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家族墓群(包括:光禄大夫方伯猷夫妇合墓)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上渡镇河口村河口屯祖禁岭简介:方氏家族墓群位于上渡镇河口村河口屯祖禁岭。墓群由16座墓葬组成,其中14座墓葬呈南北走向排列,墓向为坐西向东。其余2座在墓群西面30米外,墓群北面三座墓堆较大,其中一座有墓碑,刻有“皇明诰赠夫人品衔方--公二配党氏老孺人之墓”。党氏墓据石碑记载于道光年间重修。整个墓群于2009年2月再次重修。坟茔、墓圈、拜台为水泥盖面。墓群南北长96.8米,东西宽19.5米,占地约2000平方米。方--,字昭,湖广(湖南、湖北)武昌府江夏县(今武昌县)人,其先祖食邑河南开封,为平南方氏族之始祖。约生于元至正六年(1346年),父讳克俭,母
韦邦相墓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上渡镇上石村石马屯西南面50米岭坡上简介:该墓位于平南县上渡镇上石村石马屯西南面50米处的岭坡上,为明嘉靖修正庶尹韦邦相墓,馒头形墓坐西北向东南,乾隆版《平南县志》命名为“邦相山”。墓外形为三合土结构,有坟珠、墓圈、拜台、神道、后土、墓碑,碑文尚可见;墓门外有神道,神道两旁各残存有石马(缺头)、石羊各一对(石底座),基本保存明朝的官阶墓葬特征。韦邦相后裔于2004年对墓进行了维修。现墓地呈长方形,长72.9米,宽15米,面积1093.5平方米。韦邦相墓是我县现存少有的明代规模宏大的古墓葬,墓主人身份清楚,族系源远,墓葬时间明确,基本保持原貌,对研究我县地方史、明代墓葬规制等提供实物依据。
新埠赞绪公祠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上渡镇雅埠村新埠屯村中简介:郑氏赞绪公祠位于上渡镇雅埠村新埠屯,重建于清光绪3年﹙1878年﹚,由郑氏世守公后裔五房头的子弟出资修建,祠堂坐西北向东南,平面呈长方形,三进三开间,砖木结构,硬山顶,面宽10.8米,纵深34.2米,面积约369平方米。前座外墙上彩绘花鸟壁画,雕花压檐板,小青瓦盖面,明间抬梁式梁架,内墙上有花鸟壁画,堆塑花鸟和多宝架脊饰。中座明间抬梁式梁架,正脊堆塑花鸟和多宝架脊饰,内墙顶绘卷草花纹带。中座左右山墙,墨书“族规”、“劝学警句”。后座明间抬梁式梁架,原是供奉郑氏祖宗神位。该祠堂具有清代岭南地区建筑风格,为研究当地郑氏家族史提供了实物资料。2012年7月3日县
绿水灵渊古泉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上渡乡下石村龙潭屯东南面。简介:绿水灵渊古泉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上渡镇下石村龙潭屯,距县城15公里。为一处明代起有记载的古泉,绿水灵渊古泉有公潭母潭之分,潭宽约40米,长约100米;母潭有二泉眼,泉眼泉水冒起水面高约30厘米。大者宽2米,小者宽1米;公潭有小泉眼7个。母潭深,公潭浅,母潭深约40米。泉北面100米处的山坡上有绿水庙,明万历建,绿水灵渊古泉保护完好。-建了2个抽水机站抽水灌田,长吸不竭。绿水潭之外与渌水潭相连的还有大腰塘,其水面宽与绿水潭差不多。绿水灵渊古泉对研究我县古泉提供实物依据。
郭县古城址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上渡镇河口村院郭屯北面浔江岸边简介:郭县古城址位于平南县上渡镇院郭屯浔江岸边,河口河绕其右。面积约100000平方米,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100米。城址是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有唐代特征的遗物,在该古城址范围,不论浔江岸断层、村边和旱地,到处是瓦砾。在这里采集到的遗物除五铢钱外,还有莲花瓦铛、布纹大瓦和实心碗足彩釉破碗等。2006年由区考古所熊昭明同志为配合长洲电站工程对城址局部进行了考古挖掘,出土了唐代的不少遗物。1989年7月20日县人民政府(平政发[89]136号)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乙岭抗日阵亡官兵墓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上渡镇下渡村大乙岭南面半坡岭上简介:抗日阵亡官兵墓,位于上渡镇下渡村大乙岭坡地上,建于1946年,坐北向南,墓冢呈弧面三角形,上有一墓顶珠,墓门用青砖砌筑,中嵌墓碑,其余抹灰砂浆,碑两旁灰塑楷书对联一副,拜台梯形,青砖拦边,墓长8.6米,宽5.6米,面积为47.6平方米。1946年,下渡乡人李渭清集资,由刘福祥收拾国军遗骸,得十大缸,合葬于大乙岭之南,并立碑记其事。大乙岭抗日阵亡官兵义塜,对研究我县抗日战争时期,志士英勇杀敌史迹,提供宝贵的实物资料。1944年9月27日夜,日军200人左右,经六陈、义生塘、峙冲直到大乙岭,策应从太平下来的日军进犯丹竹机场。29日凌晨3时,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