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 : 广东省 > 潮州市 > 饶平县 > 黄冈镇

饶平县黄冈镇文化旅游景点

[移动版]

观海寺

观海寺,位于饶平县黄冈之东,碧岗村后2公里远的炮台山麓。创建于宋代(960—1279),自1980年由释弘舜尼师(1923—1998)修葺,1983年起由释弘肇法师再修并开通大道,今由释达明法师重兴。1988年获县宗教局首批发证开放,1988年10月21日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林藏古寺,岩洞有传奇,试剑遗迹在,观海气象新。宋时初由僧人结茅蓬自修,名为“定光岩”。元时毁于兵灾,仅剩下茅蓬后面的岩洞(即小洞天)。明朝年间(1368—1644),迁址于岩洞西南侧,重建寺宇改名为“观海寺”。清时(1644—1911)重建寺宇后座。民国十八年(1929)释纯通法师(1882—1937)来此住持,开垦耕作,农禅并重,节食筹资,并四处募化,于

古岭寺

古岭寺饶平县黄冈镇北郊栖云山东麓,即霞西管区古笃岭径之中的古岭寺,创自清(1644—1911)初,自1992年至1997年由住持释达悟尼师筹资重建告竣。它前临南海柘林港湾,后倚栖云山峰,山青水绿,灵秀以昭,犹有众多佳联妙墨刻寺柱,是礼佛和游览胜地。寺之后座墙外,是一块天然巨石,石上刻一个“佛”字。石高6米,宽5米。清初,这里是一座小寺院,古道从寺后通往岭后各乡村,行人从此经过,必先祈拜然后才过岭,寺前设有开水桶,供路人饮喝。古寺后废。改革开放,百业俱兴。1990年,港、台同胞及乡间父老倡议于古迹上重建寺宇。经释达悟尼师艰辛筹资,善信者及乡亲慷慨解囊。该寺于1992年兴建大雄宝殿,越年竣工。后经4年续建,高地铲低,矮地填高,围墙筑楼,

瑞光台

瑞光台位于饶平县黄冈镇河南居委县政府大院内,建于明天启二年(1622),清雍正13年(1735)重修,1984年和2003年二次修缮。坐南向北,八角形攒尖顶亭阁式三层楼台,顶端葫芦宝顶。首层及二层外有迴廊,扶以栏杆,一至二层为外置楼梯,二至三层为内置楼梯,二、三层均为木结构楼面。高18米,台基围50米,面积约675平方米。灰砂墙体,灰瓦台面。门额“瑞光台”,款为“雍正13年己卯歙前程哲重建”。台正门左右侧各竖石碑一通,左为“惠泽光华——重修瑞光书院碑记”,年代不详;右为“捐题碑”,年代及事由不详。瑞光台至今保存完好,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1926年共青团饶平第二中学团支部设在瑞光台。1981年7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

余云程衣冠冢

位于饶平县黄冈镇石壁山风景区次峰石刻右下方,座北朝南,占地面积350㎡,2009年迁墓重俢。为四柱三进坟墓建制,墓前立花岗岩石墓碑,碑高0.8m,宽0.42m,呈拱门形,碑额刻浮雕花纹,碑面直行,中行书:“陆军七十四军 炮兵团中校营长 余公云程衣冠佳城”,右行书:“中华民国卅二年完月常德抗战殉国烈士”,左行书:“三十三年十月十日黄冈各界追悼会公立”。三进阶立墓柱四根,刻有“八千虎贲汉,英名垂青史。献身抗日事,丹心报国恩”。坟埕左前方立余云程生平简介,右前方石头上刻有当代饶平名人郭启宏的题诗:“满地艾萧幽兰馥,剑戟横光猛虎贲”。墓葬保存完好。2018年3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冈丁未革命纪念亭

黄冈丁未革命纪念亭是位于饶平县黄冈镇楚巷居委会中山公园内的景点。建于1934年,1987年重修,是黄冈各界人士为纪念孙中山领导的丁未革命(1907),缅怀先烈志士而建。坐西向东,戏台式形制,前台后房。面阔12米,进深10米,面积约12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台中间壁面嵌着石碑二通,右为民国23年碑,由6块组成,分别镌刻343位丁未革命牺牲的壮士英名和纪事文;左为1987年重建碑记。纪念亭正面上方为“黄冈丁未革命纪念亭”,具有重大革命历史价值。1981年7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1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冈名贤余氏家庙

