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县苏区革命旧址群位于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苏区镇,该镇是1958年国务院批准以“苏区”命名的著名革命老区。在革命战争时期,苏区是全国最早建立农会组织、农民武装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地方之一,是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和海、陆、惠、紫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早期中共紫金县委、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海陆紫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周恩来、彭湃、徐向前等革命先辈曾亲临指导工作,许许多多革命志士曾在此浴血奋战,保留下来的革命旧址众多,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资源极为丰富。紫金县苏区革命旧址群主要有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海陆紫苏维埃政府旧址、炮子乡农会(县总农会)旧址、红二师师部旧址、红军医院旧址、红军兵工厂旧址、红十一军四十九团团部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四十九团团部、中共紫(金)河(源)特别区委成立旧址位于紫金县苏区镇炮子村红旗小组明德楼,建于清末,2011年重修。四十九团于1929年10月在明德楼成立,彭桂任团长,1930年编入红十一军。该团是红十一军主力,主要活动在东江、韩江一带。在普宁林昭大捷后,奉命到苏区休整,协助开展革命斗争,进一步巩固了海陆紫革命根据地。明德楼坐西北向东南,五间二进,右路横屋,面阔23.6米,进深13.9米。檩条山墙结构,石基脚,硬山顶,灰瓦。1929年9月,紫金、河源边区游击战争有了很大进展。11月,根据中共海陆紫特委关于扩大苏区、发展新区、转移敌人视线、保卫苏维埃中心根据地的指示,在苏区镇炮子村石阶子自然村明德楼成立了中共紫河特别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师第十团开会遗址位于苏区镇炮子村耕头墩。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失败后,撤向东江地区的起义军1000余人在花县整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师(简称红四师),叶镛任师长,宋湘涛任副师长,袁裕任师参谋长,辖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团,第十团团长白鑫,党代表徐向前。1928年1月1日,红四师智取紫金县城,2日抵达龙窝与红二师第五团会师,3日进驻紫金炮子革命根据地,5日联合红二师在炮子召开公审大会,8日进驻海丰。红四师第十团进驻海丰前在此召开动员大会,徐向前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全团战士勤学苦练,做好准备,随时打击敌人。此后,红四师与红二师在东江地区并肩战斗,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长达一年零三个月的武装斗争。旧址俗称红军坪,占地面积1
红军亭位于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苏区镇炮子村委楼后面。1928年初,在中共东江特委的领导下,红二师参加东江大暴-动-,进攻紫金,连克南岭、炮子,师部和党代表办公地设在炮子乡福星楼。尔后,红二师官兵平时在一块宽阔的荒草地上进行操练。3月,国民党重兵“围剿”炮子乡,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红二师与当地赤卫队保卫紫金县委、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机关安全撤出炮子。后辗转海、陆、惠、紫、五等县开展游击战争,多次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为保卫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为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紫金县人民政府于1956年在当年红二师官兵操练的地方建造纪念亭,取名红军亭。2008年重建,6条红色水泥圆柱,高7米,边长2.4米,六角攒尖顶,灰瓦六角攒尖顶,灰
朱乙、朱豹烈士纪念碑位于苏区镇永坑村,紫海路边。朱乙(1864~1928年),紫金苏区人,1924年任坪塘乡农会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坪塘乡苏维埃政府主席,1928年3月率赤卫队在公村嶂阻击国民党军“进剿”苏区,掩护群众安全转移,最后,因弹尽援绝而跳崖,壮烈牺牲。朱豹(1892—1928年),紫金苏区人,1924年参加农会,任乡农民自卫军队长。1927年参加紫金“四•二六”武装暴-动-,后任赤卫大队乡常备队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3月,国民党军“进剿”苏区,率队坚守公村嶂,战至弹尽,为敌所俘,英勇就义。朱乙、朱豹烈士纪念碑,始建于1977年,2011年重建,占地面积100多平方米。2009年1月,被
