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县海山镇石头村之东、上港村之西南,海山镇(岛)烟楼山麓的隆福寺,创自1千多年前的晋朝(265—420),为志书所载潮汕最早创建之寺庵。历经多次兴废。已于1986年至1994年由释光辉法师主持重修,规模宏伟,庄严壮观,1988年10月21日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登记开放。它处于古称“蓬莱”之海山,又是在宋代由僧把香火传至附近隔海(现已陆路相通)的古称“瀛州”之汫洲镇永福寺,故两寺被称为“瀛蓬双福寺”。隆福寺,在信宁都汫洲堡黄芒山,晋时建,宋时废圮,近有耆民陈萃吾同住持僧开一募缘重建,以为讲经之所。于其地掘和铜像三尊,今在寺中,高2尺余,是北帝像也。为饶平县最早之寺,在潮汕也属最早寺庵之一。据遗存石碑记载,宋淳佑年间(12
广东抗日第一仗指挥中心旧址位于饶平县海山镇隆北村中部刘氏家庙。为义勇军抗战指挥部旧址。1938年6月,日寇侵占南澳岛,妄图把岛作为进犯潮汕和广东的跳板。在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政策的连接推动和民众的支持下,国民党157师940团第一营,澄、饶、澳民众抗日自卫团共300多人,统称“义勇军”,以海山为-基地,在“刘氏家庙”设立指挥中心,抗击日军,狠狠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该祠堂始建于明代,清代续建,为隆北村刘氏祠堂。坐南向北,二进二廊格局,道进开三山门。通面阔20米,进深28米,面积约560平方米。硬山顶灰瓦屋面,夯土抹灰墙,木瓜抬梁构架。至今保存完好,有一定革命历史价值。1993年11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名称为“
侯山摩崖石刻位于饶平县海山镇浮任村侯山上,当地俗称“松磐石刻”,刻于清代。松磐由巨石组成,周边有榕树,构成一幅天然景观。在巨石上有4面石刻,其中3面朝东,1面朝北,总面积约为8平方米。分别为“海山之雅”,行书横写,字大35�35厘米;“松磐胜概,坐憇堪忘俗,登临可问天”,行书,横竖写结合,字体较小,落款“侯山林弘度题”;“山海奇观”,行书横写,字大56�6厘米;“虫二”,正楷横写,字大65�65厘米,落款“会稽沈文耀题”。石刻较为集中,年代久远,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2011年4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隆南朱氏宗祠位于饶平县海山镇隆南村南面,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康熙年间,清光绪年间重建,1980年及1991年重修。坐北向南,二进二廊格局,有照壁。通面阔13米,进深22米,占地总面积约481平方米。硬山顶,灰瓦屋面,夯土抹灰墙,木瓜抬梁构架。有木雕、石雕和嵌瓷装饰,门额“朱氏宗祠”。至今祠内保存有一定的历史文物,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1993年7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沙湾度假村位于海山镇东港村海边,与南澳岛隔海相望,海岸线长11公里,占地面积120万平方米,地势呈半月形,湾底平缓,沙质细白、水质清澈。沙滩上遍布3公里的木麻黄防风林带,形成一道绿色的长城,成为优良的度假区。区内有天然海滨浴场、烧烤场、茶座、餐饮、健身、住宿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又有炮楼、战壕沟、防空洞等遗址的景观,是旅游度假消暑纳凉的胜地。
海山义勇军抗日指挥部旧址位于潮州市饶平县海山镇隆北村海山刘厝祠,年代为1938年。2019年4月19日,海山义勇军抗日指挥部旧址被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郑清之墓位于饶平县海山镇坂上村三百门大湾山,坐东南向西北。墓碑一块,高1.4米、宽0.5米,碑文阴刻:“宋祖敕封考赐进士第右丞相太傅卫国公净庵清之郑公墓,敕封妣一品夫人阑淑樊氏”。郑清之,字德源,号安晚,初名燮字文叔家谥净庵,浙江鄞县人,祖肇基于福建莆田,生于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正月十六日。官至宰辅,四登相位,历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等职,淳祐十一年(1251年)偕樊氏夫人及四子乘船南下至三百门定居,是年十一月十一日疾卒。1992年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