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窝寺石窟位于井陉县城微水西南25公里、天长古城西10公里的小龙窝村西0.5公里处石崖上。石窟前临燕晋古驿道,今307国道由石窟西南绕过。石窟东北为石太高速公路。龙窝寺石窟为石家庄市境内现存十余处石窟之一,由于其独特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佛像雕刻以及石壁上诸多古人题刻,故在1993年被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窝寺建造年代已不可考。清雍正《井陉县志》中有“龙窝,在县西南二十里。石壁峭立,古柏崖生;梵宇楼台,颇为可观。传神龙断路,货郎仗剑斩之。至隆庆间,大雨冲出枯骨一窖,约数百斤许。”龙窝寺及其西大龙窝村、其东小龙窝村皆由此而得名。原龙窝寺规模较大,寺前西南、东北两端各建有楼阁一,阁下即为燕晋往来大道。而寺建于两阁间古道西临石崖处。旧
位于井陉县西南、娘子关东约30公里处,有“簸箕城”之称。位于井陉县西南、娘子关东约30公里处。东、南、西三面临绵河,北依土山,有“簸箕城”之称。唐代设天长镇,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移井陉县治于此。明初,据载县城周三里二十步,高三文五。明嘉靖九年(1530年)南城被河水冲坏,后以石砌南城。隆庆六年(1572年)大雨,雉堞崩毁,改砌石城,并在南门处设瓮城。后多次维修。现除城楼外,保存尚完整。有文庙、城隍庙、显圣寺、皆山书院等。东门外有清筑东关大桥跨于绵河。东南角外突出一段,有一门,称“小南门”,乃为防备湍急水流而设。现旧城南城墙保存比较完整,南城墙及瓮城城墙全长5203米,南部石砌城墙高度大部分为7~9米,垛墙高14~15米,
井陉旧城遗址位于井陉县西南、娘子关东约30公里处。东、南、西三面临绵河,北依土山,有“簸箕城”之称。唐代设天长镇,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移井陉县治于此。明初,据载县城周三里二十步,高三文五。明嘉靖九年(1530年)南城被河水冲坏,后以石砌南城。隆庆六年(1572年)大雨,雉堞崩毁,改砌石城,并在南门处设瓮城。后多次维修。现除城楼外,保存尚完整。有文庙、城隍庙、显圣寺、皆山书院等。东门外有清筑东关大桥跨于绵河。东南角外突出一段,有一门,称“小南门”,乃为防备湍急水流而设。
介绍 唐宋古城位于井陉中部的天长镇。唐代称天长军城,五代后晋至宋代称天威军,自金代至1958年为井陉县城。明代嘉靖年间修筑的石城墙保存基本完好,长约2000米,城内东、西、南门及小南门,明清季文庙、城隍庙及明右副御史、大同巡抚霍鹏故居等建筑,至今保存尚好。河北石家庄
井陉文庙大殿位于井陉县天长镇井陉二中院内,为清古建筑。现存宗圣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天长镇依山傍水,地势险要,曾为井陉县治所在。井陉文庙因地势而建,有高低错落之景,不同于平原所见。1993年7月15日,井陉文庙大殿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唐家垴古墓群为唐、五代、宋、金代古墓葬,位于石家庄市井陉县天长镇东关村。 唐家垴古墓群为河北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井陉城隍庙位于井陉县天长镇,为明、清古建筑。1993年7月15日,井陉城隍庙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石家庄市井陉县天长镇城内南关街6号【服务人口】1120万人(全市常住人口)【联系电话】15032093366【设施情况】井陉窑文化博物馆总建筑面积800余平方米,为明晋王府右相、官秩正二品李鸣世的客厅院,是以展示井陉窑陶瓷文化为主的专题博物馆。博物馆是一处以砖木结构为主体建成的四合院,正房面阔18米、进深9米,为博物馆展示大厅;东西厢房为工作人员的创意办公室和游客休息室;临街倒坐的四间大瓦房为制瓷作坊。【人员情况】工作人员6人。【馆藏情况】井陉窑文化博物馆现有藏品总数为380(件/套)。【特色陈列】井陉窑文化博物馆集井陉窑陶瓷文物藏品优势,结合这一古老窑口的独特烧制工艺及深厚的历史文脉,推出基本陈列体系,共两个常设陈列:《太
【地址】石家庄市井陉县天长镇城内村大小巷子6号【联系电话】0311-82338939【设施情况】井陉良丰陶瓷博物馆位于天长镇城内村,皆山书院前院、高院为其场馆,建筑面积400平方米【馆藏情况】陉良丰陶瓷博物馆藏品总数为345件/套,藏品以晚清为起点,介绍井陉窑各个时期陶瓷的发展。【特色陈列】“苍岩山风光盘”展,是1991年在苍岩山举行首届跳伞表演的纪念品。“绵右渠纪念杯”展,太行第一渠美称的井陉县绵右渠是1958年全国最大的民办水利工程。
井陉日伪驻军旧址,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天长镇城内村、曹泉村、乏驴岭村。2018年2月14日,井陉日伪驻军旧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通济桥位于井陉县天长镇石桥头村,为宋代古建筑。此桥距离唐宋古城天长镇不足2公里,横跨于七里涧上,为河北省屈指可数的宋前古石桥之一。石桥建筑技术与赵州大石桥相仿,为单拱敞肩石桥,桥长24.30米,桥面宽5.30米,桥面由青石板铺设,跨径10米,矢高3米。石匠张安建桥时,“用心之至,斫砧斗版,灰璺拴铁,雕镂禽兽,曲尽飞走之状”,虽已历经900余年,大拱券和肩拱券上方所雕吸水兽,两侧拱券石上狮子、麒麟、天马、大象等瑞兽浮雕,依然完好且生动精美,观者无不赞叹,叹其为其它石桥所不可比拟。2001年2月7日,井陉通济桥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