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城位于常州市南面,距市区约七公里是我国目前西周到春秋时期保存下来的最古老,最完整的地面古城池。据说,这也是世界上公有的三城三河形制的古城,面积约0.6平方公里,迄今已有将近3000年的历史。相传商朝末年,东夷奄君为躲避周王的攻打,带领部落南下,筑成挖壕固守数年,因四周都是护城河,好像淹在水里一样,故称淹城。淹城气势壮观,遗址有土墙三重,分为外城、内城、子城,各城均有护城河环绕,只在西面有一出口通道。外城呈椭圆形,周长约2.5公里,内城和子城都为方形。城内有淹君殿、跑马岗、甘露城、头墩、肚墩、脚墩、玉井、摇铃钟声、龙泉等古景点。城内外散布着的百余个土墩中,以头墩、肚墩、脚墩为最大。近年来淹城先后出大量几何印纹陶罐、缸、瓮、钵等珍贵文
淹城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南门外约7公里武进县湖塘桥西。淹城水陆面积约67公顷,其中耕地约占47公顷。城有三重,分别为外城、内城、子城,城河亦有三围。外城为一不规则圆形,周长2580米,东西对径800余米,南北直径750米左右;城墙残高10米左右,宽25~50米不等,城外护城河一般宽40~50米,深3米多。内城呈方形,处于外城内部的东北面,周长半于外城,达1252米,高10.5米、宽20米左右,高于外城。子城即王城,又称为“紫罗城”,在内城中部偏北,也呈方形,周长457米,高约11米,宽约7~10米。三城各有一门出入,外城的出口在西部偏北,俗称“城门口”;内城出入口在西部偏南处,俗称“摇铃城”;子城出入口在南部。三城之外各有护城河环保
中国第一家春秋主题乐园——淹城春秋乐园,这里老少皆宜,尤其适合喜欢历史文化的游客。这里通过生动的雕塑或典故重现,可以了解感受春秋时代的历史文化。乐园最吸引眼球的“孔子机器人”,除了会眨眼、作揖外,还可以和你“对话”。年轻的游客可在历险春秋区和征战春秋区尽情体验刺激的游乐项目,种类很多。初次来的绝对不要错过球幕电影《梦回春秋》,悬浮坐在28米的高空观看电影的身临其境之感绝对新鲜震撼。用时参考1天左右交通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武宜南路197号,到达交通如下1、常州市内乘坐公交61、68路到淹城站下车;或乘75-1路到延政西路下车;或乘14、80、B1、B16、B19路到淹城公交中心站下车均可到景区。2、如果坐火车来常州,常州火车站前可乘公交3
武进烈士陵园前身为武进市烈士纪念馆,于1996年移建于春秋遗址淹城西侧400米处,占地128亩;由市政府斥资4500万元(其中武进市人民捐资1000万元)于1999年初步建成。2000年清明举行揭碑仪式,并正式对外开放。烈士陵园由牌楼、纪念碑、祭扫广场、引桥及纪念馆等部分组成。高7.6米、宽9米的牌楼题名为原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所书;纪念碑为卧式,高6.3米,宽14米,采用进口印度红花岗岩贴面,正面为毛主席手书体“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金色大字,背面为中共武进市委、市人民政府敬撰的碑文;4000余平方米的祭扫广场全部用花岗岩铺地,四周由人工开掘的河道环绕;烈士事迹陈列馆为4层楼房,建筑面积4623平方米,外墙四周均用花岗岩干挂,馆名沿
郡南十余里,江南沃野,有村卢庄,村落隐隐,乔木森森,河川环其前后,康庄通其往来。卢庄徐氏宗祠位于武进区湖塘镇龙潭村卢西小组。宗祠始建于明正德戊辰(1508),后屡经废兴,清乾隆壬子(1792)、民国丁亥(1947)两次再修。现存建筑为砖木结构,呈五开间三进式一轿厅四侧厢布局,占地约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728平方米,建筑规模列常武地区现存祠堂前列。2008年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徐氏宗祠的建筑形制,无论是规划布局,建筑结构,还是立面造型、砖木纹饰,均彰显了明清时期江南祠堂建筑的基本特征。这座外简内秀、表朴里繁的徐氏宗祠,内有匾额15块,抱柱楹联18副,其中20余只大红灯笼高挂于堂檐、厅殿、穿廊,给
