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 : 江苏省 > 徐州市 > 贾汪区 > 江庄镇

贾汪区江庄镇文化旅游景点

[移动版]

竹园桥

竹园桥建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位于贾汪区江庄镇竹园村村南路上,南北横跨村前引龙河。此桥采用了我国古代传统的单孔敞肩石拱桥的建造方法。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在单孔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种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该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行走。此桥全长17 米,宽6.30 米,单拱跨度长13米。该桥至今仍在使用。

路民居

大路民居位于江庄镇保林村,早年曾作为学校使用,后为村民孙开银购得,居住至今。房屋东西长9.50 米,南北宽6.00 米,房檐至地面高2.30 米。房屋整体用石头砌成,房顶为木梁、木椽结构,上铺有巴砖。房顶原覆有黑色小板瓦,后房主修缮房屋时全部更换为现代红瓦。屋内为大通间,无内隔墙,抬头可见木梁、木椽,和铺的巴砖。

东方红大桥

东方红大桥始建于1965年,位于江庄镇杏窝村村北引龙河上,为一座七孔石拱桥,规模较大,气势壮观。桥面连同引桥总长55 米,宽7 米,两侧各有0.70米高的石栏杆,桥北头西侧有石阶通往河面,桥面至水面高5米,七孔相连,单孔跨度5.30米。石桥除部分石栏杆毁损,基本保存完好。

保林李氏宅

保林李氏宅为村民李元伦祖宅。原为四合院布局,坐西朝东,南、北各3 间房屋保存较好;东西各5 间房屋。现仅存北屋与南屋,规格相同,保存较好,门前有三级石阶,两房均东西长10.7 米,南北宽5.5 米,两房之间相距10.6 米,均以山石砌墙,硬山顶。西屋仅剩一片废墟;东屋门房已完全被拆除。宅内还保留有石磨、青石板路。

黑古堆石望柱

黑古堆石望柱位于贾汪区江庄镇黑古堆村后麦田里,望柱八棱形,底部为一块约1平方的石基座,基座与八棱石柱榫卯相连,柱首雕一石猴,作卧伏状。石柱高1米,横截面长3.5米,宽0.30米,石底座长1.30米,宽75 厘米,厚2.5米。望柱一般是古代大型建筑物及桥梁的支撑石栏杆之间的石柱,或古代祭祀的牌、碣、表、标、华表等。望柱有木造和石造。柱身的截面,在宋代多为八角形,且雕饰简单。到了明清时期清,望柱的柱身、柱头的装饰,花样繁多,雕饰繁,截面多为四方形。据此推测黑古堆的石望柱时代应该是宋代。

胡子义烈士墓

胡子义烈士墓占地约十余平方米,为胡子义烈士墓,(仅为一土冢)。墓前石碑上刻记有烈士生平事迹:胡子义(1920-1948),江庄乡黑古堆村人,1943年8月参加革命,同年入党,英勇奋战六年,立下许多战功,被逐步提升为班、排、连、营的领导职务,并任过连营指导员。1948 年4月,在解放河南许昌战斗中光荣牺牲。为缅怀烈士,1999年立碑纪念。

李象离墓

李象离墓上有土冢,墓前立有石碑上刻李二公讳象离字文明及其夫人王氏之墓。石碑立于清宣统(1909)年间,高1.90米,宽0.80 米,厚0.30 米。碑顶覆盖有碑帽,长0.85 米,宽0.80 米,厚0.40 米。墓主人生平不详。

黑古堆遗址

1991年调查发现,黑古堆遗址为一平缓的台地,东西长约200 米,南北宽约100 米,面积约为2 万平方米,高2 米。文化层厚度在1.5米以上,遗址位于苏鲁边界,遗址东部约4000 平方米伸入枣庄境内。地表散布大量商周时期的鬲、豆、盆、罐等陶片及汉代绳纹板瓦残片。

大路墓群

大路墓群位于大路村西一低缓的高地上,2000年因修建京福高速公路时发现。高地高出周围地面2-3米,共有墓葬202座,其中石坑竖穴墓195座,石椁墓6座,砖室墓1座。石坑竖穴墓,墓上均有封土,厚0.3-1米。墓向多为正东西或正南北向。竖穴平面为长方形,长2.0-3.2、宽0.7-2.8、残深0.35-2.7米不等。竖穴内以褐色黏土夯实,葬具直接置于竖穴下,漆棺均已朽,但轮廓痕迹较清楚。部分墓葬底部铺一层青膏泥。随葬品多放置在棺椁的一侧。石椁墓,墓上也有封土,墓向为正南北或正东西向。竖穴平面呈长方形,长2.62-3.1、宽1.52-2.0、残深0.83-3.6米不等。竖穴内以褐色黏土夯实,竖穴底部砌石椁。石椁用青石板扣合,长2.22-2

马安观音庙

马安观音庙始建于清,现仅存寺庙北侧的大殿,建筑东西长10.20 米,南北宽6.30 米,以石砌墙,屋顶铺设黑灰色小板瓦,屋顶及门前走廊部分坍塌,支撑走廊的八棱石柱仍然屹立在门两侧。房内三间相通。寺庙其他建筑毁于文革期间。

