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山墓地于1996年发掘,为石坑竖穴墓道洞室墓,封土高约2.5米,直径15米,周围有石砌墓垣。竖穴长3.24米,宽2.5米,深9 米,内填土夯实。西壁下为洞室,以4 块石板封堵,洞室长3.24米,宽2.9~1.9米,高1.8米,内置两棺,当为夫妻合葬,头南向,漆木棺已朽。该墓早年被盗,出土有陶鼎、盒、壶、钫、茧形壶、盆、罐、勺、磨、饼、俑,铜镜,铁镞、环首铁刀、玉蝉、璋、璧、面罩残片等。
杨山墓地位于徐州市东郊,为一座相对较高的独立山体。山顶发现有一座西汉时期的石坑竖穴洞室墓,徐州博物馆曾进行发掘。地表无封土,竖穴内填碎石子,表面内凹,南壁下有一长方形洞室。竖穴下及洞室内均未发现陪葬品及棺木痕迹,应该未葬人。从墓葬的结构看,墓葬开凿的时间应为西汉早期。
西甸子墓群位于西甸子村北部,过去曾发现砖室墓且墓砖上有画像,可确定为画像砖墓。现墓葬仍在原地地下。此处应为北朝墓群,与西侧的楚岳山庄及东侧东甸子北齐墓构成一个大的墓区,时代较为一致。2005年11月,徐州博物馆对楚岳山庄北朝墓进行了清理发掘,墓葬位于金陵山南麓, 墓室建于基岩上, 墓上封土情况不明。该墓为平面呈“凸” 字形的砖室墓, 整个墓葬由墓室和甬道两部分组成。甬道长1.9米、宽0.9米、残高0.8米, 口部以长方形素面砖顺向垒砌封堵。墓室呈长方形, 南北长3.94 米、东西宽2.32米, 墓壁残高0.6 ~ 0.8米。甬道及墓室壁的砌法相同, 均为三顺一丁, 立砖面向墓内的一端有圆圈纹, 丁砖面向墓内的一侧有几何纹与莲花纹图案
刘慎墓位于徐州市东郊上店子村北侧的黑头山上,海拔104米。墓葬在黑头山西端向南伸出的一处平缓的台地上,墓上有封土,直径超过50米,存高约1.6米左右。在封土的表面及周围,散落着许多筒瓦、板瓦的残片,判断这座陵墓在修造时是有地面建筑的。在封土南侧还发现一个陪葬坑。该墓为长方形石坑竖穴墓,在山体中开凿而成,方向正南北。墓圹南北长4.25、东西宽3.05、深8.3米,内填夯土,夯土间置5层封石。竖穴底部构建木椁,已朽,残留漆皮痕迹清楚,木椁长3.62、宽2.38、高约0.95米,内外皆髹褐色漆。椁室内可分为4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即棺厢、西边厢、东边厢和足厢。棺厢位于南部正中, 东西并列两具漆木棺,已朽,痕迹较明显,棺外壁髹褐色漆, 内壁髹红
小坝山原为一座低缓的独立山丘,后因开山采石,山的主体多被破坏。曾发现过墓葬10余座,均为石坑竖穴墓。1978年曾对山东坡的两座墓葬进行过清理发掘,两座墓均为石坑竖穴洞室墓,其中二号墓竖穴内填夯土,夯土间置两层石板,东壁下开凿一洞室,以3块石板封堵,该墓曾被盗,出土陪葬品均为陶器。现在断崖上仍可看到两座被破坏的墓葬,估计残留的山体还会有部分墓葬。该墓群应该主要是小型墓,时代为西汉早中期。
庆丰桥墓葬主要发现于庆丰桥西南的黄山垄砖瓦厂,在地表3 米以下发现墓葬十余座,墓葬规模均较小,为砖室或砖石混合结构墓葬。1989 年发掘3 座,为砖石混合结构的单室墓,均遭破坏,残长约3.5 米,宽1.4 米左右,券顶已塌毁,墓壁采用三顺一丁或二顺一丁砌法,底部铺砖呈人字形,部分砖上模印几何图案。出土器物有陶楼、灶、盆、耳杯、奁、罐、鸡、鸭等,为典型的东汉时期的墓葬。2007年,在庆丰桥西侧的三八河南岸护坡下也发现有墓葬。
东甸子墓群位于狮子山乡东甸子团山,面积约1万平方米,约有墓葬10余座。1996年发掘北齐砖室墓2座,两座墓位于团山南麓,东西并列,相距20米。1号墓偏东,墓南向,平面呈凸字形,早年被盗,墓顶塌毁,由甬道和墓室组成。墓口以长方形砖,三顺一丁的砌法封堵,甬道长1.65 米,宽0.9 米,高1.76 米,墓室呈长方形,四壁略弧,长4 米,宽1.6~1.8米,高1.8 米。墓室后部为棺床,葬具已朽。甬道、墓室、棺床均用长方形素面砖人字形铺地。墓壁均用长方形砖三顺一丁垒砌。长方形砖面向墓内的一端多有几何纹图案或几何纹中间夹莲纹。甬道砖券,墓室顶部以楔形砖券砌。2号墓坍塌严重,但从墓葬的结构和形制看与一号墓基本相同。两座墓出土随葬品97件(组)
东甸子北山墓地位于徐州市东郊狮子山乡东甸子北的无名山上,该山呈东北一西南走向,海拔707米,北距东洞山楚王墓25公里,西南距狮子山楚王墓45公里。由于发现不法分子在山顶部盗掘墓葬,1995年8月一1996年1月,徐州博物馆对无名山顶的3座汉墓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 M1位于东北山顶,M2西距M1为8.4 米,M 3 位于西南小山头的顶部,与M1相距约150 米。三座墓均为长方形石坑竖穴墓结构。M1、M3上均有封土,M2无封土, 是一未做完的墓圹。其中M1规模较大,为夫妻合葬墓,出土随葬品较多,有145件。M3的随葬品共残留73件。两墓随葬品的种类有陶器、铜器、铁器、玉石器、泥质品金器、银器、谷物、贝壳、木炭等。从墓0-土的“四铢半两”