李公朴故居坐北朝南,共3进,砖木结构,均硬山式。头进为门楼,二进平房花厅,三进为二层起居楼。面宽均3间。周围有围墙,主体建筑维持民国初年建筑的传统风格,前檐下有沿廊,厅屋南向为木格落地长窗,两侧次房为半墙半窗,房屋东西山墙上端建有封火墙。现故居占地面积344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李公朴故居坐北朝南,共3进,砖木结构,均硬山式。头进为门楼,二进平房花厅,三进为二层起居楼。面宽均3间。周围有围墙,主体建筑维持民国初年建筑的传统风格,前檐下有沿廊,厅屋南向为木格落地长窗,两侧次房为半墙半窗,房屋东西山墙上端建有封火墙。现故居占地面积344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故居现辟作“李公朴生平事迹展”展室。故居现辟作“李公朴生平事迹展
陈洽墓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老坝村,为陈洽及其夫人杨氏合葬墓。陈洽墓原占地三亩余,坐西朝东,入口处有牌坊,墓前有墓道,两侧立有石翁仲、石马等石兽。墓地在“文革”中遭到破坏,2012 年,陈洽墓完成修缮,修缮后的陈洽墓及景观总占地面积约 4400 平方米。墓地原有的石像生大部分已散佚,仅存两匹石马由武进区博物馆收藏,在淹城遗址石刻展示区集中展示。陈洽(1370—1426年),字叔远,武进人,洪武年间因擅长书法被推荐授予兵科给事中系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称帝后为吏部右侍郎,后多次随军出征,参赞军事。宣德元年(1426年)征讨黎利时,因带兵将领王通不听陈洽的建议,莽撞进兵,致使大军中伏,陈洽也披挂上阵,战死沙场。陈洽好古力学,与陈济、陈浚兄
恽南田墓,在武进县马杭镇上店胥城西侧。恽南田,名格,字惟大、寿平,改字正叔、叔子,号南田草衣、白云外史等,武进上店人,后迁居县城观子巷、白云渡等地,卖画为生。其画精于山水、花卉、书法秀劲飘逸,被誉为“毗陵六逸”之首,“南田三绝”。所画花卉,继承北宋徐崇嗣“没骨法”,并加以发展,清新雅丽,匠心独见,称“恽派”或“常州画派”,传习成风,为写生正宗;山水画韵雅洒脱,超迈绝伦,与王石谷等同为“清初六大家”。著有《瓯香馆集》、《南田画跋》、《东园尺牍》等。恽南田墓与其父恽日初墓并列在同一茔区。墓前均有花岗石墓碑,左为阴刻楷书“逸士恽南田先生之墓”,右为“高士恽逊庵先生之墓”,系光绪年间恽氏后裔所立。1983年恽南田诞生350周年之际,武进县政
淹城内部及周边有大量土墩分布。据 1986 年统计,淹城城内及城外一公里范围内,共分布有干家墩、头墩、屠家墩、骆驼墩、龙墩等 86 座土墩,近几十年来土墩已大量消失,目前不足 10 座。位于武进区烈士陵园内的骆驼墩,东距淹城护城河 450 米,是保存情况最为完好的一个。骆驼墩呈馒头状,底部截面约呈长方形,东西长 28 米,南北宽 44 米,墩高5.5米。周边干家墩、头墩、屠家墩、龙墩等四座土墩曾进行考古发掘,均为一墩多墓或一墩一墓的土墩墓,出土原始青瓷、印纹硬陶等器物,证明这些土墩为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时期,与淹城遗址同期存在,是淹城的组成部分。2013 年 4 月 15 日,淹城骆驼墩由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田舍村隋墓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田舍村,为南北并列的两座隋代至唐初砖室墓葬。两座墓葬在同一土坑内,原有2米高的封土堆。墓葬朝西向,形制相同,南侧墓葬长5.1米、宽2米、残高1.88米;北侧墓葬长5.1米、宽2米、高2.1米。1984年11月,建武进供销干部培训学校时发现该墓,常州市博物馆、武进县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进行发掘,共清理六座砖室墓,其中这两座隋代墓葬保存相对完好。墓葬由墓室和甬道两部分组成。墓室平面为腰鼓形,后壁底部略外凸,两侧壁向外弧凸。墓室以单层横砖铺地,墓室中后部均有一略高于墓底的棺床,棺床边沿有一排竖砖锁口,其下有一排侧立砖。墓室左右两壁各有两组假直棂窗,后壁有一组假直棂窗。每组直棂窗中部为一个或三个长方形大窗,两