江庄遗址

遗址为一高两米的台地,南北长约60 米,东西宽约30 米,文化层厚约3米。地表包含物有夹砂红褐陶、灰陶鬲足、甗、盆、罐等陶器残片。

黑古堆井

黑古堆井为同一时期穿凿,风格一致,口径大小基本相同,深浅不一。均为四块石板砌成方形井口,内以青石圈成,内径1.2-1.4 米。井口长0.95-1.10米,宽0.80-0.95 米,井旁有立石用来架设辘轳,另有简易排水小石渠浇灌田地。据村支部书记讲,这些井至少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了。

吴公墓

吴公墓是村民吴计军家祖坟。墓地三面环山,有墓冢两座,其中一座曾被盗墓分子盗掘,被挖出的吴公墓志现保存在吴计军家中;墓前有半截残碑,残文为:“清奉政大夫吴四公”和“清雍正九年(1731)”;墓旁有倒地的石望柱一根,基座高0.40米,柱身高2米,柱首原雕刻石猴一尊已被盗。根据墓志铭内容初步判断,墓主应为清官宦人家。

江庄粮管所旧址

江庄粮管所隔小路分为南北两个院子,共占地约1 万平方米,早期建筑建于文革期间。北院有1 座矩形粮仓,长37 米,宽11 米;南院有4 座苏式圆仓,直径约是10 米。这些建筑均为石砌墙体,屋顶为红瓦,其他粮仓为新建建筑。

备战桥

备战桥位于保林村南部排水沟上,为双孔石拱桥,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灌浆修建。该桥南北长7.10 米,东西宽6.80米,桥面至河床高2.80 米。桥面西侧护栏南首石柱上刻有“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全民皆兵,保家卫国”的标语。北首石柱上竖刻“备战桥”三字和建桥时间“公元一九六一年八月”。 这是一座从名字到桥型都有着浓厚历史气息的老桥。具有中国传统桥梁的实用、坚固、美观的风格。

擂鼓山寺庙遗址

据村民介绍,擂鼓山寺庙约有200年历史,当地村民称之为“观音寺”,亦称“擂鼓寺”。正殿为三层楼阁,坐南向北,左右辅有其他建筑,寺前建有戏台,规模壮观,香火曾十分旺盛。后被毁。遗址现仅存原寺庙大殿一处土平台,平台东北角可见几块原大殿基石埋于废墟、荒草中,废墟土壤中散落大量碎青砖、瓦片。

凤尾河遗址

凤尾河遗址位于贾汪区江庄镇大路村村西北凤尾河两岸,所在位置属平原地区,遗址南北长在200 米以上,面积约10000 平方米。在文化层中发现汉代板瓦、筒瓦、云纹瓦当及其他器物碎片等,地表散落一些瓦片。

香山墓群

香山墓群位于周埠岭村南香山北麓山脚处的坡地。地面暴露出的墓葬约有7、8 座,均被盗,地表散落有石墓门、门柱、端板等,其它还有零散的墓椁石及墓砖,有的墓石上还有画像。

小房上墓群

小房上墓群面积约1 万平方米,分布着几十座小型汉墓,均为石椁墓,曾出土“五铢”钱币、陶器、汉画像石等。

竹园王氏宅

竹园王氏宅原为村内大户王荣生的住宅。该房为四合院结构,青石砌,黑灰色瓦,坐北朝南,现仅存三间南屋和两间西屋,其他房屋已被拆。南屋东西长7 米,南北宽5 米,西屋相比之下略小。

独山寺遗址

独山寺又名兴隆寺,原寺庙坐北朝南,南北三进院落,院内立有十余块石碑,多为不同时期重修该寺的碑刻。后被毁,现场仅存寺庙遗址。遗址面积约5000平方米,地势较为平坦,地表有大量碎石和残砖,未发现大块地基石,遗址地下情况不明。位于遗址西南20 米处发现一块柱础石,村内亦发现原寺内石碑、石塔残件各一块。碑顶部方首抹角,上部有篆刻“独山寺...”,正文为“重修直隶徐州二乡九×高东村...成化九年壬辰春月莒州...”等内容。

独山墓群

独山墓群山坡上暴露大小墓葬10 余座,上有小型封土,墓室均为竖穴,块石垒砌,长2-4 米,宽1-3 米,暴露的墓葬应已被盗,墓内空无一物,村民曾在墓室盗土中拾到过汉代五铢钱。山顶和山西坡也都有墓葬发现,墓葬风格基本相同,应为同一时期墓葬。

铙钹桥

铙钹桥位于铙钹村南凤尾河上1975年修建。桥下三拱相连,横跨凤尾河面;桥面全长16.5 米,宽5 米;单拱跨度3 米,高2.1 米。全为青石灌浆修建,桥面两侧原有护栏,现已不存。铙钹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有大从山,海拔192米。传说古时候在大成山下有寺庙,名为铙钹寺,寺庙前建村后,取名铙钹村,在该村南凤尾河上修建大桥时便取名为铙钹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