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师口村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磨市镇中部,村庄版图面积5.72平方公里,辖2个村民小组,479户1662人,耕地面积1134亩,林地4838亩。222县道自西向东穿越全境。现有村组干部7人,正式党员95人,村民代表27人。我村曾是贫困村,曾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1户423人。精准扶贫期间帮扶单位为省委直属机关工委,于2019年整村出列,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现帮扶单位为省委统战部。
近几年,我村始终坚持“党建是魂,产业是根”工作理念,围绕“融入服务大集镇,打造休闲观光园”定位,发展壮大特色精品产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初步形成了“村级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壮大、群众增收致富”的发展格局。
一、强化党建引领
救师口村党支部积极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3455”党建工作思路,深入落实“四双”要求,大力实施兴村富民龙头工程、支部书记“头雁”工程、“一亮三创”先锋工程、乡风文明文化工程和“党建+”工程,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三在”工程落地生根。一是通过“双建”(依托救师口、马鞍山、多宝寺三个村建立“果药”产业党支部,筹建镇“果药”协会)提升党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二是落实“双包”(省委直属机关工委包村、干部包户)凝聚脱贫攻坚合力;三是强化“双带”(“海博”等龙头企业带动、能人大户带动)提升了带富致富能力;四是通过“双促”(促作风转变、促农民增收)进一步提升了工作质效,为后续“海博”公司助力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党支部通过组织召开“家庭会、群众会、代表会”,“讲政策、讲发展、讲帮扶”,赢得了基地周边群众的理解和广泛支持,切实做到让党员干部生活在群众中,让群众生活在集体中,让基层阵地筑牢在百姓心中。
二、培育特色产业
扶贫攻坚战中,省直机关工委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智囊”和“桥梁”作用,主动谋划,助推该村融入长阳道地中药材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帮助救师口村发展“精品药园”、“精品种业”、“精品果园”三个特色精品产业,为村民长期稳定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9年引进市场主体—宜昌海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组建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带动村内118户群众参与药材种植、土地租赁和劳务用工(其中贫困户49户)。2017年来共发放产业发展“以奖代补”资金22.6万元、发放租金和务工费近70万元。
2020年初,我村以中药材、四季水果为主的200亩“休闲观光园”落地建成,其中药材园113亩,含瓜蒌园、金银花、白芨(套种百部)等,带动邻村马鞍山村发展药材70亩;果园87亩,含葡萄园、桃园、蓝莓园、平架梨(套种百部)等,并配套500立方米蓄水池和水肥一体化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