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纵棹园位于宝应县城中心叶挺路和安宜路的交汇处,占地68亩,三面环水,典雅清秀,别具一格。清潘耒《纵棹园记》曰:“水之潴者因以为陂,流者因以为渠,平者为潭,曲者为涧,激而奔者为泉,淳而演迤者为塘、为沼。”纵者,即泛也;棹者,即舟楫也,是文人墨客临波泛舟、修身养性的最佳去处。清康熙年间,翰林院侍读乔莱因不满仕途污浊,罢官归里后修建了私家园林,取名纵棹园,用以潜心读书,吟诗作画。清代中期,其后人曾捐赠建画川书院。清末民初改为安宜学堂、民众教育馆,后被日军盘踞,园林遭到毁坏。解放后,园林由当地政府修葺一新,颇具规模,定名为宝应县人民公园,直至1982年恢复原名——纵棹园。纵棹园大门上方悬挂着“纵棹园”匾额,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
宝应学宫位于宝应县安宜镇小新桥25号。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明、清均重建。大成殿于1992年重修。主要建筑有迎秀门、状元桥、泮池、棂星门、戟门、大成殿、明伦堂、磊英堂、文昌祠、尊经阁、鼎甲坊等,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宝应县城的孔庙、大成殿,历经宋、元、明、清四代,曾两度毁于战乱,后经重建、增建,直至清代中叶巳成为一组完整的、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其范围东抵朱家巷,西至县南街,南临迎秀门,北止学墩巷,占地共约五十多亩。其周围城河环绕,石桥临空,南频秀水,北倚“高峰”。当时的迎秀门、状元桥、泮池(即孔子的砚台池,后又称做养鱼池)、棂星门、鼎甲坊、戟门、大成殿、明伦堂、磊英堂、文昌祠、尊经阁、天魁亭等建筑,依次排列中在轴线上。东为副学署,西为
扬州周恩来少年读书处1997年,周恩来少年读书处被命名为首批扬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8年3月5日,在周总理百年诞辰之际正式对外开放。2002年底,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周恩来少年读书处位于宝应县城水巷口3号,原为周恩来外祖父陈沅的身世宅第。整个建筑为明清风格,占地7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共有房屋十八间。读书处大门朝北,北楼古朴庄重,门楣上方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亲笔题写的“周恩来少年读书处”横匾。从正门向前是一和要青砖铺就的甬道,甬道的尽头是照壁,左右两侧是两个四合院。东院为当年生活起居区,有砖木结构房屋七间,一道回廊将上下堂屋和南边小院连为一体。庭院中间一株腊梅和一盆碧荷清香扑鼻,生机盎然
同松药店宝应同松药店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安宜镇学墩社区南大街54号,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春,取同心同德,松柏常青之意。1965年,药房后面增筑了药材加工间。现存店铺和药材加工间共三栎房屋,占地面积450平方米,建筑面积247平方米。药店店铺坐西朝东,前后两进,均为上下两层楼房,中有过廊相连。第一进面阔四间,进深七檩,硬山顶,屋面小瓦,室内梁架稳固,一楼铺闼门已改成玻璃门,室内装修;二楼雕花格扇门窗保存完整,门外梁架雀替木雕精美,室内木地板等完好。第二进面阔四间,进深五檩,硬山顶,屋面小瓦,梁架完整,室内木地板、木楼梯等保存完好,惜一楼也已装修,后山墙南端有福祠痕迹。药材加工间坐北朝南,上下两层,面阔六间,进深七檩,室内
刘堡减水闸位于扬州市宝应县安宜镇南郊运河东岸。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后历经修缮,于清乾隆年间淤塞废弃。经过考古部门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闸体由地丁、铺底石、闸墙、摆手四部分组成,水闸东西长14.24米,南北净宽3.44米,平面呈“】【”字形。北闸墙保存基本完整,南闸墙仅存4米余。西侧摆手及堤坝保存较好,其中西北摆手长约15米,西南摆手现存长约30米。铺地石两层,南侧已毁。石闸下方由地丁顶托,地丁呈排桩形式,排列紧密,木质依然有韧性。石闸顶部有部分砖工,对水闸起到整合作用。石工与砖工均以石灰和糯米浆粘合而成。刘堡减水闸遗址的堤坝、水闸保存基本完好,可以清晰地看到木桩基础、堤闸石工以及水闸设计与两侧水位的关系,是研究明清时期淮扬
朱氏家祠位于宝应县安宜镇小石头街8号,是清代宝应籍湖北布政使朱士达家祠,建于清道光年间。朱氏家祠原名朱方伯公祠,为宝应一门三进士之一的朱士达一支的家祠,因朱士达于湖北等地任布政使,故称方伯,家祠依明清布政使称呼惯例,称朱方伯公祠。朱士达(?-1854年),江苏扬州府宝应县(今江苏省宝应县)人,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登进士,署黟县知县、南凌知县、霍山知县,授怀宁知县。后升任寿州知州、凤颍捕盗同知。道光九年,任凤阳府知府。后署庐凤道。道光十三年,署徽宁池太广道、授广西左江道。道光十六年,授云南迤东道。道光二十年,任四川按察使、陕西按察使。道光二十二年,任湖北布政使。太平天国崇阳战后不久退隐,七十九岁卒于家
圆通禅寺位于宝应县安宜镇水门桥46号。保护范围:北起第四进建筑后墙,南至大门;西起建筑西山墙,东至第三进向东35米。控制地带:北起第四进后墙,南至城市河;西起西墙以西50米巷道,东至东墙以东35米巷道。
