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塘桥[浦口区永宁镇浦合公路13.6公里处�明代�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茅塘桥现名“毛担桥”。“茅塘桥在治北三十里,明洪武三年(1370)建,桥广5丈、砖券、五瓮,跨后河上(滁河支流之一),为驿路要道;屡被洪水冲决,知县刘英重建。国朝同治六年(1867),知府涂宗瀛檄候补知县廖纶监修。同治十一年,巡道孙依言重修”(《江浦埤乘》)。解放战争时期,-军队东撤时,炸毁一桥孔。1952年以木质结构修复。1967年12月,经省交通厅工程局批准,由扬州桥梁工程队按原桥样式复修,保持了旧有的古朴风采。茅塘桥大致为南北方向,其桥西有一河与所跨之河相交成丁字型,为防汛工作需要,现桥西已筑堤坝并和该桥联成一体,桥孔大部分已雍塞。
大城基遗址[永宁镇永合村东姚庄组东200米�周�区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1.65万平方米,高4.5米,文化层厚4米左右。1965年发现。出土遗物有夹砂粗红陶片,泥质磨光黑皮陶,几何印纹陶等残片,器形为鬲、甗、盆、罐、钵、豆等。另有磨制石锛、石斧以及穿孔蚌刀。属周文化遗存。1983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古堆古文化遗址[永宁镇侯冲村杨家岗组西南150米�周�市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7200平方米,高约8米,文化层厚4米左右。1978年发现。出土遗物有夹砂红陶鬲足、甗腰、泥质灰陶盆、罐、豆、几何印纹陶等残片,扁平长方形磨制石锛等,以及青铜矢镞。属周文化遗存。1983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浦口区永宁镇车站村,原为津浦铁路在浦口境内最西边的火车站仓库。东葛火车站一直属于浦口火车站管理。它和津浦铁路南段同时期建设,其建成和投入使用为1911年。仓库形制规模与浦镇火车站基本相似,皆由英国人主持修建,有英式建筑的风格,当地老百姓俗称大货房。该建筑为砖木结构,其长31.6×宽10.3×高10米),房前有雨棚宽2.4米,房顶是新盖的红色彩钢瓦。
磨盘山古文化遗址[永宁镇双圩村山侯组东北450米�周�区文物保护]面积约8800平方米,高约5米,文化层厚2米左右。1982年发现。出土遗物有夹砂红陶鬲、甗,泥质钵、豆、罐,以及几何印纹陶等残片和青铜矢镞。属周文化遗存。1983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本建筑为两开间两坡顶,坐东朝西,砖木结构,青砖墙体,小青瓦。清末所建民居,反映了清末浦口地区民居的典型风貌,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现为马家珍私宅。建筑位于西葛中路东侧。
单层砖木结构民居,两开间,青砖小青瓦,带封火山墙。清末民居,解放后曾作为住宅和临街商铺,现无人使用。反映了浦口地区清末民居的风貌。建筑位于西葛中街东侧。
1978年发现,面积原有约3500平方米,1982年文物普查时残存100平方米左右,高约10米,文化层厚4米左右。出土遗物有夹砂红陶片、黑皮磨光泥质陶片,几何印纹陶片,器形为鬲、甗、盆、钵、豆等,以及原始青铜残片。今天有房子和苗木地,难以找到残存文化屋,非常困难的寻找到一些陶片.属周文化遗存。
面积约4000平方米,高约7.5米,文化层厚4米左右。1982年发现。出土遗物有夹砂红陶鬲足、甗足,泥质黑皮陶豆盘、纺轮、几何印纹陶片和青铜小刀等。属周文化遗存。
面积约1.13平方米,高约2.5米,文化层厚3米左右。1962年发现。出土遗物有夹砂红陶片、泥质黑皮磨光陶片、钵,几何印纹陶片。器形为鬲、甗、盆、罐、钵、豆,以及磨制石凿。属周文化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