名贤余氏家庙位于饶平县黄冈镇楚巷居委,始建于明宣德十年(1435),清道光、民国年间以及1993年先后重修。坐北向南,二进二廊二火巷布局,有前埕、照壁。面阔24米,总进深49米,面积约1176平方米。硬山顶,灰瓦屋面,夯土抹灰墙,木瓜枱梁构架。有石鼓、石雕、木雕和嵌瓷装饰,门额石刻“名贤余氏家庙”。该祠系黄冈“三合会”首领,后参加“同盟会”黄冈丁未起义领导人之一余既成祖祠。现辟有黄冈丁未革命陈列馆,2009年9月列为潮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一定的历史价值。2011年4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丁未革命纪念亭

黄冈丁未革命,是1907年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的民主革命的第三次预演,史称“丁未潮州黄冈起义”。为纪念此次重大历史事件和缅怀为革命捐躯的志士们,1934年,黄冈各界群众纷纷捐资,在黄冈城东郊中山公园内,建造了“黄冈丁未革命纪念亭”。该亭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面宽24米,深12米,前为台,后为室。台面为半圆型,台基高0.8米。亭中竖有七块碑文,镌刻着这次旧民主革命风暴的史略和343位烈士的芳名。该亭于1981年7月10日被列为革命纪念建筑物,2008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涑玉泉

涑玉泉位于饶平县黄冈镇城区北部石壁山,半山腰有一巨石,覆盖四周的石头,形成一个天然石洞。洞口高1米,宽1.7米,洞里横直各5米。洞底有一大石头铺垫,依山势向前倾斜,低端有二条弯弯曲曲的小石沟汇聚洞口,清泉便从石缝中冒出,泉水甘甜。明嘉靖年间,有文人墨客在巨石上刻有“涑玉泉”三字,至今石刻尚在。另有三幅石刻,分别为乾隆十七年“玉泉留吟”;同治六年季秋凤冈督军使者顺德张殿雄撰书的“涑玉泉诗”;“录--句题诗”,年代不详。有一定的历史价值。1981年7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饶平革命烈士纪念碑

饶平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饶平县黄冈镇石壁山南麓,建于1987年,是饶平县人民政府为纪念新民主主义时期,为人民解放事业在饶平壮烈牺牲的烈士而建。坐北向南,碑高18.8米。碑体均用花岗岩砌筑,碑顶用黄琉璃装饰,周围石栏杆围护并设有入口。正面有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亲笔题写“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金色大字,碑座镌刻400多位烈士英名,前面辟有广场供人们瞻仰驻足,该碑巍然耸立、四周苍柏翠松、庄严肃穆,是我县一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2018年3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饶和埔诏第一区委旧址

中共饶和埔诏第一区委旧址位于饶平县黄冈镇龙眼城村,成立于1931年春,下辖二个党支部,一个是黄冈理发店党支部,另一个是龙眼城党支部,当年第一区委书记为邱月波。在大革命时期,作为区委领导机关,组织了黄冈龙眼城、李厝乡、田墘、诏安丁洋埔和深湖一带的党员及乡民进行革命活动,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旧址建于清代,二进式宅第,现保存较好,有一定的革命历史价值。2013年9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余氏大宗祠(敦本堂)

饶平余氏大宗祠(敦本堂),位于饶平县黄冈镇西门居委丁未路北,始建于明洪熙元年(1425), 淸乾隆十三年(1748)重修,2007年、2010年修缮。坐北向南,二进二廊格局, 有照壁,歇山顶、桔红色琉璃瓦、木瓜抬梁构架,建筑面积902平方米。宗祠聚集了嵌瓷、石雕、木雕、彩画等潮州传统工艺的精华, 保留原建筑的风貌, 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2016年10月31日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许醉翁墓

许醉翁墓位于饶平县黄冈镇上林村村后龙井大路东侧。许老祖(号醉翁),为山霞村许氏始祖,潮州许申(潮州前八贤)第十世裔孙,潮州驸马祖许珏第六世孙。许老祖登宋理宗乙未(1235)科进士,官武城县(今山东省聊城县)知县,升东昌府知州。该墓建于宋代,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重修。坐东南向西北,墓通宽20米,总进深28米,面积约560平方米。墓后部为坟包,坟包前有明代重修石碑,镌刻“宋醉翁许公墓”,落款为“大明嘉靖三十一年壬子季春之吉十世孙慈等立”。碑高1.6米,宽0.7米。碑两侧用贝灰构筑两级墓面,前有祭床、墓埕、月池。对研究当地葬俗和许氏家族历史有一定意义。2011年4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璧翁化台墓

位于饶平县黄冈镇石壁山,建于明代。墓面坐北向南,该墓有石碑、祭床、碑亭。碑亭为八柱三开间重檐石亭,宽7米,进深5米,碑高3.1米,宽1.1米。占地面积约496㎡,碑亭明间内额镌“璧翁化台”四字,碑文为“明石璧散人余公,顺助慈母林氏墓”。该墓风格独特,造型美观,至今墓亭,碑石保存完好,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2017年12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