忠义坊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淹城旅游区内。忠义即忠心和义气,忠义坊顾名思义,是为了表彰有忠心和义气的人。该坊为四柱三间五楼结构,中间为主间,两侧为次间,主间高6.2米,宽2.5米,次间高4.2米,宽1.7米。牌坊座西朝东,两侧次间刻有十分精美的人物、动物、花朵等图案。明间正中题刻“河岳日星”、“此之谓大丈夫”、“义重如山”、“是集义所生者”,立柱题刻一联:? 两间正气生夫子,一点真心作圣人。从石牌坊上的颂扬之辞巾,可知这座牌坊的主人绝非平凡之辈,是“夫子”,又是“圣人”,这人究竟是谁?古延陵(常州)物华天宝,代出名人,这位牌坊的主人因缺乏历史记载,无法考证,今异地立于淹城,从牌坊的人物浮雕和楹联,可以看出,主人出身寒微,只有两间茅屋
胥城遗址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大华村。相传为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伐楚时所筑军垒,故名“胥城”。胥城南侧紧邻兴隆河,西北约 300 米处为恽南田墓。胥城遗址平面略成长方形,城垣堆土筑成,现仅存西、北两侧残垣。其中西侧城垣保存较好,长约 60 米,北侧城垣长约 50 米。城垣残高 7~10 米,基部宽 6~10 米。2011 年至 2012 年,常州市博物馆、常州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武进区博物馆联合对胥城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在胥城遗址东部、北部发现有河道分布。河道宽约 5~17 米,走向与胥城遗址城垣走向基本一致,南端与兴隆河相通,初步推断此河道为胥城遗址的护城河。当时开挖河道与兴隆河相连形成护城河,挖出的泥土则堆筑为城垣,这种方式与基
恽南田纪念馆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马杭南街。纪念馆原为马杭宋氏宗祠,1935 年马杭八房村人宋雪琴所建。1983 年为纪念恽南田诞辰 350 周年,武进县人民政府拨专款征用了宋氏宗祠,修葺改建为恽南田纪念馆。2003 年,武进区政府再次对恽南田纪念馆进行了重修。恽南田纪念馆为占地面积约 1000 平方米的封闭式院落,院内东侧有攒尖歇山顶凉亭一处,与东院墙的水磨砖雕门楼相连,亭内悬挂有著名书画鉴赏家谢稚柳先生手书的“恽南田纪念馆”。院内建有仿明殿宇式建筑两进,建筑面积 173 平方米,坐北朝南,单檐歇山顶,勾连搭式。建筑主体脊高 7.8 米,飞檐斗拱,四檐起翘,檐下悬有刘海粟撰题的“恽南田纪念馆”匾额。第一进面阔三间,进深六檩;第二进
大清咸丰功德坊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淹城旅游区内。此功德为清咸丰五年(1855)御赐,是四柱三间三楼,中间为主间,两侧为次间,主间高7米,宽2.7米,次间高5.5米,宽1.4米。该坊通体石雕而成,基周瑞兽相拥,坊额雕龙刻凤,气势恢弘、壮观。主间檐下为“敕命”牌,牌下题刻“龙德褒嘉”、“彩凤云开”,“浩封奉政大夫韩翁讳极字天枢之坊”、“清咸丰岁在旅蒙单阅律应林钟之上院敬立勿等字,立柱题刻楹联:龙缓行增二千石,皇封苑贵九重天。前世流泽,长令责情;先民有作,凤浩频须。答级振家声,昌黎旧族,衣冠锦世泽,荆伟芳流。世德相承,望南阳昭普煌。天章丕焕.共梓里以增荣。此石坊刻字提及的韩极为古延陵人,清嘉庆进士,曾任山西榆林府学正堂。因此,这座牌坊被