红军兵工厂旧址位于苏区镇炮子村上径小组。1927年10月,南昌起义部队在中洞整编为红二师,为保证-弹供给,同年11至12月间,在炮子乡上径村一民房内开办“广东兵工厂”,技术由李家桃、张富先负责,钟瑞香为总负责人;1928年4月,兵工厂迁到上径三方石洞里;不久又迁往苏区永坑乡;1929年5至6月间,兵工厂迁至龙窝桃金矿村钟均培家。炮子红军兵工厂建厂一年零七个月,修理了长、-数百支,木制驳壳头300多条,制造了-45000多发,自制“七九”-60多支,单响驳壳50多支。旧址是我军最早设立的兵工厂之一,曾四易其址。最早的旧址是一座民房,建于清代,2011年重建,总面积100多平方米。1977年1月,被紫金县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
紫金县老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墓位于紫金县苏区镇炮子村湖子山顶。中共紫金县委于1963年为纪念革命先烈而建,1974年、2009年重修,坐东南向西北,占地面积840平方米。碑高8米,由台基、碑座、碑身组成。碑身混凝土结构,表面水洗石米,方顶;碑身正面浮塑“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座花岗条石砌成,正面镶碑记,背面镶徐向前元帅的题词:纪念革命先烈的最好办法是是学习先烈的革命精神,树雄心、定鸿图,永远做毛主席的好学生,永远作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先锋队。徐向前敬题一九六三.十二.廿。左右镶革命名言。台基四周铺花岗岩条石,边长12米。碑后为烈士墓,混泥土结构,圆顶,直径为3.5米,高1.8米,两侧置石狮一对。1987年3月,被紫金县政府公布为重
炮子农民自卫队队部遗址位于紫金县苏区镇炮子村。1923年1月,陈炯明叛变孙中山民主革命盘踞东江后,豢养了一批亲信,为非作歹。一次,其部在龙窝、炮子等地横行霸道,打家劫舍,抢走钟道善、钟彩文的马。族中头领钟乐善,凭借拥有10多人-的队伍,下令抄小路在赤溪截击,打败了陈炯明部。陈炯明得知后,即下令“剿平”炮子。1923年3月,炮子乡农会成立。为了粉碎陈炯明“进剿”炮子的阴谋,钟乐善提出族中的武装由炮子乡农会统一指挥,并主张星夜出击在炮子通往高潭的石门沥抢劫的土匪黄亚品、黄荫泉的武装,扩大队伍。结果旗开得胜,缴获-21支,金山笔(-)1支。又经发动,农友们带着弹子-、火粉-、长矛、大刀和串针等各种武器参加农会。成立了炮子乡农民自卫队,选举
张子玉烈士纪念碑位于紫金县苏区镇炮子村锡山小学操场边。张子玉(1899~1928年),1923年由他发起成立紫金县第一个农会——炮子乡农会并任会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组织紫金南路农民自卫军参加“四•二六”暴-动-,1928年3月在陆丰罗畲突围中与部队失去联系,回炮子召集人员,迅速恢复苏区革命斗争,指挥赤卫队员坚持游击活动,同年8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受尽严刑酷打,始终不泄露共产党秘密,10月被杀害,时年29岁。张子玉烈士纪念碑,始建于1977年,2011年重建,占地面积100多平方米。2009年1月,被紫金县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3月,被紫金县委、县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11
炮子乡农会、县总农会旧址位于苏区镇炮子村。旧址建于民国,座北向南,建筑面积150多平方米,2011年重建。1923年1月,苏区山子背人张子玉受彭湃指派,带着2000份农会证返回苏区,3月成立了炮子乡农会,张子玉为会长,钟乐善、黄培先为副会长,隶属海丰总农会领导,从此点燃了紫金农-动的火种。7月,紫金各乡农民代表在炮子--,成立紫金县总农会和龙窝区农会。大会选举钟一强为紫金县总农会会长,钟乐善为副总农会长,叶铁魂为秘书。张子玉担任龙窝区农会会长,叶光为副农会长。大革命失败后农会被迫解散。2009年1月,被紫金县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3月,被紫金县委、县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11月,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
血田遗址位于苏区镇炮子村古井丘,原是一块水田,遗址广场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1928年农历4月、10月,国民党-派先后二次集体屠杀革命群众450多人。1976年为纪念死难群众建成血田广场,2008年重修,2011年再次修缮。血田遗址坐东南向西北,田内种植红草,后面和两侧砌有保护围墙,田的正面是广场,中间铺大理石,两侧铺河卵石,四周种植柏树,广场右侧竖碑记。碑为水泥砖石砌筑,方顶,水泥基座,外表批石米,高2.5米,宽1.75米,碑文为青石阴刻,记述了两次大屠杀的惨状。1987年1月,被紫金县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月,被紫金县委、县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11月,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
