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区,为广东省江门市辖区,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银洲湖畔、潭江下游,东与中山、南与斗门相邻,北与江门、鹤山,西与开平、西南与台山接壤,濒临南海,毗邻港澳 ,全区土地面积1362.06平方千米,2023年常住人口91.14万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河网密布,物产丰饶,新会葵艺闻名遐迩,新会陈皮享誉全国。素有“葵乡”“陈皮之乡”“鱼米之乡”之称。
新会是南粤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一直是四邑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2024年,新会区全区生产总值1063.73亿元,同比增长4.6%。在2024年全国百强区榜单中排行第39位。
新会是广东历史上文风最鼎盛的地区之一,有“东莞拳头新会笔”之美誉,维新领袖梁启超出自新会,是岭南学派和岭南琴派的发源地,有“海滨邹鲁”之称。是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
新会文物古迹极多,有新石器时期的贝丘遗址,有隋朝的古塔,唐朝的官冲窑址,宋朝的孔庙,宋元厓山海战遗址和崖山祠,明清的古塔,古炮台,新会书院及新会学宫,广东四大名寺之一的圭峰山玉台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梁启超故居,4A级景区小鸟天堂、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古兜温泉度假村,和紫云观、玉湖、银湖湾等。
【地质、地貌】新会区地表显露地层,自老至新主要有寒武系八村群、泥盆系、白垩系、下第三系、第四系全新统,其中以第四系全新统地层分布最广,出露面积587.90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43.2%。火成岩分布广泛,多为燕山旋回的岩浆岩。区内褶皱属华南褶皱系的一部分,构造不大发育,有新会背斜、睦洲向斜。断层形成发育在寒武系、中泥盆系、白垩系地层及燕山四期岩体中,其中北西300°方向断裂规模最大,由新会区睦洲镇、大鳌镇往东南延至珠海市斗门区,往西北延至鹤山市、四会市,长度大于170千米。
新会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丘陵山地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部,面积492.85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36.2%,有圭峰山地、古兜山地、牛牯岭山地,其中古兜山主峰狮子头海拔982米,是全区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东南、中南、中部,显示海湾沉积特征,面积630.89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46.3%,有海湾冲积平原、三角洲冲积平原、山谷冲积平原。全区水域面积238.32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17.5%。
【河流】新会区有河流198条,总长1098.7千米。境内河流属珠江三角洲水系,河道纵横交错,西江、潭江两大干流穿境而过。境内西江河段长20千米,集雨面积545.6平方千米。境内潭江河段长63.7千米,集雨面积1280平方千米。其中潭江流经会城溟祖咀到崖门口一段叫银洲湖,也是西江、潭江汇集而成的崖门水道,全长35.1千米,宽1.5―2千米。境内河流集雨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下沙河、甜水坑、天湖水3条;集雨面积10―50平方千米的有天等河、田金河、古兜冲、古井冲、水东河、横水坑、沙堆冲、址山河、沙冲河9条。
【气候】新会,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长年温和湿润,无霜期长。历年(历年平均值统计区间为1991—2020年,下同)年均气温22.8℃,最高(极端值统计区间为1957―2023年,下同)年平均气温24.2 ℃,出现在2021年;最低年平均气温21.2 ℃,分别出现在1976年和1984年。一年中最冷为1月,最热为7月。年极端最高气温38.4℃,出现在2023年5月31日,年极端日最低气温0.1 ℃,出现在1963年1月16日。历年(历年统计区间为1957―2023年,下同)年均降水量1808.3毫米,最多为1965年,年降水量2826.9毫米;最少为1977年,只有1129.7毫米。降水量集中在4—9月,其中4—6月为前汛期,以锋面低槽降水为主;7—9月为后汛期,台风降水活跃。历年年均日照时数1708.6小时,其中1963年日照时数最多,达2097.5小时;最少是2006年,仅有1459.1小时。新会区常受台风、暴雨、春秋干旱、寒露风、冻害的侵袭。
【土壤资源】新会区土壤偏酸,土质肥沃和偏黏,土层深厚,地下水位高。按成土母质可分为西江和潭江下游冲积土、花岗岩成土母质、沙质岩成土母质。海涂草滩多分布于潭江河道和崖门口外海滩,是农田耕地的后备资源。
【矿产资源】新会区主要矿产资源有锡、钨、独居石、褐钇钶矿等有色金属,玻璃砂、建筑用岗岩、泥炭、铸型用砂、高岭土(陶瓷土)等非金属,还有稀土金属。
