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 : 广东省 > 潮州市 > 饶平县 > 三饶镇

    饶平县三饶镇文化旅游景点

    [移动版]

    双流寺

    饶平县古城三饶镇双流寺,是“饶平八景”之首,为粤东名刹,创于宋(960—1279)之前,已于1996年10月23日被批准重建,1999年八月正式动工,大雄宝殿于2001年建成。千年古刹将更加宏伟壮观重放光彩。寺位于古城南郊河门山(也称“塔山”)北麓,上饶溪与新塘溪在寺前合流而得其名。双流寺建于宋代前,历史悠久。据清《韩江闻见录》、《饶平县志》等有关史料记载,宋代状元、龙图阁学士王十朋(号梅溪),在泉州刺史期间,来潮州访问了曾任梅州刺史的邱君与,同游双流寺,见周围山川秀丽,形势险要,遂卜异域日必有其地者,并题下“天下大旱,此处半收。天下大乱,此处无忧”名言。原寺院正座宽10米,深25.4米。前面门楼巍峨,上刻“双流寺”。明成化十三年(

    道韵楼

    是中国最大的城堡式族居八角土楼,是迄今被发现的我国最大的客家土楼,布局为八卦图。目前道韵楼保存完好,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不能错过的佳处。道韵楼位于饶平县三饶镇南联村,建于明末清初,是迄今被发现的我国最大的客家土楼,有着400多年的历史。在正中门楼,-“道韵楼”3个大字。道韵楼俗称大楼,呈八角形,座南朝北,周长328米,高11.5米,墙厚1.6米,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楼屋一色瓦顶,固桶用竹钉不用铁钉,至今没有一梁或一棉被蛀坏。墙基在地面上仅垫两层青砖,墙体为黄土夯筑,至今仍完好无损,其黄土的粘性和耐久性远胜于今天的水泥。楼有大门和旁门两通道,楼外环巷之外另筑围屋8列,即在主楼八角的棱角相对留出8条巷道,构成环护大楼的8排围屋。在总体上,楼

    中共饶平县支部旧址

    中共饶平县支部旧址位于饶平县三饶镇在城居委东巷右侧林氏宗祠。该祠堂始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2002年和2010年重修,为三饶林氏后人使用。坐南向北,二进,面阔16米,进深26米,总面积416平方米,有照壁,石鼓,硬山顶,黄琉璃瓦屋面,木瓜抬梁构架。1921年林琮璜等革命同志在这里传播“反帝抗侵”爱国主义思想,组织饶城“学生联合会”开展“抗侵略、抵日货”的-。1923年组织“新学生社”、“同志学社”,发起“反-、革污吏”的工、农、商、学群众运动。1926年1月中共饶平县支部在“林氏试馆”(林氏宗祠)成立,林琮璜任书记。1926年4月“饶平县农民协会”在林氏宗祠成立,林琮璜任主席。该旧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饶平革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邱成实夫妇合葬墓

    邱成实夫妇合葬墓位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三饶镇在城居委南关外。邱成实,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由福建莆田迁居海阳县元歌都下饶堡(今三饶镇),是宋代邱氏入饶始祖,茔墓建于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墓碑刻“宋始祖枢密院使光禄大夫成实邱公墓”,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王十朋(后官拜龙图阁学士)旅饶时,曾为之作墓志铭。墓地原在三饶琴峰山南麓,明置县时,因是地择为县署建地,遂迁墓于南坛圩(今三饶镇南关外),1988年冬迁居台湾的邱氏后裔捐资对该墓进行修复,有墓包、祭床、墓埕和摆手,规模较大,型制美观,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2013年11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琴峰书院

    琴峰书院位于饶平县三饶古城的琴峰山东南麓。因其山形似琴台,故名琴峰山。在山麓偏东创办书院,名曰“琴峰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书院坐西北向东南,占地四亩,建筑面积约二亩,依山势坡度而建。入门前厅与两廊是二层楼房,连接成凹字形,两廊上下各筑成10间房子,为生员宿舍,中间是一天井,后厅因地势高,地基约与前厅楼板平,从天井设石阶登上后厅堂和两侧房子。前厅楼上,题名为“雨化楼”,取“春风化雨”之意。以本县及外地的举人、贡生等学行兼优之宿儒为山长,主持教育生员,以应科举考试。至清末废除科举,琴峰书院即办为饶平县立高等学堂。

    里秀楼

    里秀楼位于饶平县三饶镇南联村太石自然村,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坐东向西,呈圆形,直径60米,占地总面积约3412平方米。二进围屋,前平房,后三层楼房,中间辟有内埕,楼内共分34开间,水井2口,门前旗杆夹2对,池塘1口。石构门楼、门额。门额阳刻“里秀楼”,落款“清乾隆癸未年孟冬阳月吉立”。灰砂墙体,灰瓦屋面,内埕均用鹅卵石铺筑。该楼保存较好,在饶平北部山区土楼建筑采用灰砂墙体的极为少数,用料独特,至今墙体十分坚固,门楼上方嵌瓷,在土楼建筑上也极为少见,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研究价值。2011年4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饶孔庙

    三饶孔庙位于饶平县三饶镇镇区中华路饶平一中校内。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清代重修,1963年修缮。坐北向南,现仅保存大成殿,面阔26米,进深20米,面积520平方米。重檐歇山顶,金步、檐步为木瓜叠斗凤髻梁架,平棋下为叠斗凤髻辅作,平棋置“斗八藻井”,正殿后壁安有孔子石像。大殿上方挂有“万世师表”、“斯文在兹”等六块横匾,屋脊嵌瓷,屋顶均用琉璃瓦铺盖,前面辟有前埕。现大成殿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1981年7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名称为“孔子文庙”。

    三饶文明塔

    文明塔位于饶平县三饶镇塔山顶部,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88)。坐东北向西南,为青砖垒砌的空腔七层砖塔,八角形,塔内腔直径2.4米,外砖墙厚1.9米,首层外边长2.5米,面积30平方米,塔高20.65米。门额阴刻“文明塔”,塔门柱联镌“文光已授青藜杖,科第联绵报士心”,门左侧墙靠立“鼎建文明塔碑记”。该塔1956年和1992年二次修缮,至今保存完好,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研价值。1981年7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