工委驻地由县城迁设在黄村镇梅龙村。李作新屋坐西北向东南,为围屋式建筑,建于清代早期,墙身下半部为夯土,上半部青砖砌筑,属砖木结构。总面阔34.9米,总进深27.5米,占地面积960平方米。
村镇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东源县黄村镇所在地的东面富丽岗山顶上。该园建于1957年,陵园中间,屹立一座高约12米的纪念碑。碑正面写有“死难烈士万岁”6个大字,顶上有一火炬,下面刻有碑文及102名烈士英名。内葬有原县委书记江尚尧,特派员周立群,县委委员、--部长丘国章等烈士遗骸。纪念碑后面有一颗五角星,厚74厘米,角尖长2.27米。纪念碑前有六角纪念亭,亭下可供人乘凉休息。全园面积2000平方米。瞻仰者拾级而上,登至碑前,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在园中俯视整个黄村圩镇农村,尽收眼底。2006年10月,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村宁山细亚婆髻战斗遗址位于东源县黄村镇宁山村。1948年11月7日,敌保十三团进剿蓝、能、康之后,自恃其兵力充足,装备精良,四处出兵妄图消灭我游击队。广东人民解放军粤赣边支队第四团团长王彪、副团长张惠明率领一个加强班和边乡民兵常备队100余人,在七目嶂山腰上的细亚婆髻击退国民党保十三团1个营及土顽联防大队、自卫队、县警大队近千人的进攻。双方激战六、七个小时,击毙敌保十三团连长曾金水等12人,伤敌10余人,俘敌20余人,缴获-20多支、-两箱。
中共东江后方特委文秀塘会议旧址位于东源县黄村镇永新文秀塘地塘头。1945年2月,中共后东特委领导梁威林、钟俊贤、郑群等领导根据省临委和大鹏半岛整风班的指示精神,在文秀塘地塘头召开了后东特委委员会议,会议对后东特委领导成员进行了调整,提出了恢复组织生活和组织武装斗争以及创办《星火报》的决定。该旧址是一幢上三下三层式客家民居,面积约350平方米,建筑为泥砖墙、瓦面,目前大部分墙体基本完好,瓦面较破烂。
文秀塘中共后东特委驻地旧址位于东源县黄村镇永新村,年代为清初。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文秀塘中共后东特委驻地旧址为第四批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
文阁塔位于东源县黄村镇下七村水口蓝溪河边。走进村口,远远可看到,此塔属“风水塔”。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阁塔始建于同治四年(1865),塔八角五层,用石灰、沙、石混合砌墙,塔高约二十二米。塔身每层高度是自下而上递减,面廓逐层收敛,塔身略成抛物线形,塔身除每层伸出三层线砖、二层牙砖外,均为石灰批荡,正门高二点二米,门上有一长形横匾,写“文阁”两个大字,牌匾字目清晰保存完整,并刻联“文塔辉煌,光腾万丈;笔花吐艳,阵扫千军”。“文阁”字样据考为当地秀才程梅阁笔迹,故得名文阁塔。第二层以上八面设有真假窗口,其中第二层南面、第三层北面、第四层西面、第五层东面为真窗,其余各层为假窗。这些窗口供防范外人入侵,作防御之事使用。塔内各层有楼板,从里面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