【水资源】新会区地表水资源来源于境内径流及过境径流。全区多年平均径流深1037毫米,地面径流总量15.05亿立方米,浅层地下径流量2.52亿立方米。枯水年地面径流总量9.88亿立方米,浅层地下径流量1.44亿立方米。过境径流总量,枯水年西江为956亿立方米,潭江为37亿立方米。全区地下淡水资源(补给量)为每日75.77万立方米,折算全年为2.76亿立方米,可开采资源(即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合理,在开采期间水位、水量和水质都合乎要求)为每日7.95万立方米,折算全年为0.29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4.3万千瓦,其中1.7万千瓦主要集中在古兜山、牛牯岭、圭峰山等地区,其余为潮汐能。
【植物资源】新会区野生植物有5门6纲59目147科506属743种,按哈钦松分类法分为被子植物(670种)、裸子植物(25种)、蕨类植物(47种)、苔藓植物(1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水杉、水松、银杏、紫纹兜兰、苏铁5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凹叶红豆、大黑桫椤、格木、金毛狗、四药门花、土沉香、降香黄檀、罗汉松等28种。
【动物资源】新会区野生脊索动物有1门6纲33目88科252种,分别是哺乳动物(21种)、鸟类(160种)、两栖动物(17种)、爬行动物(26种)、鱼类(28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小灵猫、白腹海雕、白肩雕、白尾海雕、黑脸琵鹭、黑嘴鸥、黄胸鹀、青头潜鸭、小青脚鹬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豹猫、白琵鹭、水雉、红嘴相思鸟、画眉、虎纹蛙、三线闭壳龟、蟒蛇、眼镜王蛇等43种,广东省重点保护动物有赤麂、斑鱼狗、黑水鸡、白鹭、池鹭、夜鹭、普通秋沙鸭、大斑啄木鸟、金环蛇等32种,“三有动物”(国家保护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有白唇竹叶青、滑鼠蛇、灰鼠蛇、尖吻蝮、金环蛇、银环蛇、中国石龙子、家燕、麻雀等137种。
【海洋资源】新会区海域东起虎跳门江门与珠海的海域分界线、西南至银湖湾与台山海域分界线、北至银洲湖与南坦海交界(即新会货运港对出海域),范围包括银洲湖、虎跳门北岸及黄茅海湾顶西岸银湖湾附近海域。沿海镇(街、区)包括双水、崖门、三江、古井、沙堆镇和会城街道、银湖湾滨海新区。大陆海岸线长87.56千米,海域面积94.5平方千米。海岛有沙仔岛和赤鼻岛,银洲湖三江口附近的沙仔岛(有居民岛),面积1.1平方千米;崖门口附近的赤鼻岛(无居民岛),面积0.03平方千米(赤鼻岛权属有争议,目前由广东省直管)。
【行政区划】截至2024年,新会区辖10个镇(大泽镇、司前镇、罗坑镇、双水镇、崖门镇、沙堆镇、古井镇、三江镇、睦洲镇、大鳌镇),1个街道(会城街道),社区和行政村共236个(社区37个、行政村199个)。
【人口、民族】2024年末,新会区年末户籍总人口76.34万人,出生人口5315人,死亡人口5932人;户籍人口出生率7.0‰,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0.8‰。常住人口91.15万人。全区有少数民族36个,各镇(街)均有少数民族人口,人数超2500人的分别为会城街道、双水镇、司前镇,区内没有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聚居点。
【语言】新会方言是汉语方言,属粤方言四邑片的一种,与广州话基本相通。新会方言以会城话为代表,全区流行会城话的有会城、三江、大泽、双水、罗坑、古井、沙堆等镇(街)的大部分地区,人口约56万人。区内部分地区还流行司前话、沙田区话、客家话等方言。区内广播、电视等领域通用普通话和广州话。
2024年全区生产总值1063.73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66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482.17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512.90亿元,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3.77亿元,增长7.0%。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8.90亿元,增长5.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3.53亿元,增长1.9%。全区进出口总额443.2亿元,同比增长16.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21亿元,增长2.28%。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46504元,增长5.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2692 元,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51元,增长5.4%。位居全国城市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39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