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坐落在武进区洛阳镇的王铮将军生平事迹陈列室,一尊栩栩如生的雕像映入眼帘。英姿飒爽,目光坚定,我们不禁对这位,被毛主席称赞是“中国红色通信的开山鼻祖”的王诤将军肃然起敬。王诤同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参加了中央苏区二、三、四、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为我军通信事业的创立和发展,开拓我军无线电侦察、电子对抗,开创新闻广播和邮电事业,发展电子工业和尖端科学技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王诤同志历任中央军委通信部部长兼电信工业局局长,邮电部党组书记、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部主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第四机械工业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参第四部
虎臣桥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西南部虎臣村,南北向跨虎臣河,是一座单孔石拱桥。虎臣桥原属戴溪乡虎臣村,1999年11月,戴溪镇和洛阳镇合并成立新的洛阳镇。虎臣桥是洛阳地区有着标志性意义的文化桥梁。虎臣桥始建年代不详,明嘉靖年间(1522—1566)重建,现存桥梁系民国三十五年(1946)所修建。虎臣桥金山石质,桥长22.6米,宽3米,跨度5.7米,梁底高为7.8米。桥南有15个石阶,桥北有18个石阶。条石拱圈,条石桥台,拱圈上方两侧各置一对桥耳,两侧桥额均凿雕“重建虎臣桥”。无桥栏、望柱、桥联柱等桥梁辅助和装饰物。虎臣村薛姓人家保存着《重修虎臣桥碑记》石碑一通,立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孟夏,武进仲正沈显敬书,沈仲正是当地的一位教师
王诤故居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戴溪天井桥堍锡澄河畔南岸的杨巷村(又称浜头上村)。故居原为王诤祖父构置,坐北朝南,前后3进清式农舍院落建筑,由于长期失修,破败迹象显露,在各方筹划下,2007年底,开始对旧屋进行原地翻修,同时在故居西侧新建了“王诤纪念馆”。2008年9月全部竣工。故居前后共4进;第一进门厅,6楹2间,南面檐下仍置排门;二进厨房,5楹1间;三进客厅,兼起居室,7楹2间;四进为二层小楼,7楹1间。翻修后的故居建筑,基本保持原格局,梁架的构筑,封火墙的砌筑,以及故居大门为木质排门等都保持原来特色,连王诤孩童时期使用过的灶头,水缸等生活设施都为原物或保持原样。王诤故居西侧紧邻的是新建“王诤纪念馆”,坐落于庭院式的大院内,月洞圆
胡发坚烈士墓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谈家头村。墓前树有纪念碑,正方柱形,正面镌刻原江苏省委第一书记江渭清题写“胡发坚烈士纪念碑”八个苍劲大字。胡发坚,1906年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县富田乡陂下村。1927年加入共青团,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红军游击队。胡发坚在赣西南地区战斗中屡建战功,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和团政治委员。1934年10月,红军主力开始长征时,调任先遣团红一军团一师一团任参谋长,协助团长杨得志指挥战斗。在长征途中历尽艰险,身经百战,几度负伤。1935年红军抵达陕北后,升任红一军团一师副参谋长,协助师长陈赓歼灭宁夏军阀马鸿逵两个骑兵团,消灭胡宗南主力。1937年1月,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2
渡船桥又名竹林桥,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东序村村外,南走向横跨在创新河河面上。据当地村民介绍,创新河原名歧庄河,河面较为宽阔,曾经是当地水上运输要道,可通行轮船,因此被称为“渡船桥”。随着公路运输的快速发展,水上运输的地位被取代,歧庄河及渡船桥也逐渐被荒废。渡船桥是一座三孔平板石桥。桥全长为31米,其中两边桥堍长各5.5米,南北孔格长6.5米。桥面与桥墩中间垫隔两侧出头的厚麻石条,桥墩以切割整齐的大石块砌成上窄下宽的梯形,以增加桥体的稳固性。原桥面、桥梁均为条形麻石构成,由于年久失修,部分石构件残损或丢失,对其进行修补时便用红砖、混凝土代替。近年来由于机动车量的增加,为保护文物安全,保障村民安全通行,现已对桥墩、桥基进行灌浆加固,桥
洛阳戈氏宗祠遗址位于武进区洛阳镇洛东村戈家头。宗祠始建于明朝,雍正初年戈楫其子立山公率族人协力复建。宗祠坐北朝南五楹三进加附房。砖木结构硬山带马头墙传统古建筑。此项目与第五批戈楫墓合并。
洛阳镇桥西秦氏宅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桥西老街114—119号。秦宅座北朝南,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现存一进二层楼房,面阔六间17米,进深7米,建筑占地面积为119平方米。屋内为青砖铺地,有木质楼梯可通向二楼。二楼临街的镂空菱格木窗保存较好,每开间6扇木窗,一共36扇。一楼门面是木质排门,除117号门面有所变动外,其余的都保存较好。秦宅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民居,既具实用性,又美观大方。房屋临街而建,楼下可做店铺,楼上为自住房。一般开间较大,有利于通风换气,也便于防潮。房间内结构紧凑,布局灵活。临街面的二楼墙壁上用褐色木板贴外墙作为装饰,与一楼木质排门融为一体;与白墙、灰瓦相交映,色调雅素明净,给人以视觉上的清新享受。洛阳镇西的老街历史悠