抗倭战场旧址位于宝应县安宜镇小南门外运河东堤。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宋泾河遗址位于宝应县安宜镇老城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宝应御码头遗址位于宝应县安宜镇老西门外运河堤坡南门大码头。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宝应故城遗址位于宝应县安宜镇老城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宝应关帝庙遗址位于宝应县安宜镇北门外大街109号。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平驿站遗址位于宝应县安宜镇北门外大街西。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泰山殿石狮位于宝应县安宜镇纵棹园门口。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刘宝楠故居位于宝应县安宜镇芦家巷28号。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八宝亭遗址位于宝应县安宜镇县南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画川书院遗址位于宝应县安宜镇枞棹园内。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宝应广惠桥位于宝应县安宜镇南门大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仙庙桥位于宝应县安宜镇张仙庙桥。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跃龙关位于宝应县安宜镇南城根路与运河堤连接处。保护范围:跃龙关北闸口至南闸,长4米。控制地带:北起南城根路,南至南闸以外3米。东西以外4-5米。
杜家大院位于安宜镇北门外西灯笼巷内6—6号。保护范围:北起杜家大院后墙,南至杜家大院南墙;西起西墙,东至东墙。控制地带:北起后墙向北3米,南至西灯笼巷;西起百岁坊支巷,东至东墙以外30米。
北宋墓群遗址位于宝应县安宜镇原建筑公司院内。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成肇麟故居位于宝应县安宜镇敬老院内。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宝应汽车站旧址位于宝应县安宜镇学墩社区运河路270号。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迎秀桥址位于宝应县安宜镇学墩社区小南门北侧。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卞家大院位于宝应县安宜镇县南街35号。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宝塔根遗址位于宝应县安宜镇跃龙关12号。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蝴蝶厅位于宝应县安宜镇叶挺路115号。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泰山殿遗址 位于宝应县安宜镇立新巷1~8号。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得宝河遗址位于宝应县安宜镇学墩巷附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孙荫亭故居位于宝应县安宜镇磨子口7号。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运河故道遗址位于宝应县安宜镇西门向北100米。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蒲松龄供职旧址及住所位于宝应县安宜镇原县政府大院。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嘉定桥遗址位于宝应县安宜镇叶挺路。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宝应清真寺位于宝应县安宜镇罗巷口。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清县署位于宝应县安宜镇原县政府大院。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毛家当铺位于宝应县安宜镇保卫巷8号。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朗亭故居位于宝应县安宜镇北门外。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凯泰故居位于宝应县安宜镇朱家巷42—7。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懋竑故居位于宝应县安宜镇姜家巷4—19号。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式丹故居位于宝应县安宜镇学宫西南多智桥19号。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戚家汪遗址位于宝应县安宜镇纵棹园西侧。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宝应一宿庵位于宝应县安宜镇南大码头巷。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朱氏兄弟三进士宅位于宝应县安宜镇朱家巷34号。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