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龙眼洞森林公园位于广州天河区东北部,龙洞村西面山东坡,西北与白云区山眷分界,公园地处北回归线南缘,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与其他公园不同的是,龙眼洞森林公园是一座免费的山林公园。公园内有三座水库,分别为卧龙湖,藏龙湖,迎龙湖,水质清澈纯净,是附近区域的食用水源。在龙眼洞牌坊直入不远,写有“龙眼洞森林公园”七字的门楼迎面可见。游人不多,身处龙眼洞森林公园当央,仿佛置身于郊外的野外森林,一点也感受不到城市的气息。景区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龙洞村乘车线路:乘28、30、39、492、775、、快线10、快线47、夜10路公交车前往。
景祚樊公祠位于龙洞街道龙洞村东大街108号。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2006年重修。坐西朝东。正祠三间三进,面积352平方米。硬山顶,镬耳封火山墙,博古脊祠堂左边有衬祠,前有旷地。该祠堂梁架上的装饰比较繁复,木雕和部分壁画都保存原始面貌,非常精美,是岭南地区典型的装饰风格,有较高的艺术价值。2012年10月19日,被公布为天河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许应鑅墓位于天河区龙洞街道西社社区龙洞村。2002年7月,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龙洞抗清旧址(包括门楼、璞庵樊公祠、青砖围墙)位于龙洞街道龙洞村西街9巷13号。始建于清代,重建于1947年,重修于2004年。占地面积828平方米。牌楼上刻“琼林”,博古脊,重檐,琉璃瓦当,如意滴水,额板有壁画。据清同治版《番禺县志》记载,清顺治七年(1650),清兵征粮遭拒,围攻龙眼洞村时,全村人几乎被杀光。该处是村抵抗清兵的总指挥部和弹药库。1947年族裔集资重建祠堂、门楼、围墙。2012年10月19日,被公布为天河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火界头樊氏墓地位于龙洞街道龙洞村迎龙路213号火界头。由樊以达夫妇合葬墓、樊雄保夫妇合葬墓、樊三郎夫妇合葬墓组成。建于宋代,均为花岗碎石交椅墓。总占地面积272.8平方米。樊以达夫妇合葬墓建于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原墓在三元里西华井(今雕塑公园),1996年迁葬于此。坐西朝东。花岗石砌筑交椅墓,占地面积165.6平方米。由护岭、垄环、享堂、山手、前台组成。花岗石碑龛,顶部石额上刻“龙洞”两字。内镶连州青石墓碑。樊以达(1068~1137)为龙洞村樊姓入粤始祖。樊雄保是龙洞村樊氏二世祖,18岁登进士。樊三郎为龙洞村樊氏三世祖,龙眼洞樊姓皆其后人。有一定史料价值。2012年10月19日,被公布为天河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李赖南墓位于龙洞街道,建于宋代,1932年由寺右乡大岗迁建于此,1995年重修。坐西南朝东北。砖砌筑交椅墓。占地面积75.9平方米。墓依山势而建,由护岭、垄环、享堂、山手、月池组成。护岭用砖砌,外涂抹水泥,顶部有祥云涌月石刻。花岗石墓碑。墓前有两对旗杆夹,分立左右,上刻“钦点探花及第李文田立”,落款“咸丰己末科”。此旗杆夹为原物。该墓形制特别并有一定的代表性。墓主为杨箕村李姓入粤始祖。有一定的史料价值。2012年10月19日,被公布为天河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