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吴屋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仁居镇井下村,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为乡人吴昆亭所建。井下吴屋面阔43.3米,进深51.72米,占地2252平方米,整屋座东北向西南。主体为三堂三横一围龙的客家围龙屋,占地2252平方米,共64间11厅6舍。前面有平坦耕地,周围有潺潺溪流。堂屋后有高起半月型“花台”,花头与主体合起来形成一个半圆。左右各建外门楼一座,右门楼前原有半月型池塘,屋前右侧原竖有光绪十七年进士石楣杆,左侧建有水井一口。吴屋整体设计紧凑玲珑,左右对称,层层深入,步步升高,泥砖墙,杉木顶架,瓦块天面,是典型的客家围建筑。穿透式梁构架,方柱、柱间、厅门设雕花屏风,起分隔空间和装饰作用,主体一、二进为三合土地板,三进及横屋、天井
广东省四大银行金库旧址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要冲的平远县仁居镇,从南齐开始,已逐渐有人迁徙到此地定居,古称此地为“豪居”。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设置平远县时,仁居为县治(县城)所在地。四百多年来,这座古镇的历史充满了传奇色彩。金库是一座民国时期极为罕见的框架结构、带地下室的三层大楼。大楼虽历经多年风雨侵蚀,却未显得破败,仍默默地屹立于悠悠东门河畔,用其坚固而精致的身躯在向后人述说着当年曾经的繁华荣耀。和周围矮小的民房相比,金库的地基明显高了数倍,仅地下一层的高度就已经盖过民房两层。大楼的整体结构基本没有变化,房间空间尺度保留着当年的格局,大楼内的部分楼梯、地板、扶手还保持了原样,而且仍可正常使用。时逢夏末,天气依然酷热,大汗淋
平远县红军纪念园园区占地200亩,内设主展馆区、主题雕塑区、纪念亭和休闲观光区。其中,主展馆区(红四军纪念馆)面积810平方米,分六个部分二十三个单元,用文字、实物和图片翔实展示了红四军在井冈山诞生、三进平远并帮助平远建立县级红色政权的历史,园名和馆名均由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叶选平题写。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朱德、陈毅和林彪率领红四军于1929年11月和1930年5月先后三次到达平远仁居,为拱卫毛泽东同志在寻乌开展调查研究和为红军筹粮筹款的重大任务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为了能够更好地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军精神、保护历史遗迹,平远县在仁居镇建设了“粤东地区第一个纪念中国工农红军主题公园”,成为成为市级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
邹坊文祠,俗称八角亭,坐落在平远县 仁居镇 邹坊村村口。根据清嘉庆二十五年知县卢兆鳌编写之《平远县志》记载,该文物乃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邑人刘企贤等倡建,当时地名三枫树,清代设私塾,春秋两季则在此祭祀天地,祈求太平,风调雨顺。又因处于河口出口处,亦有“镇水”之说。民国期间在此办过小学、设过邹黄乡公所、邹坊乡公所。解放后曾为邹黄公社、邹坊公社、粮食仓库、邹坊大队、邹坊管理区、邹坊村委员会址至今。文祠主体为木质框架结构,共四层二厅十六间,平面六角形,主柱四条,六角形石质柱基,三层重檐,攒顶尖,穿斗式梁构架,顶呈宝葫芦状。是广东较为罕见的四层砖木楼阁式祠堂建筑。根据清嘉庆二十五年知县卢兆鳌编写之《平远县志》记载,该文物乃乾隆五
仁居万五韩公祠位于梅州市平远县仁居镇仁居村,年代为民国,属于古建筑。2016年6月29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仁居万五韩公祠为第四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仁居官塘唇李屋位于梅州市平远县仁居镇仁居村,年代为清,属于古建筑。2016年6月29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仁居官塘唇李屋为第四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小树庐”位于广东省平远县仁居镇城南村,建造于1930年,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靠北朝南,依山而建,为两堂两横一围龙的客家围拢屋,于2003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列为第五批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树庐”建造于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靠北朝南,依山而建,两堂两横一围龙,共35间7厅4舍3井1花台。“小树庐”由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师长的乡人严应鱼所建,解放初期曾是中共平远县委员会会址和县土改委员会会址。主屋外右建4间杂房,门坪外筑1.2米高照墙,左右伸手各有1房1厅与照墙相连,靠左建外门楼一座,屋前有梯形池塘,周围原建有围栏,屋前右侧建水井一口,布局紧凑玲珑。柱间、厅门设雕花屏风,起分隔
驾虹桥位于平远县仁居镇仁居村。古镇标志之一是明代建成的石桥———驾虹桥。荒草萋萋下的桥身仍坚固无比,令人由衷赞叹古时工匠的智慧,偌大的一座石桥,所有的石块均是靠特殊的技艺巧妙地咬合在一起,未使用任何粘合剂。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仁居镇红军标语 位于平远县仁居镇仁居圩。1929年10月红四军出击梅县,回师上杭,路过平远石正、仁居、差干等地。在仁居约驻扎一个多月,朱德总司令的指挥部设在仁居中学。随后,为了打破敌人的“三省会剿”,红四军又于1930年2月由赣州挺进平远。在仁居进驻了10多天。红四军两次到仁居,在墙上写下了大量内容丰富的革命标语。1929年至今,由于当地人民的爱护,还保留了不少,内容有: 农民打土豪分田地! 扩大工农武装! 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和特权! 红军是工农的军队!是穷人的军队! 男女平等! 打倒国民党政府,建立工农政府,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