小塘岸桥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阳湖村的小塘岸自然村。阳湖大河从小塘岸村边流过,河上有石桥,从村名为“小塘岸桥”,南北走向横跨在阳湖大河之上。小塘岸桥为两孔平板石桥,桥全长15.8米,宽1.1米。桥面用4块条石铺设而成,其中两块长5.7米,另两块长4.3米。桥墩采用两块竖条石作为桥脚,上面有一根横向条石架在桥脚和桥面之间作为枕石,为典型清代石桥构造。桥堍旁修建房屋,直接改建为水泥路面。小塘岸桥造型简单,风格质朴,桥体主要结构保存基本完好。小塘岸桥所在洛阳镇,境内有阳湖河、武进港贯穿而过,风景优美秀丽,人才辈出。宋、明、清三代,共出15名进士。清代著名史学家、诗人赵翼出生在洛阳戴溪,被称为“千古独步,史家绝吟”。清代著名造园大师戈裕良出
东河墩遗址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谈家头村东北60米处。墩中心高,四周低,外形约成馒头状,占地平面约成圆形。墩中心最高处约12米,占地半径约为25米。墩西、南侧有一河道环绕。墩上,在树木的簇拥下,树立着“胡发坚烈士纪念碑”。东河墩遗址是1984年武进第二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点,根据当时地表采集的信息,推测该处遗址年代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多年来,老百姓耕种、修路取土及水土流失等原因,使遗址占地面积和高度都不同程度的减少。2012年2月,常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其为常州市不可移动文物。
淮海碑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文化宫淮海亭内。碑刻于清乾隆三十一年。碑长1.8米,宽0.75米。此碑原为建造秦观祠时的捐款碑。碑现埋在淮海亭内的北墙里,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淮海亭的取名与北宋文学家秦观有关。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因淮海亭的前身是秦观祠,秦观祠拆毁后建造了此亭,取名淮海亭。1977年,五间三进的秦观祠拆除,洛阳镇政府在秦观祠原址上建造了镇文化宫,并在院内建造“淮海亭”,专门将宗祠内一块乾隆三十一年的石碑安放在亭内,并请扬州大学教授秦子卿先生为“淮海亭”题名和撰写楹联一对,同时将旁边一条公路命名为“淮海路”。2012年2月,常州市文物
洛阳镇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胡发坚烈士墓的西侧,底座为长方形,红色瓷砖铺砌,纪念碑横置于底座之上,正面红色较大字体写着“洛阳镇革命烈士纪念碑”,下面小字体写着“洛阳人民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无数革命志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奋起同内外敌人作斗争前仆后继英勇献身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人特立碑以誌纪念 中共洛阳镇委员会 洛阳镇人民政府 敬立 公元一九九零年清明”。背面为洛阳镇烈士英名录,有“陈金标、姜志伟、谈葆文、朱志敬、吴绍元、谈深、秦锡初、谈焕培、吴登叶、陈林泉、陆振法、陈产荣、吴锡棠、苏福根、包阿大、钱全庆、陆东生、张全振、周惠林、周志剑、高何祥、陈仁兴、苏文秀、章祥兴、陈友庆、吴福清
戈楫墓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洛东村戈家头,为2009 年戈氏后人筹资重修。墓葬为圆形,直径5米,高1.2米,用青砖砌有一圈护墙,外侧哈有半圈环形护墓墙。墓葬正中有一汉白玉石碑,石碑上写着“先祖十一世于蕃戈公之墓”。戈楫,字于蕃,号志和,清顺治十七年(1660)出生于武进洛阳。康熙四十八年(1709)举进士。据《戈于蕃先生行述》记载,戈楫6 岁在家塾中开蒙读书,少有才智,能张口成诵,10 岁时做文章便常出惊人之语,文采斐然。因家中贫苦,年纪稍长即半耕半读,白天在田里劳作,晚上再挑灯苦读,补贴家用同时不忘进学,寒暑不辍。后娶妻费氏,夫妻二人举案齐眉,白日里一人在田间耕田、一人在家中操持,晚间则一人读书、一人纺纱,读书声与纺车声相伴相和,
骨成墩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虞桥行政村章家头村,为一椭圆形土墩。东西长约80米,南北宽约70米,高约7米。土墩中央树有一水泥质纪念碑,为当地政府1990年修建。水泥碑坐北朝南,正面镌刻“骨成墩纪念碑“四个大字,背面详细记载了1275年元军攻打常州时,常州军民英勇抵抗的事迹。宋末德祐元年、元至元十二年(1275),元右丞相伯颜亲率大军进攻常州,常州被围,南宋常州太守姚訔派人奔赴平江(今苏州)求救,驻守平江的文天祥即派赣军尹玉、麻士龙各率3000人,此外还有广将朱华、淮将张全各率2000人星夜赴援常州,援军于常州城东陈墅一带与元兵遭遇。援军初战大捷后,驻军于虞桥附近,并以大土墩作为指挥作战的中军营盘地(司令部)。后伯颜亲率数万大军来攻,
节孝牌坊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戴溪管城村西家头,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为表彰太学生顾士贞之妻杨氏而建。顾士贞英年早逝,当地传说杨氏也是聘而未嫁,但守寡至终老,后人感其守节志坚,遂立节孝牌坊以作纪念。牌坊坐北朝南,原为四柱三间石质建筑,两侧门楼在“文革-”“破四旧”中被毁,仅留下中部明间,顶高5米。明间上层建有正楼,楼顶两面用马头墙支架,中部匾额正反两面皆阴刻楷书“节孝”二字,匾额下的横梁上浮雕卷草等纹饰。二立柱间有两层额枋及二道文字匾,文字大部分已模糊不清,下文字匾可辨阴刻楷书“旌表太学生顾士贞妻杨氏之坊”。正面上额枋浮雕双龙戏珠纹,下额枋浮雕双狮滚绣球纹,背面上额枋浮雕双凤朝阳,下额枋浮雕海水神兽纹。“贞节牌坊”通常是皇帝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