曾氏节孝牌坊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淹城旅游区内。该牌坊始建于清代光绪三十年(1904),为为四柱三间五楼结构,中间为主间,两侧为次间,主间高7米,宽2.7米,次间高4.8米,宽1.9米。牌坊座西朝东,明间正中题刻“一片冰心”,“族表陈禹漠之妻曾氏节孝坊”,南侧次间刻有十分精细的人物及雕花,北侧次间为素面,牌坊两侧各有两只石狮。据传,该坊原在常州陈家村,陈家村曾氏夫君早年亡故,留下一瞎眼婆婆和两个儿子,曾氏格守孝道,白天栽桑养蚕,晚上纺花养家糊口,曾氏日夜劳累,只盼儿子兰芳、兰贵早日成才,早有出息。兰芳、兰贵则以博学多才双双中了进士,被朝廷委以重任,当朝皇帝为曾氏的节孝情义所感动,下诏曾氏为浩命夫人。光绪三十年(1904),曾氏积累成
湖塘街119、121、123、125号潘宅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湖塘街。潘宅座东朝西,一进,五开间,硬山式二层砖木结构。房屋西临湖塘街,面阔8.1米,进深15米,檐高5.5米,建筑占地面积121.5平方米。现屋内一楼开设杂货店,二楼住人,门面仍为老式木质排门,建筑整体保存较好。2010年,武进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登记。2012年2月,常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其为常州市不可移动文物。湖塘街又叫湖塘老街,以湖塘桥为分界,分为桥南和桥北。桥南老街保护较好,有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呈“十”字形的老街道组成。南北向老街宽约7.2米,总长约263.5米,以“十”字路口为分界线,南面为上街,北面为下街。上街长约165.5米,略呈“S”形走向,地面用
淹城福禄寿禧照壁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淹城旅游区内。照壁是中国汉族传统住宅中的一种墙壁式附属建筑,中国风水学讲究导气,大门开后,所以在大门前修建置照壁,将大门与厅堂门或卧室门之间隔断开来,使“气”不能直接冲到房间。从实用价值来看,照壁具有挡风、遮挡视线的作用。淹城旅游区内照壁由青砖砌成,照壁心中心以高浮雕手法雕刻骑鹿寿星,两侧古树参天、山石林立,宛如仙境。寿星骑鹿图案上部正中书一大“福”字,组成“福、禄、寿”吉祥含义。照壁心外圈装饰一条圆形窄带,窄带外装饰一周祥云纹饰。外侧四角饰有丹凤朝阳、喜鹊登梅白鹤献寿。麒麟呈瑞、万马奔腾、龙飞鱼跃、有凤来仪、竹苞松茂等,有爵禄封侯、鹤寿仙龄之意。福禄寿是汉族民间信仰的三位神仙,象征幸福、吉利、
唐朝佛顶尊陀罗经幢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淹城旅游区内。经幢是从唐代才开始发展出来一种新的多面体的佛教石刻。由于印度佛特别是唐代中期佛教密宗的传入,出现将佛经或者写绘在丝质的旌幡上的现象。后来为了保持经久不毁,就将佛经直接刻在石柱上。由于其上大都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因此也称经幢。据《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上说:“尊胜陀罗尼”具有“尘沾影覆”的功效,又称为“影幢”。其意是在高幢上,人见到此陀罗尼,或与之相近,或其影映身,或风吹陀罗尼幢上的灰尘落在身上,则此人所有的罪业皆可消除。由于中唐以后开始盛行这种信仰,经幢也由此开始大量修建,至元代逐渐减少。????淹城旅游区内这座佛顶尊陀罗经幢高2.68米,六边形幢身,共分三层,每层雕刻佛像,幢顶
