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矶公园位于南京城北郊幕府山的东北角,西、北、东三面临长江,面积约1.1公顷,矶头海拔38米,峭壁悬崖陡立江水之上,基础部分由紫红砂砾岩与砂岩组成,矶顶粘土堆积,艳阳高照时,红岩绿树,壮丽无比。矶丘的地层陡立,并靠长江,江涛的持续冲击,岩体极易崩坍,以致在临江一面造成山崖壁立,乱石穿空,为居高临下的险要地势。自古以来,此处就是有名的渡口,也是兵家必争之地。燕子矶,因远眺此处,形若飞燕凌空,故名。地理学上称为“矶”者,乃三面环水,一面连陆的临江山丘。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特多,燕子矶与安徽采石矶、湖北赤壁城陵矶并称长江三大矶,因清人潘次耕所题“临江峭壁不知数,第一玲珑燕子矶”,而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矶”。清“金陵四十八景”中有“燕矶夕照”
燕子矶位于南京郊外的直渎山上,因石峰突兀江上,三面临空,远望若燕子展翅欲飞而得名。直渎山高40余米,南连江岸,另三面均被江水围绕,地势十分险要,雄踞于山上的燕子矶是观赏江景的最佳去处。登临矶头,看滚滚长江,浩浩荡荡,一泻千里,蔚为壮观。西面南京长江大桥如彩虹横跨江上,尤其是月夜,皓月当空,江面波光粼粼,江帆点点。燕子矶历来是文人墨客临江抒怀的胜地,史可法、龚贤等人都曾在此赋诗。矶顶现有御碑亭一座,亭中石碑正面刻着清乾隆帝所书”燕子矶”三个大字,背面刻着这位万岁爷所题的一首七绝:“当年闻说绕江澜,撼地洪涛足下看。却喜涨沙成绿野,烟林相凿久相安。”在燕子矶西南方沿江的悬崖上有若干个石灰岩溶洞,古时游记中称为岩山12洞,其中主要的有头台洞
寒桥位于栖霞区燕子矶街道,时代为宋代。寒桥,又名韩桥,现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寒桥已经有730多年的历史。如今,这座单孔石拱桥,保留在南京化工厂内。宋代《景定建康志》、元代《至正金陵新志》、明代《万历上元县志》、清代《乾隆上元县志》等志书,对这座古桥,均有这样简要的记载:韩桥。在城东北三十里。其中,南宋编修的《景定建安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对韩桥的记述、更为具体详细。据《景定建安志》载:当年这座古桥所在地,为上元县管辖,桥两端联络的大路,往南可达建康城(即今南京)。往北可到长江南岸的笆斗山渡口,远至乌龙山、周家山诸地,实为长江南岸的一条重要通道。当年,南宋王朝为抵御金国南侵,由制使姚希得,创建了宁江新军,共6280人,沿江
弘济寺石刻位于栖霞区燕子矶永安村3号,时代为清。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早名观音阁。后赐名弘济,清避高宗讳,更名永济寺。寺院殿阁皆依临江的悬崖峭壁而筑。清同治年间殿塌寺毁。乾隆御碑2通嵌峭壁上,横碑高0.8米,宽1.5米,竖碑高2.3米,宽1.2米,另1通默默诗碑嵌在崖下砖廊里,高2.62米、宽0.83米。游记碑高1.6米,宽0.6米,厚0.2米,碑文模糊,观音画像碑高2米,宽0.95米,厚0.25米,另有觉岸碑、撒手碑。弘济寺石刻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徐家村陵墓石刻位于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镇附近徐家村(现为金陵石化公司化工一厂厂区内)。墓主失考,仅存神道石柱一,柱头圆盖和小辟邪已失,柱身饰24道瓜棱纹,上端有一宽1.10、高0.80米之长方形柱额,刻文剥落无存,柱额下饰有一圈绳辫纹和一圈交龙纹,柱座上圆下方,上为双螭,下为方形基座,基座四面纹饰已荡然无存,从石刻形制分析,应为南朝陵墓石刻。金陵石公司化工一厂因扩建厂房出资,市文管会于1978年4月将该石刻提升至地表之上。
该碉堡位于晓庄卫生学校一在建楼房北侧,系民国期间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门朝西,门顶至碉堡顶约2.1米,碉堡直径约2.5米,有四个枪射击孔,四面分布。
旧志中有此庙的记载,民国年间,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同时在这里开设中国第一个农村幼稚园,从房屋构造看出为清代建筑,一进两厢,目前主体建筑尚存,外部改造较大。
南朝时印度僧人来建康传佛,受到梁武帝冷遇,达摩离开建康,传曾在此洞面壁坐禅,此洞便被称为达摩洞。洞口面朝东,可见大江风貌,洞壁怪石嶙峋,较具观赏价值,洞内面积约二十平方米,洞高约两米余。夹骡峰有达摩洞。相传达摩北上时曾在此休息过,他是听到梁武帝坐骑的蹄声才离洞而去的。梁武帝没有能追上达摩,又见他折芦为舟,这才发现他“佛法无边”,追悔莫及。于是称此洞为“达摩洞”,还在洞中塑了一尊达摩金身,以示自己虔诚之心。现在达摩洞尚在,但金身早已无存。
在二台洞西一公里处。较头台、二台两洞更为深广。洞分下洞、中洞和上洞三台,三台洞之名因此而来。下洞较大,高出江面仅十米,中供唐代“画圣”吴道子手绘“童子拜观音”碑,洞中还有观音泉一眼。中洞虽小于下洞,但较曲折多变,洞左有两个坚洞,地质学称之为“落水洞”。从洞底往上看,犹似坐井观天,仅露碟子大的天一片,故俗称“一线”。洞右有人工开凿石级一道,拾级而上可达“一线天”。上洞高出江面约三十米,出洞即为玉皇阁。飞阁凌云,近览横波大桥,五马渡江处;远眺八卦洲,江船帆影,水天一色,为岩山风景最佳处。三台洞前有花墙围绕,门额有“古三台洞”石刻,传为清末探花商衍鎏所书。
在燕子矶西约一公里处岩山临江一侧,因其为沿山十二洞之首,故称头台洞,又称上台洞。头台洞属石灰岩溶洞,海拔仅10米,洞蟠山基,内翕外侈。洞口正中为佛殿,殿后有挺拔之石笋。头台洞中又有一洞,窍穴通幽,石达岩顶。洞内有明清碑刻四方,犀牛望月石像一尊。洞外有摩崖石刻“寿”,笔力雄健,传为明太祖朱元璋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