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道书院兴道书院在棉湖镇之东南,前临云湖。湖两旁,一为“之”字形桥,一为拱形桥,各有千秋,湖边木棉挺立,直刺云天。站在书院之前,近望隔湖岭顶埔,有如砚台。远望则层峦叠嶂,正中有铁山,海拔近五百公尺。三山并排,有如笔架。真个是“三山排青,一水汀碧”。书院正座宽十三公尺,深四十六公尺,前面门楼高耸,屋檐凌空,大门上有石刻“兴道书院”四字,有联云:“兴纪五百年,见知闻知,自古皆称名世;道传十六字,同学同乡,于今共颂作人。”门背则刻“砥行立名”。门楼内为天井,步入大厅,为文昌爷宝座。再过一天井,是一排高楼。楼下一厅二房,楼上斗拱交错,画栋雕梁,脊檐巍峨,祀魁星爷。楼前挂木匾书“造凤楼”。又有联云:“是楼上主人,云水湖桥资览胜;幸棉中学子,凤
郭氏大楼棉湖郭氏大楼,位于揭西棉湖,为清初富商郭来所建。大楼位于棉湖古镇翰林府右侧,永昌古庙左侧,面对高耸的铁山笔架峰,濒临秀美的云湖。湖桥亭榭镶缀,名胜古迹交辉。与兴道书院、翰林府、云园、永昌古庙等,形成一个壮观的建筑群。郭氏大楼显得尤为雄伟壮观,是远近有名的建筑物,有“潮汕民居古建筑之最”的美誉。此楼建于清雍正十一廿(1733年),竣工于1746年。整座楼占地5460平方米(约合9亩),楼宽52米、深105米,有四条花巷,五落院堂,后面有高4.25地琼楼一座,其建筑格局,模仿宫殿形式,里面原有99间房经后代修补增建,总数为100间,即所谓“驷马拖车”、“百凤朝阳”的格局。整座大楼以贝灰三合土夯成(据说三合土中和以少量地红糖),坚
永昌古庙永昌古庙位于棉湖镇北爷门,是由玄天古庙、云湖庵和云境庵组成的庙群,占地面积1321平方米。古庙建于宋代,庙供奉北极真武玄天上帝,庵供奉娑婆三圣。壁嵌成片清代精工立体石浮雕60幅,天盘倒吊藻井里外三层通花金漆木雕,构刻精致,小巧玲珑,乃省内稀有的木雕精品。该庙是处千年古迹,又称“北阙佛光”。门内正中是玄帝古庙,又称北爷庙、佛祖庙或永昌古庙,左侧为天后宫,又称妈祖宫。此二座宫庙均重修于清光绪癸末年(1883年),面积不大,但小巧玲珑,且各有千秋。佛祖庙内面楹柱的木雕甚为细致,外面的石墙经过磨洗,光滑闪亮。此庙现已重修,屋脊饰以五彩嵌瓷,其中珍禽异兽,栩栩如生。妈祖宫则以石雕的精细,吸引游客。永昌门外,左边有古色古香“流芳”亭,内
洪氏爱祖祠位于揭西县棉湖镇方围居委大巷下,始建于1922年,为棉湖镇以开侨汇批局称著的洪万兴号直系父辈所建,故俗称洪万兴祠,2022年7月被列为第十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洪氏爱祖祠坐西向东,面阔5间28.599米,二进及后楼深30.211米,建筑面积879.77平方米,硬山顶土木结构。门楼凹形壁刻曾习经抄的诗四首,两侧墙以西洋花式瓷砖大小图案对称装饰。该祠规模不大,但满祠精品,琳瑯满目,整个祠的石雕、木雕保存完好,还有漆画、壁画等。该祠是一个建筑工艺美术的宝库,也是一个建筑设计奇巧独特的祠堂。洪氏爱祖祠特别以金漆木雕和漆金桷画为主要特色,堪称民国祠堂潮州木雕的代表作。其金漆木雕多为深雕及通雕,工艺极精,还在木雕表面,全部加贴金箔,近
花果古寺花果古寺位于粤东千年古镇—棉湖镇解放路,相传创自明清代(1644)之前,乾隆丁卯(1747)重修,1991年起由住持释新成为主捐资100余万元,修葺、扩建,由赵朴初会长重新题名作外门匾额,1988年10月被批准登记开放,1990年5月24日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坐北向南,总建筑面积约2千平方米,分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地藏阁、功德堂、客厅、斋堂等。寺幸存两件重要石刻文物。1990年修建天王殿时,挖地基时发现清重修“花果古寺”石匾,今嵌于大门额。同年在附近红卫小学发现古代寺中的古老四面石佛,其高0.75米,正方形边长0.5米,四面各刻0.45米高之坐佛,不知多少年前之石刻,有所风化,十分宝贵,堪称“镇寺之宝”
打铁街作坊群位于广东省揭西县,形成于元代,鼎盛于明、清、民国时期直至解放初期,全长142米。街内70家商(住)户从明、清至今,大多经营打铁行业,摆卖五金制品,锄头、镰刀、犁耙等农具,菜刀、瓜刨等厨具和剪刀、钳子、铁钉、铁线等用具应有尽有,是揭阳西部广大地区五金制品的交易中心。整条街道仍较多保存明清商业街道风貌,其单一打铁行业集中的数量、规模及保护的完整程度,在省内市镇中实属罕见。这种商店、作坊、住居三位一体的结构,体现了明、清手工业作坊的特色,也是棉湖地区明、清时代社会经济的一种缩影,有较高的历史价值。2002年,古打铁街作坊群被列为广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棉湖战役东征军指挥部旧址位于揭阳市揭西县棉湖镇方围社区兴道书院,年代为1925年。2019年4月19日,棉湖战役东征军指挥部旧址被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