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岩位于湛江市西南20公里,湖光镇北西4公里。湖光岩国家地质公园包括湖光岩及其北东面的交椅岭,东面的湛江江海洋学校,南面到湛江糖厂,西边以山狗吼至拱桥村为界,北面到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面积约22平方公里。地质公园以火山口及湖周围的环形火山丘地质遗迹为主。地址: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668县道类型:国家公园地质地貌湖泊等级:AAAA游玩时间:建议3-4小时电话:0759-2819197;0759-2819033官方网站:http://www.hgytravel.com开放时间:7:00-18:30,淡旺季时间会有差异,具体可提前咨询景区。交通:乘坐9路公交车至湖光岩东门站下车即可门票:门市价50元(年卡,60元/人)湖边有电动车可乘坐,
南亚热带植物园位于湛江市湖光岩畔,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属下的集科研、科普旅游、开发一体化的单位,是我国南亚热带作物重要的综合性科研基地,长期从事热带植物的引种和开发利用工作,其丰硕的科研成果,丰富的热带植物种质资源,使之成为湛江市乃至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湛江八景之一。植物园景色迷人,空气清新,四季花果飘香。收集和培育的热带植物1000多个品种、包括能让人们吃酸变甜的神秘果、具百果之香的鸡蛋果、“世界干果之王”澳洲坚果、“热带果后”山竹子以及味道奇特的毛叶枣、番荔枝、珍珠莲雾等热带水果珍品;有紫檀、油楠、印尼桂不等世界名贵树木,种植有胡椒、咖啡、檀香树、依兰香等香料饮料植物洧贝叶棕、糖棕等名贵棕榈科植物80多种,以及形态各异的沙漠植物
湖光岩玛珥湖,位于广东省湛江市西南18公里处,具体地址为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湖面积2.3平方公里,湖深20多米,湖水由地下矿泉水和雨水组成,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湿玛珥湖,是中国玛珥湖研究的始发点,也是世界玛珥湖研究的关键点。玛珥湖是距今14—16万年前由平地火山爆发后冷却下沉形成的玛珥式火山湖,湖深400多米。湖水在四周火山堆的保护下,不受外界水系干扰,长期自然沉积形成的湖底沉积层,是十几万年地球演变留下的“天然年鉴”和“自然博物馆”。湖光岩玛珥湖近似圆形,东西方向最长1.9公里,南北方向最宽1.4公里,面积约2.30平方公里,分东西两湖,东湖小,西湖大,湖水水面标高23米,湖底标高1.0米,湖水最大深度22米。湖水温度从上到下逐渐
金鹿园,华南地区最大的养鹿基地,广东省生态示范园,广东省、湛江市旅游定点单位,湛江一日游景点,行、香港丽星邮轮接待景点之一,集生态旅游、购物休闲、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景点。位于湛江市湖光岩北侧(距湖光岩1公里),占地近百亩,与湖光岩、南亚热带植物园共同构成环湖生态旅游圈,附近空气清新,景色幽美,是湛江市理想的天然“氧吧”。金鹿园的梅花鹿是1972年从东北引进的,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经成功解决了北鹿南养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原先引进的43头种鹿已繁育出后代鹿1800多头。金鹿公司现有存栏鹿715头,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梅花鹿养殖基地和鹿场。金鹿园是生产、观赏、销售三位一体的单位,已拨出30多头最温驯的梅花鹿供游客玩赏、喂养和拍照,并准备试验
广东省湛江市湖光岩风景区内的楞严寺经近年扩建修整,重现风采。寺堂结构平衡、深邃、严整统一,砖瓦木石所造的飞檐、门楼、台阁无不体现东方古典建筑文化的神韵。据志书载:湖光岩曾有陷湖、净湖之称。湖边楞严寺在隋代名曰“灵惠侯祠”,北宋靖康七年(1126年),有一位“擢拔流俗,足不入城市”的僧人孙琮,在此结草为庵,借白云岩洞为佛堂,供奉如来三宝佛,取名“白云禅庵”。此庵一直香火不断,到了清代才更名“楞严寺”。“楞严”二字取自佛教《楞严经》,表示佛法坚强的意思。寺堂内洋溢着浓郁的宗教气息,寺内环境幽静,绿树扶疏,古木苍翠,在庄严肃穆的寺堂外,却是一派轻松开阔的景象。绿地随缓坡舒展,奇树、怪石、盆景散见其上;四周回廊环抱,两侧轩榭相望,一曲曲古琴
