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故居,别名心泰平草庐,又名培远堂,位于广东省蕉岭县文福镇淡定村(今逢甲村)。丘逢甲故居是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秋,丘逢甲从台湾回到蕉岭时建造,是一座典型的两堂四横一围客家围屋,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多平方米,共有房屋55间2堂。丘逢甲故居每个堂、室均有清代名人、书法家题写的堂名、楹联,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故居内陈列有珍贵文物、照片、手稿、文献,向人们展示民族英雄、抗日志士、爱国诗人、教育家丘逢甲的一生。丘逢甲故居为沙灰瓦木结构,丘逢甲故居是一幢坐西朝东两堂四行,中轴对称,后面半圆形围屋与前面的5个门楼形成封闭整体的客家围屋。丘逢甲故居由泮池、禾坪、堂屋、花胎、围龙、横屋等
路亭古塔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文福镇红星村。据《蕉岭县志》(1992年10月第一版)记载,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清道光三年(1823)建成。坐南向北。由围墙、塔座、塔身组成,平面呈八角形布局,总面阔12.61米,总进深12.61米,通高约32.6米,墙厚约1.85米,占地面积约159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约67平方米。塔座呈八角形,高约0.6米,三合土铺面。塔身为七层结构,高约30米,三合土夯墙,外批荡沙灰,外面墙壁逐层向上收窄,塔门为石质券顶,每层开四扇方窗,层与层之间外面用砖拼6道凸棱,其中由上往下第三棱呈齿状;塔内木质楼板,青砖砌筑沙灰批荡楼梯呈螺旋形状上升,共112个台阶,第七层周边有矮围墙,供人凭眺。塔顶施高约2
丘逢甲墓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文福镇白湖村。建于中华民国二年(1913)。1983年7月由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1985年经蕉岭县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坐东南向西北。由护岭、垄环、山手、挂旁、踢靴、墓堂、拜台、祭台等组成;灰沙夯筑,外水泥沙灰批荡;整个墓地形如交椅,总面宽约15米,总进深约16米,分布面积约240平方米。墓面宽约5.56米,进深约7.76米,分布面积约43平方米。墓碑为大理石质,碑身呈长方形,上部呈半圆形,碑高0.97米,宽0.48米,坟头顶部施帽形,碑正中阴刻“丘仓海先生墓”,上款:“民国贰年四月吉日”;下款“粤台八大房子孙立”(粤台八大房:琰、式、琮、琳、球、景、瓒、琅)。祭台底部饰云纹,左右挂旁
黄氏祖始墓(含二世祖墓)位于蕉岭县文福镇,年代为元,属于古墓葬。2017年3月24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黄氏祖始墓(含二世祖墓)为第五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羊岃力田草庐位于梅州市蕉岭县文福镇白湖村,年代为清,属于古建筑。2020年3月13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羊岃力田草庐为第七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羊岃福寿堂位于梅州市蕉岭县文福镇白湖村,年代为清,属于古建筑。2020年3月13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羊岃福寿堂为第七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