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玑巷位于南雄市北9公里的沙水村,原名敬宗巷。据传唐敬宗宝历年间,敬宗巷孝义门人张昌,七世同堂,朝庭闻其孝义,特赐与珠玑绦环,为避敬宗庙讳,就将敬宗巷改名珠玑巷。珠玑巷全长1500米,南起驷马桥,北至凤凰桥,路面用鹅卵石砌成,宽约3---4米,古驿道穿巷而过,巷内南、中、北三座门楼为清初所建。南门内约二十米处有一座元代古塔,叫胡妃塔(建于公元1350年),塔旁有一古井,传说当年胡妃就投进自尽于此。关于胡妃,宋史有一段记载:胡妃原是南宋度宗皇帝的妃子,因遭当朝宰相贾似道陷害,被令出宫为尼。后胡妃逃出寺庙,四处流浪,在杭州被运粮到这里的南雄珠玑巷富商黄贮万搭救带回。纳为妾。不料此事被家仆告发,朝廷乃派兵前来围剿,于是珠玑巷连同周围数十里
梅关古道所在的梅岭,既是古战场,也是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多次战斗过的地方,陈毅元帅代领部队在这一带坚持了三年游击战,并在临危之中写下了壮志凌云的《梅岭三章》,梅关古道被评为首批广东红色旅游示范基地。梅关古道被两峰夹峙,虎踞梅岭,如同一道城门将广东、江西隔开。南雄梅关历来是南北交通要通,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史称南雄“居五岭之首,为江(西)、广(东)之冲”、“南北咽喉,京华屏障”。南雄的县名也与梅关有关,南雄乃南粤雄关,而雄关指的就是梅关。现存的关楼建于宋嘉佑年间,为砖石结构,古朴雄伟。明万因年间南雄知府蒋杰在关楼上立匾题刻,北面门额署着“南粤雄关”四字,南面门额则写着“岭南第一关”在关北侧,有一块高2.4米、宽1.4米的石碑。上刻“梅岭
虎踞桥位于南雄市珠玑镇聪辈村。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为西东走向,七孔石筑平桥,桥长57米,宽3.1米,桥无栏,桥高2.4米。桥面铺砌条形麻石,桥墩迎水方向设分水尖。桥造型较独特,它结合了拱桥和梁桥两种结构形式,在长57米的桥身上建有三个圆拱和四座船形桥墩上平铺的桥面。虎踞桥自清代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修后,状貌一直保持至今,是古代该地区一座连通多个村庄的重要桥梁,也是梅关古驿道上的路桥。在聪辈村虎踞桥桥头西侧,建有一座观音庙(久毁,仅存残墙),在庙的外墙上镶有一块“重修虎踞桥”石碑,为清光绪年间桥重修时刻立,聪辈村虎踞桥于2019年又一次重修,并整治、美化了桥附近的环境。在2007年开始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聪辈村虎踞桥被列为
元南雄珠玑石塔位于南雄市珠玑镇珠玑古巷,建于元至正十年(1350年),为八角七级实心幢式石塔。全塔用17块红砂岩石雕刻成形后垒叠而成,高3.36米。基座为八角形,置于一古井之上,第一层为莲花座,座上的八角柱体有四大天王像浮雕和刻有“南雄路同知孙朝列重立,元至正庚寅孟冬”等字;第二层至第四层均为莲花座,八角柱体遍刻浮雕佛像;第五层为莲花座,鼓形身刻人头像和莲花图;第六层为覆莲座,八角柱体刻佛像;第七层为莲花座鼓形身。塔刹为葫芦形。该塔是广东为数不多的有绝对年号可考石塔之一,1984年加建塔亭。1979年12月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三佳农业公园园区背山靠水,地势平坦,周围农田环绕,三佳河流穿过,田园风光秀美。是一个集农业生产示范、休闲娱乐、旅游度假、科普教育、文化体验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度假旅游区。开放时间:08:00-18:00门票:免费地址:南雄市珠玑镇三佳农业公园联系电话:0751-3616111
里东戏台位于南雄市珠玑镇里东街。200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