湖光岩摩崖石刻位于湛江市郊区湖光镇湖光岩风景区内楞严寺正殿顶部巨石上,“湖光岩”三字系南宋丞相李纲题。湖光岩之湖,本为火山口湖,旧名陷湖、净湖、镜湖。道光《遂溪县志》载:建炎三年(1129年)“丞相李纲谪雷,爱其景致,题湖光岩三字与琮师,勒于石。”陷湖自此得名湖光岩,渐成粤西名胜。“湖光岩”三字,楷书,字高约0.9米,上款“建炎三年”,下款“李纲题”,是李纲在粤罕见手迹。原字本为阴刻,1976年,管理人员擅自以纸筋灰按笔划填充使似阳文,又在字四周加框边似匾,有失原风格。1986年与楞严寺同被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海洋大学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共建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是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学位授权体系的大学,是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范围的高校。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35年的广东省立高级水产职业学校。她是广东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发端,几经迁徙之后升格发展成农业部直属的湛江水产学院。1997年1月,由具有62年办学历史的湛江水产学院和39年办学历史的湛江农业专科学校实质性合并组建湛江海洋大学。2001年12月,湛江气象学校并入湛江海洋大学。2005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湛江海洋大学更名为广东海洋大学。学校坐落于祖国大陆最南端美丽的海滨城市——
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始建于1991年7月,2004年7月迁入广东省湛江市湖光岩东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内。馆内设有鲸类、爬行和两栖类、鱼类、虾蟹类、贝类、棘皮和腔肠动物,以及红树、海藻类等陈列室,具有“多”、“全”、“奇”、“珍”四大特点。多:馆内陈列的水生生物标本约三千种,其中有色彩斑斓的贝类一千多种,鲜明艳丽的鱼类九百余种,形态各异的甲壳类约四百种,多姿多彩的藻类近四百种以及其他淡水和海洋水生生物数百种。它们按分类系统陈列,整齐美观,构成了一个神奇的水生生物世界。全:一是品种门类齐全,既有鱼类、甲壳类和藻类,又有鲸类、爬行和两栖类以及棘皮、环节、海绵、腔肠等动物。二是种类来自世界各地,有南极洲的燐虾,北美洲的巨藻、南美洲的红鲍
清湛江广济桥位于湛江市湖光镇新坡村。建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是当时雷州官道桥梁之一,有碑记建桥缘起。为19孔柱梁式石桥,又称“十九孔桥”。桥长41.80米、宽1.30米。主柱、辅柱、横梁相互穿插榫合,组成框架承托桥面。桥面共19段,每段均用玄武岩石板5条并排组成,两侧石条凿槽勾连,各石条又有榫铆与横托石梁上下相连,成一整体,结构科学,经久耐用,为湛江现存最完好之古石桥。1986年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彭清斋夫妇墓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旧县村委会旧县村北罗岭,始建于南宋祥兴二年,清朝道光年间修缮,彭清斋夫妇墓坐西南向东北,为交椅形灰沙墓,有护岭、护手、护墙和山手。2010年被列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茅氏家族墓地位于湛江市郊湖光镇旧县村铁杷溪。有墓3座,自西至东排列:宋咸淳六年(1270年)十二月初一日吴氏二孺人墓;宋咸淳六年第十三公墓;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茅梅溪墓。三墓均以大石块叠砌成轿形作坟丘,俗称石轿墓。形制与碑志以茅梅溪墓较特殊。该墓平面圆形,直径9米,前置石望柱4根,柱高仅1.2米。墓丘(石轿)砌于墓堂圆心处,底平面长2.1米、宽1.55米,以5层石条叠砌作轿形,通高1米。四面均刻字:前刻“知县茅梅溪”,后刻“考梅溪公墓”,左刻“讳添舆任广西平乐府荔浦县主祭田十二石价银百两租钱六千文”,右刻“大明国朝洪武甲子年己未月丁未日孝男茅慈轻茅玉山茅举堂立”。茅梅溪,名添舆,遂溪县桥西村人,元末任广西荔浦县知县,卒于明初,
白衣庵是湖光岩风景区里面的一个小小尼姑庵,镶嵌在崖壁之间,每次经过都会举目看看这白色的小庵门,给人的感觉清幽而安静。景点位置广东省湛江市延辉街西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