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莲池区位于主城区东北部,2015年5月由原南、北市区合并而成,因辖区有元代汝南王张柔开凿的古莲花池、以及位于其中、被毛主席誉为“清末全国书院之冠”的莲池书院而得名。辖区总面积177.6平方千米,人口91.3万,辖2镇5乡10街道、119个村、144个社区以及省级园区——莲池高新区(保定经济开发区),2021年入选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3年入选赛迪创新百强区。主要有6个特点:
1.区位优越。莲池区地处京雄保一体化核心区,区内有京广铁路、京石高铁、客运中心三个车站,京港澳高速、沧榆高速四个出入口,以及正在推进的高铁东站扩建、雄忻高铁、保新路拓宽,形成了京津雄保1小时交通圈、半小时通勤圈。
2.底蕴深厚。莲池区是保定府的发祥之地,3.94平方千米的保定古城保护区全部在莲池区,共有36处文物保护单位和9处重点保护民居,莲池书院、保定军校和直隶总督署“一文一武一衙署”闻名天下。
3.创新强劲。区内驻有河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农大等11所高校,在校大学生19.6万。截至2024年底,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7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18家;拥有各类创新平台196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43家。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连续7年位列全省A类先进序列,2024年综合排名跃居全省第一。
4.平台有力。莲池高新区紧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定位,全面拉开“一体两翼、一区三园”联动发展布局。“一体”为以59.4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为主体;“两翼”为北部智能科技与南部汽车制造协同发展的两大产业基地;“三园”即重点打造长城园、深圳园、数据湾三大特色园区,形成差异化发展、协同化创新的产业生态。2024年,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168.25亿元,同比增长5.46%;营业收入1782.18亿元,同比增长15.2%;税收57.79亿元,同比增长15.57%;进出口总额67.5亿美元,同比增长22.82%。
5.产业鲜明。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结合莲池区产业基础,精准确定了汽车制造、信息智能和生物医药健康“2+1”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方向。围绕做大主导产业,2023年谋划实施产业项目78个、总投资537亿元;实施省市重点项目39个、总投资340亿元。
6.城市向美。结合主城区总体规划,确定了东部创新之城、南部汽车之城、北部宜居之城、中部文化古城“四组团、差异化、联动发展”格局;强力推动了47个城中村改造、347个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路网、环城大水系、中国古动物馆、国际医疗基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了东湖文化中心、爱情广场、昆仑·万博广场等一批城市新地标。
202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0亿元,同比增速6.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5.3亿元,同比增长2.4%;规上工业增加值200.7亿元,同比增长7.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2.8亿元,同比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98.9亿元,同比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50708元,同比增长3.8%。
区划详情
截至2024年,莲池区下辖10个街道、2个镇、5个乡和1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平里街道、五四路街道、西关街道、中华路街道、东关街道、联盟街道、红星街道、裕华街道、永华街道、南关街道、百楼镇、焦庄镇、韩庄乡、东金庄乡、杨庄乡、南大园乡、五尧乡和莲池高新区(保定经济开发区)。区政府驻五四路街道七一中路789号。
位置境域
莲池区位于保定市主城区东城,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8°25′~38°56′,东经115°22′~115°34′之间。北与徐水区毗邻,东、南与清苑区接壤,西与竞秀区、满城区相连。辖区总面积177.6平方千米(2018年)。
地形地貌
莲池区位于漕河冲积洪积平原上,区域内地表较为平坦,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14~18米之间。区域内土质主要由粘质砂土和砂质土壤构成。
气候
莲池区气候属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春季冷暖多变,干旱多风;夏季炎热潮湿,雨量集中;秋季风和日丽,凉爽少雨;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
水文
莲池区辖区内共有5条河流,分别为黄花沟(11.1公里),护城河(含一亩泉部分,6.2公里),府河(含百草沟部分,11.07公里),南环堤河(10.3公里),金线河(4.2公里),域内长度约42.87公里,流经我区5个乡、2镇、10街道,81个村(社区)。
植物资源
莲池区原生乔木物种主要有旱柳、杨树、榆树、臭椿、国槐等;草本植物有白羊草、荆条、小针茅、苔草、芦苇、香蒲、黄背草、天南星等。
动物资源
莲池区鸟类是常见的陆栖动物类群,主要有麻雀、柳莺、家燕、灰喜鹊、喜鹊、斑啄木鸟、野鸡等。
人口
截至2020年11月1日,第七次人口普查莲池区管辖范围常住总人口913541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675123人相比,增加238418人。其中,男性人口为450657人,占49.33%;女性人口为462884人,占50.67%;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97.36,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下降0.44。有39个民族,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
经济
综述
202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0亿元,同比增速6.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5.3亿元,同比增长2.4%;规上工业增加值200.7亿元,同比增长7.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2.8亿元,同比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98.9亿元,同比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50708元,同比增长3.8%。
