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岩天竺岩位于揭西县城河婆镇南面4公里的明山东麓,创建至今800多年。奇石突起,以天然石洞为佛殿,今增新宇,风光如画。1989年7月1日列为县级文保。1995年被批准开放。岩所处之明山,是著名三山之一,与毗邻的巾山、独山成为隋代创建三山国王庙之神话出处,驰名两岸,堪称“揭西第一洞”。清《广东通志》载:“招仙观在揭阳县西明山(今属揭西县),宋嘉定中(1208—1224)建,相传有羽士隐此。”至明朝成化八年(1472)秋月,由住持慧钊和尚募资,鸠筑成寺,佛殿僧舍初具规模。清乾隆十六年(1751)十二月初一日,揭阳县正堂顾,接受九月十六日生员黄鹰扬等12人呈文,称其祖杨蕴有粮田12亩,于康熙十八年(1679)施岩为香油资,为防被变卖,须
过路塘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城东南1.5公里处,有始建于清朝古香古色的建筑群,苍翠的山峦,巨大的“吉祥龙”(长99米,高4.8米,大4.8米)与参天的古树和十亩大池塘的山光水色恍若蓬莱仙境。揭西河婆过路塘,以湖光山色、参天古树及别具一格的建筑群吸引四方游客,水美、山美、树美、庙美,幽美的乡村风景使游客心旷神怡。过路塘位于河婆之东南方,与揭西县城相距约1.5公里。这里,苍翠的山峦环抱着面积约20余亩,呈桑叶形的大池塘,有一排排古香古色而且富丽堂皇的建筑群,塘边有一条通往坪上、大溪、钱坑等乡镇的大驿路,故名过路塘。踏入过路塘,一座巍峨雄伟的三山门映入眼帘,它高7米、宽20余米,门额上 书“好景门”,左右两侧门额上各书“-”、“远瞩”,中
河婆塔,位于揭阳市揭西县河婆镇西北郊横江河畔。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塔建于清嘉庆年间(1805)。塔八角七层,(残)高二十八米,全由青砖砌成。每层之间边缘,由砖块砌成花边,精美脱俗。塔门北向上游,上石刻“清河砥柱”四大字。旁附刻“清嘉庆乙丑春月建。各层有门洞,洞顶分别嵌石刻书“千秋监”、“云路”、“天衢”、“东海”等。最高层有塔廊。塔顶原有一灰葫芦,直刺青天。清末为雷击毁,失去尖顶,上积尘土,生满鸟榕,枝叶交错,苍翠茂密,现塔刹已修复。河婆古塔,是进入河婆盆地最先可见的古建筑物,与西南边玉峰(又名大庙山)两相辉映,同为河婆山城之标志。此塔乃镇水塔,原建于河弯之东,三面环水。兴建此塔,意图紧水口,镇水妖,以为“清河砥柱”。然因江流蜿蜒,如
广德洞天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在揭西县城河婆镇东北2公里的老虎岽(虎山)山腰。广德洞天风景区古树参天,又有无数巨石深涧,其中已开发的一段数十米石洞,称 “别洞天”,从洞口进入可至广德庵。这是妙造自然的奇观,是天然的景色。老虎峰,雄镇一方,状如猛虎,这里山坡郁郁苍苍,林茂树高,浓阴蔽日,暑气全消。广德庵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重修,庵的建筑为土木结构、琉璃瓦盖,上下两进,两侧各有禅房。庵内供奉观音、普贤、文殊三位菩萨神像。“别洞天”可能是同寺庵一起开发的,新开发的石洞和修建的亭台楼阁,神龙吐水,滴水观音等,景致更加迷人。 广德庵是一座泥灰沙墙盖瓦建筑物,分上下二厅,中间是天井,内供如来佛祖和四大金刚,及十八罗汉。庵内有清泉一道,
三山祖庙三山祖庙原称明贶庙,又名霖田祖庙、三山国王庙,俗称大庙。位于揭西河婆镇西南2公里玉峰(即庙山)脚下。前临榕江,后倚玉峰,是一座规模宏大的灰沙土夯墙盖瓦建筑物,殿廊皆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极具民族特色。此庙始建于隋,显于唐,封于宋,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年历史。后代有修建,八十年代更是修葺一新,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庙前有石拱桥,入门两侧各置泥塑将军像一座,其旁各有一匹泥塑白马,正殿为三山国王坐像,两廊供诸官神像、罗汉,后殿供三山国王夫人,共百余尊神像,皆塑得栩栩如生,巧夺天工。三山国王历来被岭东人民奉为守护神,民间多有关于他们救驾护国、保土安民的传说,其庙宇遍设潮汕,以及兴梅、东江、闽南各地,甚至飘洋过海,传到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
广德庵广德庵位于河婆镇之东2公里的老虎竦山腰。此庵建于清初,庵堂建筑在一个完整的大石上面,庵下奇石如林,前后古木参天。在庵前悬崖之下,有一洞口,叫“别洞天”,沿洞内迂回步级而上,可直达庵门,坐在庵门,可鸟瞰河婆全景。庵内供奉佛祖、观音菩萨和十八罗汉。庵的左侧有一注生娘娘庙,离庵百余米有一个石窟供奉“罗福山’’神位,又叫“下庵”。庵后还有多处石窟,内宽百米,迂回曲折,深不可测。该庵经过重修更为壮观。1981年定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