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县玉堍村,位于县城西北十公里处风景秀丽的黄姑山脚下,自然环境优美,村前有小溪长流,村后有群山环绕。翠竹摇曳,泉水叮咚,民风纯朴,家乐人和。玉堍村建村历史悠久,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据阳新县志和玉堍村李氏族谱记载,该村自宋元时期,便有先人居住。至明清两代,该村更是人丁兴旺,香火鼎盛。玉堍村后的黄姑山上,清代所建的西山寺,暮鼓晨钟,经声朗朗;百佛山上,明代所建的百佛庙,百尊铁佛、栩栩如生;崖头堡上,宝下古洞,洞中套洞,蝙蝠成群,凉风习习,幽深难测,至今,没有一人能够走到洞底;更有那沈家岭上的古樟,高约十余米,树冠如盖,围宽5米,需3人合抱,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玉堍村前,本有明代古桥一座,可惜山洪冲击,至今只有桥墩两座残存;村中有明
陈献甲墓,又名献甲花坟,位于浮屠镇西南5公里的献甲村。墓地为蛇形山丘,花坟座落在“蛇”嘴,乡人称之为风水宝地,名曰“王侯(蛇)吐信”。该墓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建筑面积200㎡,由牌坊、前室、祭坛、墓室、墓碑、护栏等部分组成。均以青石为材料,雕有“双凤朝阳”、“犀牛望月”、“鹿鹤同春”、“鱼跃龙门”等等鸟兽虫鱼。工艺精湛,形象逼真,堪称艺术珍品。石碑坊高7米,三门,宽约15米,宏伟壮观。墓主陈献甲,为当时富甲一方这商人,急公好义,乐善好施,享誉鄂东南。其祖陈任远于明朝正德年间输谷2万余担赈灾,受到明武宗正德皇帝嘉奖,赐金匾一块,“旌表义民陈任远之一门”。此匾尚存。该墓以其历史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蘅石故居及李氏祠堂位于阳新县浮屠镇玉堍村,清代。李蘅石是清光绪年间人,曾任新疆按察使。故居由大门正厅、过堂、祖堂及厢房等构成,建筑面积1360平方米,正门青石雕刻“光禄大夫”四字,屋顶重檐迭嵴,翼角飞举,屋檐下彩绘忠孝故事、神话传说等图案;李氏宗祠,由戏台、看台、正厅、过堂、祖宗殿及厢房等组成,建筑面积1680平方米。宗祠封火山堵呈龙形,大梁依木材自然形态加工,柱础作宝瓶状,雕刻精美。(第四批)
李山下村,古称“天堂山下李”,位于阳新县天堂山下。建村400多年,民风淳朴,耕读传家,文化底蕴丰厚。民居建筑独具民族特色,特别是李应明知府官邸,远近闻名,在文化部门的重视下,于2014年重修。
山下大夫第位于阳新县浮屠镇山下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为第三批黄石市文物保护单位。
阳新石氏宗祠位于阳新县浮屠镇十八折村,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为第三批黄石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