海陆紫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紫金县苏区镇赤溪村宝善楼。建于清末。平面呈长方形,高五层,四角设炮楼,外筑围墙,为砖木构筑,建筑面积990平方米。1930年12月15日,海(丰)陆(丰)紫(金)苏维埃政府成立,推选林覃吉、杨沛、曾添、钟一强、陈荫南为主席团,1931年春起在此办公,领导海丰、陆丰、紫金和惠阳高潭区的土地革命,使农民第二次分得了土地。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到处听到:“千年铁树开红花,万载土地还老家;翻身全靠共产党,不靠天官土地爷”的歌声。一连四造都夺得了大丰收。期间,省农运特派员戴耀田,在此举办海陆紫战地训练所,培训了军事干部300多人,后派到红军连队充任排干部,提高了红军的战斗力。旧址保存尚好。1987年1月,被紫金县政府公布为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师部和党代表办公旧址位于苏区镇炮子村福星楼,初建于清末,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2011年重建。1927年10月,撤退到海陆惠紫的“八一”南昌起义部分队伍,在中共东江特委的领导下,整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简称红二师)。同月,红二师进驻紫金,师部和党代表办公地设在炮子福星楼。师长董朗、党代表颜昌颐在这里指挥武装斗争,给--武装以沉重的打击。1928年3月,因国民党-派派重兵“围剿”,红二师与赤卫队一起保卫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和人民群众撤出炮子,安全转移。后在海、陆、惠、紫、五等县坚持开展游击战争,多次粉碎国民党-派的“围剿”,为保卫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1977年1月,被紫金县政府公
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紫金县苏区镇炮子村湖子仓。1927年12月,紫金县苏维埃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八一”南昌起义部队(红二师)的大力帮助下成立,钟一强任主席。这是第三次东江大暴-动-的胜利成果,是全国第一批苏维埃政权之一。该旧址建于清代,原是黄布大地主黄振云的粮仓。人民公社化时,曾作为公社林场场址,进行了拆改,“文革-”期间遭严重破坏。1977年,由县政府收回产权,进行维修复原,并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重新在原址按原貌进行了全面维修。该旧址坐西向东,五间二进,左路横屋,总面阔19.5米,总进深16米,檩条山墙结构;硬山顶,灰瓦,砖墙,石基脚,地面铺青砖,余坪铺河石,四周围墙,右前方开斗门。第一进左次间是原周恩来卧
张子玉故居位于紫金县苏区镇炮子村山子背。张子玉(1899~1928年),1923年由他发起成立紫金县第一个农会——炮子乡农会,并任会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组织紫金南路农民自卫军参加“四二六”暴-动-。1928年3月在陆丰罗畲突围中与部队失去联系,回炮子召集人员,迅速恢复苏区革命斗争,指挥赤卫队员坚持游击活动;8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受尽严刑酷打,始终不泄露共产党秘密;10月被杀害,时年29岁。该房屋建于民国,坐西向东,三间二进,两头横屋(左路改为拖舍),面阔24.8米,进深12.8米,檩条山墙结构,硬山顶,灰瓦。第一进架11檩,第二进架15檩,中路明间毁于大革命时期。
东江红军独立师指挥部旧址位于紫金县苏区镇赤溪村油谷坑。1931年,中共东江特委将红十一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广东东江独立师。1933年,师指挥部设在油谷坑,曾在这里指挥工农红军和地方武装游击战争,给国民党-派和地主武装以沉重打击。旧址坐西向东,三间二进,二头横屋。面阔26.5米,进深12.5米,檩条山墙结构,硬山顶,灰瓦,砖墙,石基脚。1977年1月,被紫金县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3月,被紫金县委、县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11月,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6月,被广东省委宣传部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钟一朋烈士纪念碑位于苏区镇炮子村。钟一朋(1900~1931年),紫金苏区炮子人,1923年4月被选为炮子乡乡农会副会长兼乡农军自卫军队长,192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春调任工农革命军紫金第二大队副大队长,1931年因叛徒告密被捕,后被杀害。钟一朋烈士纪念碑,始建于1976年,2011年重建,占地面积100多平方米。2009年1月,被紫金县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3月,被紫金县委、县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11月,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6月,被广东省委宣传部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龙(窝)炮(子)区联队队部旧址位于紫金县苏区镇炮子村大湾。