交通运输
莲池区北距北京140千米,东距天津145千米,南距石家庄120千米,拥有京广铁路保定火车站、京石高铁保定东站、保定市汽车客运中心站,京港澳高速公路、保沧高速公路保定出入口全部坐落辖区。
公路
莲池区有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区境。
铁路
莲池区有京广铁路、京广高速铁路过境。
教育事业
2024年,区内驻有河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农大等11所高校,在校大学生20万。全区共有中小学、幼儿园211所,其中幼儿园147所,小学46所,初中18所,九年一贯制5所,职业高中1所。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园)学生114350人,其中幼儿园28325人,小学59781人,初中24013人,职业高中2231人。
科学技术
截至2024年,莲池区共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81个,其中国家级平台7个,省部级74个;全区有159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有107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5家,众创空间49家。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连续6年获评A类县。
文化事业
围绕保定打造东亚文化之都,推动戏曲艺术大众化,改造提升曹锟戏楼、淮军公所,扎实开展“戏曲文化进校园”,打造河北小学等4所示范基地,点亮“北方戏窝子”;扎实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寻访、挖掘、整理非遗项目104项;围绕拓展公共文化空间,2023年新建、改扩建书院6座、博物馆5座,“博物馆之城”“书院之城”成效斐然,区文化馆获评国家一级文化馆;东新文创园成功创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围绕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成立区文联,组建文艺家协会9个、名家工作室36个,组织开展群众性文艺演出1200余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推动“双争”活动走深走实,成立“青莲”志愿服务分队,精心打造了“青春力量”“莲漪宣讲”“莲池杏林”等志愿服务品牌,全区志愿服务组织300余个,实名注册志愿者超11.6万人,2023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400余场。崔敬辉入选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贾茗楚被评为河北省“新时代好少年”。
体育事业
构建区、乡(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7平方米,公共体育场馆满足“四个一”,建成了体育公园4个、体育元素口袋公园130个、健身步道45条、街边球场35个、三大球场地429个,每年新增健身路径20处,15分钟健身圈初步形成。
医疗卫生
截至2024年,莲池区医疗卫生机构总数784个。其中:医院6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11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0个,其他卫生机构3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共8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73个),门诊部81个,诊所、卫生所和医务室384个,村卫生室156个。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卫生监督机构2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个,妇幼保健机构3个,采供血机构1个。
其他卫生机构:临床检验中心(所、站)1个,统计信息中心1个,其他机构1个。
基础设施
路网建设方面,莲池区2021年以来先后打通断头路16条,改造背街小巷210条,建设城市快速路2条(南二环、东二环),新建城改配套道路81条。老旧小区改造方面,2018年至2023年底,先后改造老旧小区568个,2391栋楼,受益居民102201户,改造面积805.63万平米,共资金投入约16亿元。城市管理新颜值方面,截至2024年8月2日,累计开展121周“周观摩”行动,累计拆除违法建设260.6万平米,建立并施划便民停车位5160处等。
社会保障
2024年,莲池区城镇新增就业完成16865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709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071人。
莲池区共有19家养老机构,共有床位3178张,收住老人数1710人,养老机构工作人员数461人,19家养老机构均为省级星级养老服务单位(三星级养老机构3家,二星级养老机构9家,一星级养老机构7家)。
文物古迹
莲池区辖区共有36处文物保护单位(国保10处、省保3处、市保23处),包括被誉为“中国十大名园”之一的古莲花池、“半部清史写照”的直隶总督署、“将军的摇篮”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同时有莲池书院文化、衙署文化、红色文化,大慈阁、守真祠堂、淮军公所、清河道署、清真西寺、育德中学旧址、直隶审判厅等古迹。
非物质文化遗产
莲池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116项,其中省级项目名录3项、市级名录31项、区级名录82项。莲池区有省、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102名,其中市级非遗传承人30人,省级非遗传承人1人。
区内有保定老调、宣纸烙画、铁球刻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定老调是一个地方戏曲剧种,又称“老调梆子”,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初具戏曲雏形,2008年,保定老调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6月6日,直隶官府菜正式获得河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这也是中国第一个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的餐饮项目。驴肉火烧、白肉罩火烧、吊炉烧饼、保定三宝(王铁匠铁球,保定面酱,保定春不老)等特产驰名中外。
特产美食
莲池区有驴肉火烧、白肉罩火烧、吊炉烧饼、保定三宝(王铁匠铁球,保定面酱,保定春不老)以及与天津“狗不理”包子齐名的白运章包子、马家老鸡铺卤煮鸡、牛肉罩饼、稻香村糕点等特产美食。
著名人物
莲池区历史上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曹锟、商震均在此主政生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