宋代石经幢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淹城旅游区内。经幢源自旌幡,由于印度佛特别是唐代中期佛教密宗的传入,出现带有写绘佛经或者佛像的丝织品,品称为旌幡。后来为了保持经久不毁,就将佛经直接刻在石柱上,由于其上大都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因此也称经幢。经幢从唐代开始出现,五代至两宋时期较为盛行,元代逐渐减少修筑。淹城旅游区内宋代石经幢为青石质,高3.5米。底部基座为方形,幢身分为四层,第一层为圆柱形,采用高浮雕形式刻有四只麒麟兽。麒麟兽正面向前,露出面部及两前肢。兽面怒目圆睁,口部微张,前肢粗壮有力。第二层底部为方形座,四角饰有四出兽首。其上为正六边形,六面都刻有人物像,保存情况不佳。第三层下部为须弥座,座基为俯莲形,上部圆形柱身上刻有--,
明朝石刻守护神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淹城旅游区内。石刻守护神高2.5米,身躯高大,体态浑圆,整体呈立姿。石刻守护神头戴盔甲,为长圆形脸庞,脸部扁平,双目微睁,下颌有三屡胡须。身着武将服饰,两肩上饰有兽首形护肩,胸部、手臂及腿部均带有护甲。腰间束带,腰腹部前甲上饰有兽面,下部呈倒梯形,起到护裆的作用。石刻双手在腹前拄剑,腿部微微张开站立,有稳如泰山之姿。????石刻守护神采用圆雕、浅浮雕相结合的手法雕刻而成,铠甲鳞片雕刻精细,衣物线条流畅,刻划手法力求表现质感和厚度。整体雕塑形象古朴端庄,威严肃穆,栩栩如生。据推测此尊石刻守护神原为墓道两侧石像生,石像生具有显示墓主人身份地位以及驱邪镇守墓葬的作用。淹城旅游区内的石刻守护神整体保存较为
双狮绣球砖雕照壁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淹城旅游区内。照壁是受中国风水文化而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风水学讲究导气,大门开后“气”不能直接冲到厅堂或者卧室门口,所以一般在大门前修建置一堵墙,将大门与厅堂门或卧室门之间隔断开来。为了导气顺畅,墙不能封闭,因此采用照壁这种形式。从实用价值来看,照壁具有挡风、遮挡视线的作用。????淹城双狮绣球砖雕照壁整体呈圆形,直径达1.7米。照壁正面中心圆区内采用高浮雕的艺术形式,饰双狮抢绣球图案,两只狮子头尾相连,环绕嬉戏,圆目阔口,火焰形尾,四肢遒劲有力。两狮口中衔有绶带,绶带一端牵系一只镂空的绣球。双狮周边饰有海崖、山石、梅树藤枝等纹饰,梅树花开朵朵,布局精妙。外区轮廓采用浅浮雕形式,内圈较窄,为一周
胥城遗址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大华村,相传为春期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伐楚时所筑的军垒,故名“胥城”。胥城南侧紧邻兴隆河,西北约300米处为恽南田墓。胥城遗址平面略呈长方形,城垣由堆土筑成,现在仅存西、北两侧的残垣。其中西侧城垣保存较好,长约60米,北侧城垣长约50米
湖塘街104、106、108、110号秦宅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湖塘街。秦宅座西朝东,一进,五开间,硬山式二层砖木结构。房屋东临湖塘街,面阔14.5米,进深8.5米,檐高5.9米,建筑占地面积124平方米。现屋内一楼开设杂货店,二楼住人,建筑整体保存较好。2010年,武进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登记。2012年2月,常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其为常州市不可移动文物。湖塘街又叫湖塘老街,以湖塘桥为分界,分为桥南和桥北。桥南老街保护较好,有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呈“十”字形的老街道组成。南北向老街宽约7.2米,总长约263.5米,以“十”字路口为分界线,南面为上街,北面为下街。上街长约165.5米,略呈“S”形走向,地面用凹凸不平的小石块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