紫金县龙炮区联队于1931年成立,在海陆紫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武装,扩大游击区。旧址原是温氏老屋,坐西北向东南,五间二进,两头横屋,总面阔37.6米,进深18米。檩条山墙结构,硬山顶,灰瓦,砖墙,石基脚。始建于清代,2011年重修。1977年1月,被紫金县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月,被紫金县委、县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11月,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6月,被广东省委宣传部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军医院旧址位于紫金县苏区镇炮子村。红军医院成立于1928年5月,有病房5间,简易手术台1张,是当时苏维埃政府为救治战斗中受伤的战士而办。医院最多一次接收伤病号30多名。1930年,因-军队进犯,医院转移到迎牌石、梅子坑山上。旧址原建筑为简易砖瓦房,2011年重建,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2009年3月,被紫金县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月,被紫金县委、县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11月,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6月,被广东省委宣传部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紫金县老苏区革命烈士纪念堂位于紫金县苏区镇炮子村。建于1974年,2008年重修,坐东南向西北。总面阔22米,总进深40.5米。前半部分为三层钢混结构楼房,内设展览室,展览室展出苏区革命文物200多件;后半部分是能容纳600人的会场,钢混浇注八个金字架顶,硬山顶,灰瓦,砖墙,水泥地板。纪念堂是纪念革命烈士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地方。2009年3月,被紫金县委、县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11月,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6月,被广东省委宣传部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战壕遗址位于苏区镇炮子村委办公楼后山上。1928~1930年,紫金县农民自卫军和红军为了抵御国民党-部队、地主民团的“围剿”而修建,农民自卫军和红军曾在这里与国民党-部队、地主民团展开激烈的战斗。壕址东西走向,长30多米,宽1.5米,深0.5至1米不等。2008年4月,被紫金县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月,被紫金县委、县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11月,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6月,被广东省委宣传部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军号兵训练所旧址位于苏区镇炮子村老寨岗。训练所成立于1929年8月,负责人是麦胜标同志(原红二师司号官),第一期训练班有学员7人,训练时间为2个多月,结业后分配到各连队当司号员,同年底,训练所迁至海丰开办第二期。训练所是一座民房,始建于清代,2011年重建,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2009年3月,被紫金县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11月,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6月,被广东省宣传部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钟镇鲁墓 位于紫金县苏区镇小北村枫树坪。为明代将军墓,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墓为灰沙夯筑,有墓穴、坟框、坟堂、祭坛和墓碑。碑高0.60米、宽0.43米,阴刻墓主人姓名和官职。清代重修,保存尚好。钟镇鲁,字天升,永安(今紫金)县人。明嘉靖年间,在南澳岛开打铁铺。“海倭侵岛”时,钟镇鲁因勇退海倭有功,被委任守备之职,官广东总兵官兼水陆挂印左都督。年老致仕,卒葬于此。1987年紫金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四十九团团部旧址位于苏区镇炮子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文物本体外缘向南延伸5米,向北延伸1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向南延伸15米,向北延伸3米。
苏区镇和兴楼位于紫金县苏区镇小北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苏区镇和兴楼为第四批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