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 : 江苏省 > 常州市 > 金坛区 > 直溪镇

金坛区直溪镇文化旅游景点

[移动版]

金坛望仙桥

望仙桥位于金坛区直溪镇新河村委望仙桥村49号北侧。相传此桥最初建于西晋末年,最早为木桥。东晋时二次建桥,为单孔石拱桥,并起名为“望仙桥”。清乾隆年间三次修桥,桥形与原来相似,规模略有增加。1958年,为提高简渎河的排涝能力,建昌、登冠两乡第四次重建了望仙桥,桥型为三孔石梁平桥,东西两岸用石块驳墩,在河中砌两尊长6.25米,宽0.8米的石墩。为了便于泄洪,河中两尊石墩成南北两头尖形,将原桥上的18块花岗岩-石竖搁在石墩上,桥头用小石头铺平,这就是四建的望仙桥的轮廓。四建平桥东西的跨度为17.80米,正桥长18.40米,桥宽5.02米。河中石墩从河底至桥面的高度为5.59米。此后,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又两次重建了望仙桥。现存的望仙桥已是六

中共苏皖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中共苏皖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位于金坛区直溪镇蔡甲村委西侧,原为革命烈士曹江临的私宅。曹临江,1906年生,1938年参加青抗团,1939年入党,1941年任镇江县军事科科长。1941年秋,被日伪军逮捕后壮烈牺牲。1939年12月15日至19日,中共苏皖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于在其家中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苏皖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宣布成立中共苏皖区委,选举了区委委员与中共七大代表等。这次大会在苏南地区抗日斗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扩大统一战线、夺取抗战全面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原建筑呈晚清民居风格,后年久失修而毁弃。2004年9月,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金坛市人民政府在原址进行了复建。纪念馆采用园林式的设计理念,以青、白两色

(夏王村)石狮(一对)

石狮(一对)位于金坛区直溪镇吕坵村委夏王村东首河东30米,原来为王家祠堂的守门狮。门是进出房屋的必经之处,在中国的古代社会,人们认为门饰是有灵性的,对大门的装饰极为重视。守门石狮的诞生和古人对大门的重视有着不可割舍的内在联系。石狮不仅用于装饰建筑物的门面,也蕴涵着镇守大门,已达到辟邪纳吉的作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明清时期,民间石狮艺术得到空前发展,守门石狮大量出现在建筑的大门前面,极大丰富了明清建筑中门的艺术效果。石狮一般雌雄成对,雄狮位于左边,雌狮位于右边。最初为行走的造型,后来受到佛教石狮风格的影响,从北朝开始出现蹲坐式石狮,并于唐代广泛地出现。唐朝以后,这种蹲坐式石狮对后世石狮的造型产生了深远的

潘家墩兵工厂旧址

潘家墩兵工厂旧址位于江苏省金坛区直溪镇蔡甲大队潘家墩村6号南侧。房屋为砖木间架式结构,原有6间,西面4间因火灾被毁,现仅存东面2间。屋后搭建有两间小屋,与主房相连接,西隔墙采用现代黄砖重新修建。1938年4月28日,新四军部分支队在粟裕的率领下挺进苏南。在新四军的扶持与帮助下,原有的地方抗日武装进行了重组与扩大。由于抗日游击战的持续,武器装备有极大的需求。1941年5月,为扩大战略物资的提供,新四军六师组建了军实科,以便筹建兵工厂,正副科长分别由王新民、李中担任,政治指导员由费介人担任。1941年底至1942年初,在新四军第六师师长谭震林及苏南行政公署的指示下,王新民、程铿率20余人来到建昌圩开办兵工厂。1942年夏,军工厂已达到一

湖滨抗日中学旧址

湖滨抗日中学旧址位于金坛区直溪镇吕坵村委真武院东侧。湖滨中学是抗战时期由抗日民主政府创办的一所培养抗战人才的学校。学校创办于1942年。因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建昌圩成为抗战时期新四军苏南抗日斗争的重要基地(详见中共苏皖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介绍)。学校初定名为“茅东中学”,后顾及“茅东”一词会引起敌人的注意,遂命名为“湖滨中学”。1942年2月,学校正式创办,选址于北天荒湖畔的吕坵真武院前,直属茅东县抗日民主政府领导,全校共有教职员24名,校长为吴均之。1942年秋,日伪军突然包围湖滨中学,搜出了《新民主主义论》等革命书籍。此后,吕坵成为日伪扫荡的重点目标,湖滨中学办学环境日益恶化。为确保学校能正常开展教学活动,茅东县抗日民主政府决定将

真武院万万岁御碑

真武院万万岁御碑立于金坛区直溪镇吕坵村委真武院碑亭内,系明代御碑。真武院,始建年代有二种观点,一种认为出现于东汉末年,一种认为建于宋元,盛于明代,历代屡次重修。文革时被毁坏,2004年重建,有真武大殿,王灵官殿,御碑亭,慈航阁,土地庙等建筑,真武大殿坐东北朝西南,与茅山道院遥相呼应,因此民间有“先朝真武,后上茅山”的说法。碑亭在真武院正殿大门外西南方约30米处,系石料砌成,平面为六边形,每边长约3米,底座高约0.5米,四周为石制栏杆,六角各立有圆形石柱一根,柱上雕有龙纹。亭高4米,亭顶为框架式。万万岁御碑即立于该亭中,该碑为竖立长方形,碑高155厘米,宽60厘米,厚21厘米。底部为长方形石底座,高55厘米,长80厘米,宽38厘米。碑

李德泉民居

李德泉古民居位于金坛区直溪镇直里村委东直里62号住宅西侧10米左右,系清代建筑,原为金坛市老县委书记李德泉的旧居。李德泉,生于1935年,少年时参加了解放军的青训班,投身国家建设,从基层干部做起,先后升任乡党委书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委副书记、书记等职,后因工作出色,调至省级部门工作直至退休。该民居为一般平民的住宅,平面布局较为随意, 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硬山式平房,共两进。南面正中建有门楼,门楼内外两侧都装饰有精美图案的砖雕,大门内侧上方嵌有四块雕有文字的青砖,组成“兰玉生香”四字,周围青砖也雕以各种图案作为装饰。门楼内侧为天井,天井前及西面为围墙,南墙建有门楼出入。建筑东侧前一进为庑房,一间面阔3.7米,进深七檩7.2米,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