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登仁烈士故居位于饶平县新丰镇洞泉村陂墩自然村,名为“德风堂”,始建于清代,座西向东,二进,里面一厅四房间,两旁为走廊,左右各开小门,堂外两旁附有平房12间,水井一口。面积约四百平方米。余登仁烈士系饶平县新丰镇洞泉村陂墩自然村人。1922年,考进上海国民大学并走上革命征途。1925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回乡饶平,从事革命组织发动工作,组建农会、工会以及革命武装。先后任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四团参谋长;中共潮澄饶澳县工委书记;饶和埔诏苏维埃政府主席;饶和埔诏中心县委代书记、书记;中共闽粤边区特委兼组织部长等职。1936年光荣牺牲,年仅33岁,1957年追认革命烈士。德风堂为余登仁烈士出生地,又是大革命时期余登仁与刘锡三、杜式哲、张
和庆楼位于新丰镇溁东村, 始建于清顺治年间, 座西向东, 建筑面积约625㎡, 二进围屋, 前平房, 后二层半通廊式楼房 ,环环相绕, 全楼共20开间, 各开间有独立楼梯登楼,窗棂通雕精巧, 门楼正对众庁(祖祠) , 按传统礼制建造, 屋面檐口均悬挑, 公共水井一口, 石构门第, 门额阳刻“和庆楼”, 石墙基、墙体青砖泥土夯筑, 屋脊翘角,四边规整, 内墙抹泥, 外墙设有枪孔、炮眼, 以防盗匪、械斗和猛兽。地下筑有阳沟暗涵, 楼前池塘一口约3025㎡, 是该村清顺治年间进士谢元瀛的故居,有一定历史、艺术价值。2017年12月,被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全楼位于饶平县新丰镇溁西村,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坐西北向东南,呈圆形,直径58.6米,占地总面积约3846平方米。二进围屋,前平房,后三层楼房,中心处辟有内埕,楼门正对面为祖祠,全楼房屋共分36开间,水井2口,门前池塘1口。石构门楼、门额,门额阳刻“五全楼”,落款“夫簇光献吉立,岁在重光協洽”。石墙基,墙体均由黄泥土夯筑,内墙外抹贝灰,灰瓦屋面,屋面檐口均悬挑。该楼基本结构保存较好,较有特色,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2011年4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谢氏宗祠位于饶平县新丰镇溁东村,座北朝南。始建于明正统乙丑年(1445),清康熙癸酉年(1673)、清雍正癸卯年(1772),民国壬戍年(1922),共和甲申年(2004)重修。 驷马拖车格局、三进两院结构,长64米、宽46米、总建筑面积2944平方米。谢氏宗祠是传统古村落代表性的建筑,木雕石刻,嵌瓷彩绘、红桁蓝桷,颇具潮州地方特色,2017年12月,被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晋荣楼位于饶平县新丰镇三中村,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1958、1979、1998年三次修缮,2011年全面修复。坐西北向东南,呈圆形,直径42.6米,面积约1425平方米。二进围屋,前平房,后三层楼房,中心处辟有内埕,全楼共分26开间,水井1口。石构门楼、门额,门额阳刻“晋荣楼”,款“雍正巳酉冬吉立,標祖子孙永盛”。石墙基,墙体均用黄泥土夯筑,内墙批灰,灰瓦屋面。该楼基本结构尚在,较有特色,有一定的历史价值。2011年10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地址:饶平县新丰镇三中村门票:免费开放开放时间: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