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碌镇,隶属昌江黎族自治县,地处昌江黎族自治县东部,东与白沙黎族自治县金波乡接壤,南接七叉镇,西与叉河镇交界,北和白沙黎族自治县邦溪镇相邻,是典型的黎族乡镇,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海南西部工农业重镇。全镇辖区面积291.41平方千米,土地总面积22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48万亩,林地27.6万亩(10万亩商品林,4万亩省级公益林,13.6万亩国家级公益林),建设用地9.7万亩。全镇下辖12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108个村民小组)、9个社区、1个居。辖区总人口12.7万多人,其中农村人口4600户21969人,社区(居)人口37899户10.5万多人。
截至2020年6月,石碌镇辖10个社区、12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108个村民小组),1个居。镇人民政府驻石碌镇人民北路260号。
位置境域 石碌镇地处昌江黎族自治县东部,东与白沙黎族自治县金波乡接壤,南接七叉镇,西与叉河镇交界,北和白沙黎族自治县邦溪镇相邻。镇人民政府驻地距海口市210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6.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7.3千米,总面积291.41平方千米(43.8万亩)。
地形地貌 以低山丘陵为主。
植被类型主要为为低山雨林和次生林,群体外貌基本终年长绿,木质巨藤、茎花、附生植物及棕榈科,姜科等林下植物雨林特征明显,群落组成成分以热带山地长绿阔叶林为主。
气候条件 石碌镇属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地肥沃,光照和水分充足。
经济作物 主要以水稻、香蕉、橡胶、甘蔗、芒果、龙眼、荔枝等热带农作物种植及生猪、山鸡、山猪、蜂蜜和牛羊等养殖为主。
自然资源。
水资源共有河湖沟溪流46条,其中省级河流2条、县级河流5条、镇级河流3条、村级河流36条,总长度约220.241公里;4中小型水库为石碌水库、尼下水库、山竹沟水库、鹅毛岭水库,面积约4.5万方。河石碌河,全长60千米,在昌江境内近30千米;镇级河道有东海河、鸡心河、保梅河3条,总长65千米。石碌水库(大2型),面积9880万平方米;山竹沟水库(小1型),面积980万平方米;鹅毛岭水库(小1型),面积392平方米;尼下水库(小2型),面积95万平方米。
土地资源 耕地6.48万亩,林地27.6万亩(10万亩商品林,4万亩省级公益林,13.6万亩国家级公益林),建设用地9.7万亩。
矿产资源 石碌境内铁矿石和石灰岩丰富,素有“钢铁之城”和“水泥之都”之称。拥有铁、铜、石灰岩、金、钴等20多种矿藏,其中石碌铁矿是亚洲第一富铁矿,独特的大型露天采场、悠久的采矿历史为我县工业旅游发展孕育了条件。
生物资源境内有保梅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海拔782米。有海南特有楦物种122种,珍稀保护陆栖脊椎动物63种,植物资源具有丰富性和典型性,是海南山鹧鸪、穿山甲的栖息地,也是海南坡鹿的一个重要野放地。
人口
2024年,辖区总人口12.7万多人,其中农村人口4600户21969人,社区(居)人口37899户10.5万多人。
经济
全镇建档立卡脱贫户1018户,4611人。其中脱贫监测户13户51人,相对稳定脱贫户682户3085人,稳定脱贫户323户1475人。累计纳入监测户207户837人,未解除风险监测对象85户336人。
2023年,全镇12个行政村,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27.36万元,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集体1个,占8.3%;年收入50万-30万元的村集体2个,占16%;年收入30万-10万元的村集体8个,占66%。发展模式主要以企业合作、土地出租、入股分红为主。
交通
有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各1条,临近G98高速公路太坡出口。省道县道5条,有县汽车站各1处,公交线路5条。全镇乡村公路共有114条,总长为:162.489 公里,其中乡道:18条,里程为: 55.788 公里,养护率100%;村道:96条,里程为:106.701 公里,养护率100%;美丽乡村公路有4条,路面整洁,路肩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